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的寶寶是如何學會說話的

寶貝自己還不會說話時, 需要聽我們說。 雖然對他來說, 我們說話有些像繞口令, 但我們說得越多, 他就聽得越多, 日後他也就會說得更好。

突然之間, 新出生的寶貝感覺自己置身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四周充滿了從未聽到過的聲音。 於是, 他竭力地豎起自己還不很靈光的小耳朵, 四處搜尋自己曾經最為熟悉的聲音, 那還是他在子宮裡的時候聽到過的呢。 那個聲音當然就是媽媽的聲音。

科學真相

研究人員早已從對新生寶貝的心率和呼吸變化的測試中發現, 只要一聽到媽媽的聲音, 寶貝的心率就會減緩,

Advertisiment
進而心情變得平靜且安適, 這說明他在子宮裡對聲音的記憶是可以延續到出生以後的。 如前文所說, 孕期中的媽媽如果一直熱衷於某故事或影視劇, 那麼, 等寶貝出生後, 將這些放給他聽的話, 你會驚奮地發現, 他對那聲音似乎有反應。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呢?其實, 從科學的角度講, 這也實屬正常。 因為, 那個不斷發育的小傢伙的大腦就像一台不斷被存入程式的電腦, 各種資訊的刺激都會被存人, 特別是反復的刺激。 語言學習也是如此。

許多人都以為只要等寶貝長到該說話的年齡, 他就一定可以說得很好。 其實不然, 一個孩子的學說話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他需要不斷地積累、練習以及耐心地等待才能最終學會。

Advertisiment

要想知道寶貝是如何學會說話的, 我們得先去他的大腦裡看一看。

如果將大腦看做一張行政地圖是不無道理的, 因為它有著明確的行政區域劃分。 負責說話的行政版塊叫語言區, 它位於大腦左半球, 那裡前後有兩個轄區, 分別被命名為威尼基區和布羅卡區, 其行使的權力各不相同。 威尼基區掌管著詞彙的收集、積累、調配等工作, 也就是說, 它就像一部“語言詞典庫”;而布羅卡區則更像個“詞彙指揮員”, 它負責句子的文法搭配及一切書寫、表達、理解等肌肉運動工作。

它們的分工合作真是默契至極。 如果我們有了想說“我想吃午飯”這句話的願望, 就必須先從威尼基區的庫房裡提取“午飯、我、吃、想”幾個詞, 把它們交給布羅卡區加工排列之後,

Advertisiment
就成了合乎語法的“我想吃午飯”。 當然, 如果詞庫裡詞語匱乏, 想表達自己的願望就比較困難了。

另外, 由於大腦的總發育趨勢是從後向前發展, 因此這兩個執行官也因其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 而有了先後之分, “詞典”威尼基區先發育, 雖然得了這一先機, 可它沒敢偷著樂, 它知道大自然讓它先發育是有安排和重要任務的。 所以, 一刻也不敢閑著, 為了能讓自己的庫房更充實, 它幾乎是日夜不息地四處收集各種詞彙、語句。 因為, 它的使命就是在布羅卡區成長到位之前, 為其準備好可以自如調派的詞語!

而且, 為方便它更好地完成這一重要任務, 大腦特意讓它緊鄰著兩個好朋友——聽覺和視覺。

Advertisiment
有了這兩個必不可少的幫手, “詞典威尼基”才得以方便地將它們聽到和看到的一切都納人庫房。

現在你明白了吧, 寶貝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學生, 甚至在他還未出生之時, 就已經開始不斷地學習了。 而在他還不會說話的日子裡, 他在聽、在看, 竭盡自己所能, 為曰後的說話做著準備。

寶貝如此努力, 爸爸媽媽們當然更不能冷眼旁觀, 因為他需要我們的配合與説明, 才能最終完成“說”的重大使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