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究竟應不應該教育孩子向善呢?

有位居士訴苦:她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 要心存善念, 愛惜生命, 更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小朋友吵架;孩子很聽話, 也很善良。 可是從他上幼稚園開始, 問題就出現了, 孩子老受別人欺負, 甚至比他小的孩子都敢動手打他, 而他卻伸不出還擊的手。

這位居士最後困惑地說:難道我教錯孩子啦?現在這個社會, 我是不是不應該教孩子這麼善良?

這位居士當然沒錯, 是當今社會上有太多的家長錯了。

曾經看到這麼一則消息說:幼教專家到一家幼稚園進行心理測試, 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個小妹妹感冒了,

Advertisiment
她冷得直哆嗦, 你願意借給她外套嗎?”結果孩子們都不回答。 當老師點名提問時, 第一個孩子說:“病了會傳染的, 她穿了我的衣服, 那我也該生病了, 我媽媽還得花錢。 ”第二個則說:“我媽媽不讓, 我媽媽會打我的。 ”結果, 半數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 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

也許, 這種情況並不是普遍現象。 但是, 當前這種情形卻很常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十分重視, 卻很少考慮如何讓孩子學會同情、關心和幫助別人, 忽視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養與形成, 不知道愛父母、愛同學, 不知道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 逐漸變得冷漠、自私、放任。 這就是父母的責任, 是父母的錯。

而在古代教育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體系中,

Advertisiment
“善良教育”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修身”、“仁厚”、“溫良恭儉讓”、“和為貴”、“貧而樂, 富而好禮”、“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修己安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始終貫徹其中。

從佛家的觀點來說, 向善是很自然的, 是修行的起點。 古語也有“人之初, 性本善”之說, 正如愛是人類的天性一樣。 人們在得到別人愛的同時, 也向別人付出自己的愛。 父母用愛心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 孩子用愛心回饋父母的養育。

對孩子的教育, 可以從指導幼兒愛護身邊的小雞小鴨、小貓小狗、花草魚蟲中養成對生命的憐惜愛護;對稍大的孩子, 則要教育他同情人、關心人、體貼人、愛護人, 給人以真誠的愛, 使其成為有同情心、富有人情味的人。

溫馨提示:愛心是美麗的心靈之花。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從小向善, 具有愛心, 是培養孩子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礎。 而要引導孩子成為富有愛心的人, 父母首先要自己有一顆仁慈的心;讓孩子在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中, 言傳身教, 自然地潛移默化, 受到影響, 獲得愛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