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要應重視父親"角色缺失"問題

昨天, 靜安父子閱讀聯盟第二站活動在市西小學開幕。 有趣的是, 這場名為“父子閱讀”的活動, 參加活動的家庭中父親不足一半,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席”成為熱議話題。

“之所以推出父子閱讀活動, 緣于對父親缺位問題的關注。 ”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小文介紹, 上個月該中心抽取了4000個中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 有72%的家庭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教育, 其餘近三成家庭父親基本不參與。 在父母共同參與教育的家庭中, 又有七成家庭以母親教育為主, 父親投入很少, 只是輔助角色。

Advertisiment
“今天活動能有近一半父親出席, 我們已經很驚喜了!”

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 “缺席”, 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虹口區一位小學校長透露, 媽媽包辦在校內外教育都存在:參加家長會的全是“媽媽党”、家校溝通平臺上留的全是媽媽的手機號碼、孩子有事時十有八九是媽媽請假趕到學校……校外送孩子參加補習班、幾個家庭組織戶外活動的多數也是媽媽。 “很多家庭父親忙工作, 顧不上管家。 有些媽媽為了孩子放棄工作, 全職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教育, 全職媽媽家庭呈上升趨勢。 ”

“父子閱讀活動, 而且安排在週末, 爸爸為什麼沒來?”現場採訪時, 不少學生表示:因為爸爸工作忙, 沒時間。 家長唐女士說, “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在許多家庭中存在,

Advertisiment
夫妻二人對家庭教育進行了分工:爸爸是家裡的“財政部長”, 負責賺錢養家, 為孩子將來讀大學、出國留學、甚至結婚買房儲備“經費”;而孩子的家庭教育、家校溝通、課外補習等事務全部交給媽媽負責。 本市幾年前開展的一項學前教育調查也顯示, 0到6歲的孩子成長過程中, 13%的父親“角色缺失”。

很多父親認為, 孩子教育多是一些瑣碎事, 媽媽更有耐心, 媽媽陪伴更利於孩子成長。 浦東新區教發院心理教研員尹老師表示, 由於多數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事無巨細, 衣食住行包辦到底, 缺少父親“中和”, 往往更容易導致孩子逆反、引發親子矛盾。 很多全職媽媽家庭, 孩子壓力更大、母子衝突更明顯,

Advertisiment
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市西小學校長蔡駿說, 孩子成長過程中“陰陽失調”, 可能引發很多問題。 很多男孩子缺乏陽剛氣, 膽小, 見了毛毛蟲也會像女孩一樣尖叫:“因為媽媽看到蟲子害怕地尖叫, 爸爸又不在身邊告訴他沒什麼危險, 所以他會覺得很可怕。 ”面對同樣的問題, 很多時候父母處理方式不同, 結果也不同。 如淘氣的孩子把墨水灑在新地毯上, 媽媽第一反應是生氣、責駡, 爸爸卻可能更冷靜, “幫孩子想辦法把弄髒的地方畫成一幅畫, 再提醒孩子做事要當心”, 壞事變好事, 孩子心悅誠服。

“家庭教育中, 父親不能只做‘財政部長’。 ”陳小文提出, 父親勇敢、堅韌、宏觀、大氣等品質, 會給予孩子強大的心理支持。 而缺乏這些經驗,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會打折扣。

Advertisiment
“很多父親存在誤解, 以為教育一定要系統地進行, 需要很多精力投入。 其實, 陪伴孩子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每週抽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出去走走、買買書、打打球, 教育會在體驗中無聲傳達。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