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我也不例外, 小蘋果是我女兒, 21個月。 最近一次發脾氣的起因是她連續數日很反常地晚睡。 平時哄睡差不多15分鐘, 輕輕拍拍屁股, 講講故事, 一般20:45也就睡著了。 這一次從20:30哄到21:45, 輕拍屁股拍到手腕酸痛僵硬, 《三隻熊》的故事已經講了五六遍, 情節被隨口改編到完全沒有邏輯……她還是沒有睡, 不停變換姿勢, 在床上翻來覆去, 一會兒要喝水, 一會兒要把枕套換掉, 一會兒趴到我的枕頭上沖我嘻嘻笑。
我只好假裝生氣離開臥室, 以往她會為了挽留我乖乖躺下, 這次我離開以後,
Advertisiment
當時火氣“噌”地就上來了, 也有出於安全的擔憂, 怒吼“不睡覺就滾出去!”
話音剛落我是後悔的, 她正處於語言敏感期, 每天都會冒出新詞, 我很害怕她學會“滾出去”。
看過那麼多育兒理論, 我很明白父母情緒平和對孩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但“道理我都懂, 行為常失控。 ”我想這可能是很多父母的苦惱。
最近先生開始叫我“河東獅”, 他建議我好好梳理和反省一下。 所謂“隔行不隔理”, 我嘗試用管理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找到發火的根本原因。 細細想來, 我對孩子發火幾乎只有兩種情形:要麼是長時間哄睡, 要麼是我忙碌時不想讓她進廚房。
Advertisiment
思考目前存在的障礙。 我的怒氣源於她打亂了我的節奏, 而我卻很少反省自己是否忽視了她的需求——可能她正處於大腦飛速發育期或成長倒退期, 也可能是因為白天我陪伴的太少, 入睡前她想好好膩歪一下。
這一切被我粗暴以待, 我像培養機器人一樣為她安排了嚴密的時間表。
和很多媽媽一樣, 我渴望擁有孩子睡著以後屬於自己的時間。 然而憤怒帶來的僵持, 實際上延緩了整個過程。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可以對工作中的合作夥伴保持耐心彬彬有禮, 唯獨對孩子, 常常一秒變後媽。
可能潛意識裡認為成年人是理性可溝通的, 而孩子, 尤其幼童懵懂,
Advertisiment
有時還會遷怒于先生, “哐當”一聲把房門推開, 找個理由對著還在睡懶覺的先生劈裡啪啦一通數落……這種粗魯, 是婚前的我從來不曾有過的。 長期以往, 恐怕因為我的憤怒, 也會對婚姻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吧!而所謂“相由心生”, 誰也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尖酸刻薄的怨婦。
尋找解決辦法。 和先生進行了一次長談, 他問我“你為什麼不讓我來幫忙呢?既然你生氣一個小時她也沒有睡意,
Advertisiment
是的, 我為什麼不通過求助結束僵局?為什麼一切需要按照我的意願進行, 不能有絲毫差池?為什麼我寧願賭氣幹耗著, 也不能等到她有睡意再哄?甚至長時間哄睡的過程中, 她明明在沖我嘻嘻笑, 我卻握著手機刷朋友圈和淘寶, 心思完全不在她身上?
工作不順是家長需要自己應對的, 受不了產後身材變形就嚴格鍛煉節食, 家庭氛圍不和諧可以和長輩分居, 對孩子敏感期種種不瞭解可以多閱讀育兒心得……所有憤怒的根源都有應對之策。
人常常會陷入一種負面情緒的迴圈中難以自拔。
小Biu的媽媽說 “我感覺這一秒火要是不發我會憋死!可是發完火她一哄我,
Advertisiment
社交網路有時也會把自責放大, 尤其在看到別的媽媽親密而平和地陪著孩子玩兒, 而自己把家裡氛圍搞砸了的時候, 更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可是要知道, 沒有人是完美的。 憤怒本身沒有錯, 錯的是我們對憤怒情緒所做出的具體反應。
給自己一段緩衝的時間。 有個段子建議父母憤怒時倒吸一口氣, 默念“這娃是我親生的, 親生的!”雖然搞笑, 但是真有用!當憤怒要發作的時候, 嘗試緩衝一下, 想想懷孕產檢時的艱辛, 翻看孩子的照片裡無邪的笑臉, 給孩子哪怕一分鐘的關注和安慰……
奧莉媽媽是我們朋友裡最特別的,因為她從來沒有對孩子發過火。她給出了自己的對策,“不睡,我就陪她玩;非要進廚房,我就不做飯點外賣,她可以盡情地在廚房探索;吃東西她等不了,我就告訴她‘等一下’,然後唱她平時特別喜歡的兒歌或者讀個繪本哄哄,一般就好了。”
她的話讓我們一眾好友慚愧,但是她也補充“有時確實很憋屈。但為了孩子以後的情緒管理能力,只能忍。”
我們需要學會預知和避免憤怒的技巧。很多導致憤怒的行為原本可以避免,不能把父母的失誤或欠考慮導致的結果,錯怪到孩子身上。父母基於對孩子的瞭解,可以試試把自己經常發火的幾種場景寫下來,然後尋找如何避免的方法。
前幾天看到有媽媽說為了培養孩子有主見,讓孩子自己挑選當天穿的衣服,結果孩子選了夏天的衣服,她非常惱火。那麼,從一開始讓孩子做選擇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把不合適的衣服收起來!如果孩子真的選了比較單薄的衣服,作為家長可以悄悄為他再帶一件背心。
孩子愛在家裡亂畫,可洗水性筆、畫板、磁性筆都是可解決的方案。
不喜歡孩子翻抽屜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可以在低層抽屜裡放上紙巾、毛巾、玩具等好收拾又低風險的物品,也可以買抽屜鎖……
方法總比困難多。不要把憤怒當成解決問題的信號,否則生活就會無休止的糾纏在那些本來可以忽略的瑣事上。作為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恰當、自由的環境,能夠提前減少很多不當行為導致的憤怒。
曾經和朋友探討過兩歲時的叛逆期,所謂叛逆,是孩子日益增長的自主願望和父母日益膨脹的控制欲望之間的矛盾。其實這種矛盾何止只出現在兩歲?如果父母不作出改變,那麼這種叛逆將伴隨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人有時不自知,“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人父母這件事情上,我們永遠在學習。任何學習都是有方法的,希望我所整理的經歷和思路可以幫助更多的父母。
奧莉媽媽是我們朋友裡最特別的,因為她從來沒有對孩子發過火。她給出了自己的對策,“不睡,我就陪她玩;非要進廚房,我就不做飯點外賣,她可以盡情地在廚房探索;吃東西她等不了,我就告訴她‘等一下’,然後唱她平時特別喜歡的兒歌或者讀個繪本哄哄,一般就好了。”
她的話讓我們一眾好友慚愧,但是她也補充“有時確實很憋屈。但為了孩子以後的情緒管理能力,只能忍。”
我們需要學會預知和避免憤怒的技巧。很多導致憤怒的行為原本可以避免,不能把父母的失誤或欠考慮導致的結果,錯怪到孩子身上。父母基於對孩子的瞭解,可以試試把自己經常發火的幾種場景寫下來,然後尋找如何避免的方法。
前幾天看到有媽媽說為了培養孩子有主見,讓孩子自己挑選當天穿的衣服,結果孩子選了夏天的衣服,她非常惱火。那麼,從一開始讓孩子做選擇的時候,父母就應該把不合適的衣服收起來!如果孩子真的選了比較單薄的衣服,作為家長可以悄悄為他再帶一件背心。
孩子愛在家裡亂畫,可洗水性筆、畫板、磁性筆都是可解決的方案。
不喜歡孩子翻抽屜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可以在低層抽屜裡放上紙巾、毛巾、玩具等好收拾又低風險的物品,也可以買抽屜鎖……
方法總比困難多。不要把憤怒當成解決問題的信號,否則生活就會無休止的糾纏在那些本來可以忽略的瑣事上。作為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恰當、自由的環境,能夠提前減少很多不當行為導致的憤怒。
曾經和朋友探討過兩歲時的叛逆期,所謂叛逆,是孩子日益增長的自主願望和父母日益膨脹的控制欲望之間的矛盾。其實這種矛盾何止只出現在兩歲?如果父母不作出改變,那麼這種叛逆將伴隨著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人有時不自知,“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人父母這件事情上,我們永遠在學習。任何學習都是有方法的,希望我所整理的經歷和思路可以幫助更多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