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從來不要求2歲的女兒學會分享

超級婉拿著玩偶粉紅小豬Peppa Pig(佩奇)和她的弟弟Goerge(喬治)在玩, 假裝照顧他們喝奶睡覺, 我在一邊看著她:抱抱, 拍拍, 蓋被子, 唱兒歌, 一切不在話下。

突然間, 我有了一個“壞”主意。

當她把喬治拿起來餵奶的時候, 我把佩奇拿了過來, 假裝佩奇哭了,

“哇哇哇, 我也要喝奶!”我把“哭泣”的佩奇湊到她眼前。

她二話不說把小奶瓶放到佩奇嘴邊, 以平息她的哭聲。

我立馬把喬治拿過來湊上前, 製造出更強烈的哭聲:“哇哇哇, 哇哇哇, 那是我的奶, 快給我喝。 ”

她再次二話不說轉移奶瓶來給喬治喝, 我也馬上出擊, 把佩奇湊上前去說“哇哇哇,

Advertisiment
我還要喝奶!”

就這樣又往復了兩個來回, 超級婉開始有點受不了。

而此時我這個當媽的還不打算收手(雖然婉爸在旁邊已經看我看不下去了), 我問到超級婉:“你看他們都在哭, 怎麼辦?”

“抱抱。 ”這是她的第一反應。 她把佩奇和喬治都抱了起來, 並且摟得非常緊。 通常情況下, 只要是她哭了, 我都會抱住她第一時間安撫。

“但即使你抱著他們了, 他們還都是要喝奶啊。 哇哇哇哇哇哇~”我繼續給她出難題。

“Stop!”婉突然又變得嚴肅了。 我在納悶她是不是在和我喊停, 而結果卻不是。

她又把佩奇和喬治都放了下來, 我想她發現了溫柔的安撫在這種情況下並不管用。

“哇哇哇哇哇哇~”我認為她還有空間再給我push一下, 於是我又讓兩個玩偶哭了。

Advertisiment

她繼而把佩奇和喬治先放在同一條毯子裡, 然後開始給喬治餵奶。 當我正準備最後再“進攻”一下的時候, 她說到:“George first…take turns… SHARING.”

當時我是驚呆的, 畢竟她只有2歲4個月。

婉爸走過來對我幸災樂禍地說“你女兒終於讓你shut up(安靜)了吧。 ”

Interesting, 想了一下, 我有真正教過女兒分享這事嗎?好像並沒有。 大部分時候現實生活中的片段是這樣的:

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想一本正經地讓超級婉試著分享, 通常是這樣幾個來回:

“寶貝, 你把玩具分享給妹妹好嗎?”

“No.”

“好寶寶都會和別人分享玩具, 你是好寶寶嗎?”

“Yes.”

“那你可以分享玩具嗎?”

“No.”

“和妹妹一起玩更開心, 你們一起玩好嗎?”

“No.”

“分享玩具的話你也可以玩妹妹手裡的玩具, 你想玩妹妹的玩具嗎?”

“Yes.”

“那你可以把你的玩具也給妹妹玩嗎?”

Advertisiment

“No.”

“你看媽媽也會分享東西給妹妹, 你和麻麻一樣好嗎?”

“Yes.”

“那你也分享玩具給妹妹好嗎?”

“No.”

累倒。

反觀以上對話, 想通過遊說, 說理的方法讓一個兩歲孩子理解並學會分享基本是不可能的。 究竟什麼是分享?這本身是一個議題, 表面上只是簡單地一起玩玩具, 一起吃零食, 但背後的動因其實可以有很多。 作為成年人, 我們理解什麼叫禮貌, 謙讓, 甚至礙於面子, 懂得什麼叫照顧別人的感情, 可以預測一起分享能帶來的快樂, 作出分享的行動對我們並不難(我們甚至也可以控制分享的頻率和分享的度)。 但是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 父母的要求分享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失去他們最喜歡的東西, 他們不知道可預測的快樂是什麼,

Advertisiment
不明白禮貌謙遜給面子是怎麼回事, 只是覺得父母在要求他們做一件當下令他們不愉快的事情。 於是常常出現的場面是:一個孩子哭鬧著不願意分享, 而父母們則在一邊強迫他們交出手裡的東西, 一邊懊惱地說“哎, 你這個孩子太沒禮貌, 太不懂事了。 ”

實則不懂事的是父母。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明白, 接受到學會分享呢?花姐這樣認為:

先接受孩子的“自私”

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的年紀, 他們開始有了佔有的意識, 她開始明白自己和媽媽是不一樣的, 因此她開始把“不要”, “我的”, “我要”作為口頭禪(這也是常見的terrible two的表現), 同時他們會對物件和人物產生強烈的依戀感, 比如特別認定某個玩具, 這種強烈的佔有欲和依戀感覺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與“不分享”恰恰是他們情感發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Advertisiment

真正的分享源於同理心, 源於你能理解對方的感受並且從他們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事實上, 孩子在6歲以前都無法具備真正的同理心, 在此之前的分享更多的是出自于父母對孩子的要求, 所以請先坦然接受孩子天然表現出的“小氣”,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能慷慨大方, 不能合作玩耍, 一切取決於父母和學校的正確引導。

尊重在先, 分享在後

兩歲以前孩子們只會自顧自的平行玩耍, 但是兩歲以後他們可以逐漸明白一起玩的概念, 比如小的會跟風大的玩同一類型玩具, 會在一起建造積木(哪怕只是兩三下)而即使如此, 比起直接要求他們分享,我覺得更應該引入尊重的態度和概念。尊重本身就是同理心的一部分,如果能建立起尊重的態度,同理心的產生會更容易。尊重誰呢?

首先是尊重你的孩子,你要百分百讓她感受到你理解她的情緒和感受,例如孩子感到所有權被侵佔了,你可以用語言進行溝通,告訴她:“媽媽知道這是你很喜歡的東西,你特別需要它對嗎?”孩子覺得感情能被理解,他們會更願意敞開心扉來接受其它東西。同時這種親密無間的親子相處模式會在無形間增強孩子對周圍環境與人物的敏感度,讓他們今後願意分享。

其次是示範給她如何尊重別人,這一點不僅僅限制在分享方面。尊重別人的方式方法和機會無處不在,幫護別人留一下門,撿起別人不小心掉的東西,排隊時候謙讓,這些尊重的做法本質上就是為別人考慮的同理心體現,雖然這些事情和小寶們沒有直接關係,也不會牽扯他們進來,但正是這些點滴的細節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尊重的態度和背後同理心的作用。你其實知道,你做每一件事都有一雙閃閃的小眼睛在盯著看,不妨在做完這些事以後再解釋一遍給他們聽,他們會很願意聽的。

分享,我們不強迫

其實最糟的做法就是當眾數落孩子,還強制他們去分享。他們也是有主見的,應該為自己負責的人ok?當然這是有邊界的,如果是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那必須歸還。但如果是在公開遊樂場,玩具沒有具體歸屬權怎麼辦。

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分享著玩?不一定。

首先,建立一個鼓勵性的,和諧有愛的環境。比如你和孩子一起與其他的父母孩子在一起玩,當大家都各自安好的時候鼓勵孩子觀察別的小朋友,小幅度互動,例如坐的近一些,小小觸摸一下對方的玩具,或者簡單交換一下(可以馬上換回來);家長之間也可以一起吃食物,一起玩,展現分享的概念。

其次,保護好你孩子本身的利益。不可避免別的孩子會你孩子手裡的東西感興趣,這些”小怪物”會直接伸手來拿,這時候必須要保護好你孩子的感受為先。當然你也不能欺負傷害別的孩子,可行的做法,尋求對方家長的介入,平等而禮貌的向對方小孩要回你孩子的東西(一般他們都會還的),再對自己的孩子解釋一下剛才的情況,告訴他“那個小朋友也喜歡你的玩具呢?ta其實很想和你一起玩。”,再次引入同理心。

最後,鼓勵孩子們從交換,輪流,共同遊戲開始,例如文章最開始出現的,利用玩偶過家家,情景演示分享玩具,在遊戲中你也能更好的觀察你的孩子在社交中可能屬於的類型,是主動類型還是安靜類型,還是觀察保守類型的,從而會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所以,對於孩子常常表現出的不愛分享,你瞭解ta的動因嗎?是年齡不成熟,分享的時機不對,選擇要分享的東西不對,還是引導不當導致他們有抵觸情緒呢?儘管超級婉可以成熟地解決小豬佩奇和喬治之間的問題,但不代表在現實生活中她可以毫無障礙的實踐分享精神。不過至少,我看到了一顆種子在她身上的萌芽,一顆有同情心,懂得尊重,願意化解問題的萌芽,剩下的,就繼續灌溉,靜待花開吧。

比起直接要求他們分享,我覺得更應該引入尊重的態度和概念。尊重本身就是同理心的一部分,如果能建立起尊重的態度,同理心的產生會更容易。尊重誰呢?

首先是尊重你的孩子,你要百分百讓她感受到你理解她的情緒和感受,例如孩子感到所有權被侵佔了,你可以用語言進行溝通,告訴她:“媽媽知道這是你很喜歡的東西,你特別需要它對嗎?”孩子覺得感情能被理解,他們會更願意敞開心扉來接受其它東西。同時這種親密無間的親子相處模式會在無形間增強孩子對周圍環境與人物的敏感度,讓他們今後願意分享。

其次是示範給她如何尊重別人,這一點不僅僅限制在分享方面。尊重別人的方式方法和機會無處不在,幫護別人留一下門,撿起別人不小心掉的東西,排隊時候謙讓,這些尊重的做法本質上就是為別人考慮的同理心體現,雖然這些事情和小寶們沒有直接關係,也不會牽扯他們進來,但正是這些點滴的細節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尊重的態度和背後同理心的作用。你其實知道,你做每一件事都有一雙閃閃的小眼睛在盯著看,不妨在做完這些事以後再解釋一遍給他們聽,他們會很願意聽的。

分享,我們不強迫

其實最糟的做法就是當眾數落孩子,還強制他們去分享。他們也是有主見的,應該為自己負責的人ok?當然這是有邊界的,如果是孩子搶了別人的東西,那必須歸還。但如果是在公開遊樂場,玩具沒有具體歸屬權怎麼辦。

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分享著玩?不一定。

首先,建立一個鼓勵性的,和諧有愛的環境。比如你和孩子一起與其他的父母孩子在一起玩,當大家都各自安好的時候鼓勵孩子觀察別的小朋友,小幅度互動,例如坐的近一些,小小觸摸一下對方的玩具,或者簡單交換一下(可以馬上換回來);家長之間也可以一起吃食物,一起玩,展現分享的概念。

其次,保護好你孩子本身的利益。不可避免別的孩子會你孩子手裡的東西感興趣,這些”小怪物”會直接伸手來拿,這時候必須要保護好你孩子的感受為先。當然你也不能欺負傷害別的孩子,可行的做法,尋求對方家長的介入,平等而禮貌的向對方小孩要回你孩子的東西(一般他們都會還的),再對自己的孩子解釋一下剛才的情況,告訴他“那個小朋友也喜歡你的玩具呢?ta其實很想和你一起玩。”,再次引入同理心。

最後,鼓勵孩子們從交換,輪流,共同遊戲開始,例如文章最開始出現的,利用玩偶過家家,情景演示分享玩具,在遊戲中你也能更好的觀察你的孩子在社交中可能屬於的類型,是主動類型還是安靜類型,還是觀察保守類型的,從而會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所以,對於孩子常常表現出的不愛分享,你瞭解ta的動因嗎?是年齡不成熟,分享的時機不對,選擇要分享的東西不對,還是引導不當導致他們有抵觸情緒呢?儘管超級婉可以成熟地解決小豬佩奇和喬治之間的問題,但不代表在現實生活中她可以毫無障礙的實踐分享精神。不過至少,我看到了一顆種子在她身上的萌芽,一顆有同情心,懂得尊重,願意化解問題的萌芽,剩下的,就繼續灌溉,靜待花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