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會一個人玩

父母的確可以是幼兒極佳的玩伴。 一般而言, 父母參與幼兒的遊玩, 對幼兒語言與認知發展有極大的協助。 然而, 除了和爸爸媽媽的一起玩之外, 幼兒也需要一些獨處、獨玩的時間。 于其中, 幼兒自主自由地設計自己的玩法, 規劃自己的遊戲, 享受自己的玩耍。
幼兒的獨玩就同成人的獨處時光。 在玩的過程中, 可以輕鬆愉快地安排自己玩的步調, 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想法;獨玩時, 幼兒充分地與自己在一起, 不需緊緊地在意著大人的眼光, 而能深刻體會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就如同成人喜歡一個人靜靜地讀報、讀書,

Advertisiment
不受到干擾, 因為這是可以沉思的時刻。 當幼兒獨玩或獨處時, 他盡情且專注地與他的玩具交談、互動, 和他自己在一起。

幼兒獨玩的能力
每個人與生俱來有獨處的能力。

當嬰兒身心舒服時, 他常能自己伊伊呀呀地發出聲音, 玩弄著自己的手腳, 或嘗試運動著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嬰兒獨玩的時刻。 雖然我們無法確實得知他想著些什麼, 但不難發現, 他愉悅地享受著與自己玩。 當嬰兒學會爬, 學會走, 他的玩樂開始擴展到自身外的空間與物品, 他使盡所擁有的運動能力, 摸弄(甚至嘗嘗)他觸及到的物品, 專注地探索著外物, 直到他“玩夠”了, 他自主地移向下一個目標, 繼續探索。 這過程中, 他逐漸認識且熟悉自身以外的“世界”,

Advertisiment
滿足且愉快。 由這些經驗, 顯而易見的, 不經教導, 嬰幼兒自然地能夠獨處、獨玩, 甚至可以說, “獨自思考”。
三歲的幼兒, 累積著前三年的探索經驗, 此時他所運用的能力不僅是肢體、動作, 還有他的機靈心智。 即使是一個熟悉、簡單的物品, 他也總能把它玩起來, 設計出一個他喜歡的遊戲。 有個媽媽說起她三歲的女兒玩一根吸管, 玩了一下午。 這女孩把吸管往上丟, 追逐著吸管落下的方向, 然後撿起來, 再往上丟, 重複這一丟、追逐與撿起, 她玩了一下午, 開心了一下午。 這成人看來簡單又“無聊”的吸管遊戲, 卻是幼兒與吸管的充分交流的過程。 在這玩耍中, 幼兒感受到細長吸管的輕飄飄, 體會到自由落體的神奇,
Advertisiment
發現了空氣流動的美妙, 很重要的, 她充分地享受著自主的愉快與自信。 如果每一個父母有機會靜靜地欣賞幼兒獨玩的過程, 不難發現, 幼兒的獨處及創作遊戲的能力比起成人是有過之無不及。

幼兒獨玩的意義
獨玩是培養幼兒獨立自主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如同獨處對成人的意義, 在獨玩時, 幼兒確實地、完全地與自己相處——認識自己, 感受自己, 統整自我。 幼兒獨玩時, 能充分地實現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時, 幼兒自己想辦法, 嘗試各種辦法解決問題, 自己著手實踐, 這是培養獨立自主及自信心的重要機會。
當幼兒遊玩時, 我們常看到他專注地與玩具對話, 自問自答, 此可謂是“編劇”的開始, 如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曾說:“自言自語是文學的起源”。

Advertisiment
幼兒獨玩時, 即是其個人文學的發源。 他的一連串自語往往蘊藏著一個敘事或抒情的故事(或戲劇), 不論是他真實生活的反映或幻想的編織, 這是幼兒自我的真實展現, 包含著他的情感與意見。 相反的, 在與他人(尤其與成人)互動時, 幼兒的思緒與行為表現往往交雜著他人的意見, 較難完整地隨著自己的情感與思緒發揮。
幼兒的獨玩是幼兒內心專注的時刻, 如同成人靜靜的閱讀或專心的進行一件事。 不論幼兒是活潑、激動的跳著或安靜地塗鴉, 此時他是專注的。

幼兒獨玩時, 父母怎樣配合
許多盡責的父母背負著協助幼兒充分發展的任務, 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因此,

Advertisiment
將幼兒的生活以各式各樣的學習活動填滿, 而造成父母與孩子皆身心疲累。 殊不知匆忙的生活習性造成孩子失去沉思及冷靜的能力;過多外力地干涉, 過度地教導, 剝奪幼兒自主判斷的機會。 雖然孩子能提早開跑, 然而, 人生是一段長跑的歷程, 需要的是孩子在每一段征程上, 具備冷靜、清楚的判斷自己的步伐及施展自己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 由幼兒的獨處開始。
培養幼兒獨玩或獨處能力, 取決父母的正確觀念及父母自身的獨處能力及體會。 建議如下:
1、獨處及與人相處同是生活中重要的事, 如同工作與休閒, 需取得其平衡。 因此, 幼兒生活中, 合理的安排一些時間讓幼兒自己玩, 一些時間讓幼兒與同伴玩及讓幼兒與父母在一起, 是重要的。
2、獨處(獨玩)的意義在於自己進行某些事,不一定只是安靜的活動,因此,不需將幼兒的獨處或獨玩限制於閱讀、畫圖等,精力充沛幼兒獨玩時要持續一段時間靜態的活動是不容易的。允許幼兒在其獨處的時間內,自由自主地轉換他所選擇的活動或物品。這是他學習選擇及判斷的機會。有些父母過分擔心幼兒無法專注或持續一項活動,其實,只要這是在獨處時間內,倒不如允許幼兒可以有嘗試及選擇的機會。
3、幼兒的獨處或獨玩時間內,父母的干涉或介入應減到最低限度。除非幼兒有發生危險的可能(例如爬到窗臺,把玩利刃等),否則父母宜靜靜地在旁做自己的事。當幼兒獨玩時,父母不需刻意地讚美或提醒孩子他的獨立自主。不著痕跡的在旁欣賞或父母專注地做自己的事即是對幼兒獨玩最好的稱許及示範。
此外,在獨玩時間之後,父母可與幼兒一起分享各自在此段時間進行的事或活動,例如,告訴孩子:“剛剛我讀了這本書,我好喜歡。”或“你看,我把廚房打掃乾淨了,我好開心啊!”,也可以問問孩子:“你剛剛在玩什麼啊?”,並聆聽孩子的獨玩經驗。
4、每天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父母所需做的是克制自己去參與(或干預)幼兒活動。只要他人不干預,年齡小的幼兒常常很自然地會專注地獨玩著。然而,不可否認的,他們也不時地需要父母的注意,這是他們很合理的安全感的需求——他們需要知道父母與他在同一空間,需要知道隨時能找到父母,這使他們有安全感。對於年齡小的幼兒,父母可以在一旁敏銳地觀察幼兒獨玩狀況,當發現幼兒不時地張望父母時,父母則主動走過去,給他一個擁抱,不需言語,然後很自然地靜靜地離開。
對於年齡較大的幼兒,則需要開始學習獨處及尊重父母的獨處。父母可與幼兒對這段時間做一些約定與討論。讓幼兒知道,這段時間內,我們各自做自己的事,彼此都不能打擾或參與,有困難也要儘量自己先想辦法解決。
獨處時間長度的安排需視幼兒的個性而定。對於缺乏獨處能力的幼兒,可以由五分鐘開始,待孩子能習慣此五分鐘的獨處後,再逐步拉長時間。約定的獨處時間內,若幼兒對父母做互動的要求(即使是簡單的要求,例如:“我想喝果汁”),父母需要很肯定定地提醒孩子“這是我的獨處時間,當長針走到4,我再幫你。”有些幼兒可能會耍賴的哭鬧,只要仍在獨處時間內,父母都應于提醒他後,堅持不予理會(有時幼兒的哭鬧招術需要父母機靈的一一拆招,當幼兒“魔”高一尺時,父母要“道”高一丈)。這段獨處時間父母的示範是幼兒很重要的學習。

我們不能總是要求幼兒靜靜地坐著,然而,允許孩子自己玩,讓孩子學習獨處,是教養孩子過程中重要的任務。

是重要的。
2、獨處(獨玩)的意義在於自己進行某些事,不一定只是安靜的活動,因此,不需將幼兒的獨處或獨玩限制於閱讀、畫圖等,精力充沛幼兒獨玩時要持續一段時間靜態的活動是不容易的。允許幼兒在其獨處的時間內,自由自主地轉換他所選擇的活動或物品。這是他學習選擇及判斷的機會。有些父母過分擔心幼兒無法專注或持續一項活動,其實,只要這是在獨處時間內,倒不如允許幼兒可以有嘗試及選擇的機會。
3、幼兒的獨處或獨玩時間內,父母的干涉或介入應減到最低限度。除非幼兒有發生危險的可能(例如爬到窗臺,把玩利刃等),否則父母宜靜靜地在旁做自己的事。當幼兒獨玩時,父母不需刻意地讚美或提醒孩子他的獨立自主。不著痕跡的在旁欣賞或父母專注地做自己的事即是對幼兒獨玩最好的稱許及示範。
此外,在獨玩時間之後,父母可與幼兒一起分享各自在此段時間進行的事或活動,例如,告訴孩子:“剛剛我讀了這本書,我好喜歡。”或“你看,我把廚房打掃乾淨了,我好開心啊!”,也可以問問孩子:“你剛剛在玩什麼啊?”,並聆聽孩子的獨玩經驗。
4、每天安排一段獨處的時間,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父母所需做的是克制自己去參與(或干預)幼兒活動。只要他人不干預,年齡小的幼兒常常很自然地會專注地獨玩著。然而,不可否認的,他們也不時地需要父母的注意,這是他們很合理的安全感的需求——他們需要知道父母與他在同一空間,需要知道隨時能找到父母,這使他們有安全感。對於年齡小的幼兒,父母可以在一旁敏銳地觀察幼兒獨玩狀況,當發現幼兒不時地張望父母時,父母則主動走過去,給他一個擁抱,不需言語,然後很自然地靜靜地離開。
對於年齡較大的幼兒,則需要開始學習獨處及尊重父母的獨處。父母可與幼兒對這段時間做一些約定與討論。讓幼兒知道,這段時間內,我們各自做自己的事,彼此都不能打擾或參與,有困難也要儘量自己先想辦法解決。
獨處時間長度的安排需視幼兒的個性而定。對於缺乏獨處能力的幼兒,可以由五分鐘開始,待孩子能習慣此五分鐘的獨處後,再逐步拉長時間。約定的獨處時間內,若幼兒對父母做互動的要求(即使是簡單的要求,例如:“我想喝果汁”),父母需要很肯定定地提醒孩子“這是我的獨處時間,當長針走到4,我再幫你。”有些幼兒可能會耍賴的哭鬧,只要仍在獨處時間內,父母都應于提醒他後,堅持不予理會(有時幼兒的哭鬧招術需要父母機靈的一一拆招,當幼兒“魔”高一尺時,父母要“道”高一丈)。這段獨處時間父母的示範是幼兒很重要的學習。

我們不能總是要求幼兒靜靜地坐著,然而,允許孩子自己玩,讓孩子學習獨處,是教養孩子過程中重要的任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