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桐寶同學開始親子班學習, “今天學什麼了”便成了每次桐寶“學成返家”後, 大人們關心的焦點, 每每必問。 這不, 那天桐媽帶桐寶親子班歸來, 外婆照例詢問:“今天學什麼了?”“我們練習感統了。 ”桐媽趕忙彙報, 可大人們卻沒有像往日那樣熱情地問這問那, 而是個個做若有所思狀――外婆不明白了:“什麼是‘趕桶’呀?難不成是讓寶寶追趕木桶?”外公費解了:“什麼是‘敢捅’呀?難不成是要寶寶練習敢捅蜂窩?”桐爸好奇了:“什麼是‘感痛’呀?難道是讓寶寶感覺疼痛?”
什麼是“感統”?桐媽認為在聊如何預防感統失調問題前,
Advertisiment
那麼, 如何才能預防寶寶感統失調呢?接下來, 桐媽就介紹幾個簡單易行的辦法――
錦囊一: 寶寶學爬不可少
爬行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
Advertisiment
錦囊二: 多抱抱你的寶寶
媽媽們經常撫摸寶寶, 可以促進他的觸覺功能發育;媽媽們經常抱搖寶寶, 可以促進他的前庭平衡功能發育;媽媽們經常和寶寶說話, 可以促進他的語言功能發育, 而這些功能是感覺統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錦囊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在, 家長們對寶寶的照顧越來越“周到”了, 刷碗筷、洗襪子、甚至於洗臉刷牙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們都不必“染指”。 其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僅能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和責任感,
Advertisiment
錦囊四: 培養小手小腳的感知能力
只要天氣不太涼, 在家時, 桐媽是不給桐寶穿襪子的, 並允許他光著腳奔跑, 讓他的小腳充分感知不同材質地面的不同觸感;桐媽會經常讓桐寶幫忙用小手測試水溫、飯菜的冷熱(當然是在安全範圍內);下雪了, 桐媽會和桐寶滾雪球;下雨了, 桐媽會讓桐寶接雨滴。 感知玫瑰花刺的尖銳、感知小狗毛毛的柔軟、感知大樹皮膚的粗糙、感知玻璃門窗的光滑……更可以在沙堆中挖坑打滾, 媽媽們放開手, 讓寶寶用自己小手小腳盡可能地感知吧, 要知道這些對預防感覺統合能力失調是何等重要啊!
錦囊五: 預防感統失調的親子小遊戲
Advertisiment
下面, 桐媽再介紹幾個有趣的親子小遊戲, 不僅能增加爸爸媽媽和寶寶之間的親子感情, 還可以有效預防感統失調, 可謂一舉兩得哦!
遊戲一:被單搖床
爸爸媽媽分別抓住被單的兩頭, 讓寶寶躺在被單中間, 兩人配合前後或左右搖動。 桐媽經驗:桐爸桐媽通常會選擇在床上進行這個親子遊戲, 以防萬一失手摔到桐寶。
遊戲二:寶寶搔癢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 媽媽用手輕柔地搔寶寶的敏感部位如脖子、腋下、肚子的癢。 桐媽經驗:切忌在寶寶剛吃飽後, 馬上開始這個遊戲, 桐寶就曾有大笑過後嘔吐的經歷。
遊戲三:大球滾動
讓寶寶或爬或躺在大健身球上, 媽媽抓住寶寶雙腳, 輕輕推拉, 使寶寶的身體跟著大球一起滾動。
Advertisiment
專家支招
有關感覺統合能力的問題, 聽聽專家怎麼說――
法寶一: 什麼樣的寶寶感統易失調
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原因很複雜, 主要與孕育過程和出生後的撫養方式有關。 媽媽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於應激狀態、早產或剖宮產、不學習爬行、過度保護或管束過嚴、缺乏同伴、戶外活動少、過早進行認知教育等都可能成為寶寶感覺統合能力失調的“元兇”。
法寶二: 感統失調的表現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堅持做一件事情、脾氣急躁、膽小害羞、愛哭、不合群、適應新環境困難、動作不協調、語言發育遲緩、表達能力差、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 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
法寶三: 寶寶感統失調的對策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表現,媽媽們也不必過分擔心,建議找相關心理專家進行檢查,待確診後,到專門的感統訓練中心,讓寶寶有針對性地參加相應的感統訓練課程。
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法寶三: 寶寶感統失調的對策
如果你的寶寶有上述表現,媽媽們也不必過分擔心,建議找相關心理專家進行檢查,待確診後,到專門的感統訓練中心,讓寶寶有針對性地參加相應的感統訓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