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兒子的理解和支持感動了我!

上中學時, 兒子讀了許多文學方面的書, 我們母子間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記得一次, 他買回了梁曉聲的《九七隨想》推薦給我, 我們都為作家深邃的思想所折服。

在後來的談話中, 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引用書中的一些句子來相互打趣。 比如我去參加那些應酬性的宴會, 兒子就說我像梁曉聲筆下的人物, 蹬著一輛破車從城東到城西去趕飯局。 有時, 兒子想不明白一個問題, 我就會戲稱他像梁曉聲刻畫的老教授, 搞不清自己為什麼要開車門。 以至於只要我一說:“我為什麼要開車門呢?”兒子就會心地一笑。

Advertisiment
他總愛調侃我是“永遠的文學青年”。 後來我們讀了鐵凝的《永遠有多遠》, 他便叫我“白大省”了。

我們母子倆都喜歡的作家有:張潔、王蒙、張承志、鐵凝、張煒、梁曉聲、史鐵生、賈平凹、高建群、閻連科等。 在散文作家中, 我們都喜歡梁衡, 兒子給我推薦過梁衡的《覓渡, 覓渡, 覓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穿越百年的美麗》, 我給他推薦的是《把欄杆拍遍》和《亂世中的美神》。 我們母子共讀一本好書, 實際上是在一起享用精神美餐。

兒子小的時候, 我常和一些朋友們談文學;兒子長大了, 我和他一起談文學。 我感到我是為自己生養了一個文友。 每到這時, 我心中都會湧起一種說不出的欣慰。

兒子上大學後, 我的工作擔子重了, 加之年齡也漸大了, 對文學的熱愛和關注也隨之減弱。

Advertisiment
只有等兒子假期回來, 聽他講那些新潮和前沿的文學動態, 我才能得以重溫文學夢。 如果說他小時候, 我說他是我的老師還有些牽強的話, 此時, 他就是我真正的老師了。 他會告訴我, 我的一些文壇朋友的成就, 意在促使我繼續努力。

這時, 我便會說:“媽媽也有一篇好作品!”這是我經常和他說的話, 以前他會說我, 媽媽你不要“傷仲永”。 現在他則毫不客氣地說:“媽媽, 你別這樣自欺欺人好嗎?你有積累, 有體悟, 你就是太懶!媽媽, 你應該寫!”

我說:“媽遠離文學許多年了, 再也寫不出東西了。 ”兒子卻鼓勵我說:“多年不寫, 反而保持了與現在商業文化、娛樂文化不同的深刻底蘊。 ”

真想為了兒子的鼓勵而拼搏一下,

Advertisiment
寫些像樣的東西出來, 也讓兒子高興高興, 就像他總是讓我為他驕傲一樣, 但是我總是“人太懶, 人太懶”(這是兒子打趣我編的歌詞), 只是常為兒子的理解和支持而感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