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女兒不識字

我4歲的女兒楠楠幾乎一個字也不認識, 因為我不教她識字。 我也不贊成過早地教孩子識字, 因為早識字佔用了幼兒大量的玩耍時間, 減少了其手指的活動, 對大腦的生長發育不利。 而適合這一年齡的玩耍, 如搭積木、過家家、玩沙土、剪紙和畫畫等等, 都是通過孩子的一雙小手來完成的, 這對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 過早進入“文字思維”, 會使孩子的觀察能力減弱。 據我觀察, 孩子識字與否, 其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4歲的孩子看《幼兒畫報》上的故事, 識字的寶寶會大聲念道:“啊呀呀!寶寶又尿床了……”而不注意圖畫的細節,

Advertisiment
只對故事本身感興趣, 就像成人看一本小說。 而不識字的孩子則會觀察到圖畫上小寶寶的褲子是濕的, 他穿的是一條背帶褲, 褲子上印有月亮和星星;寶寶小床上的被子也是濕的, 被子上還印有小兔子, 床底下還有寶寶喜歡的小汽車、小娃娃、皮球等玩具;媽媽站在床邊, 看起來有點不高興……通過這些, 不識字的孩子也知道圖畫上的小寶寶尿床了, 但很顯然, 他的思維方式和識字的孩子是不一樣的。 識字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以後人們一輩子慣用的“文字思維”, 教幼兒識字只不過是提前讓他們“用文字進行思維”, 這樣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識別判斷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我的孩子楠楠可以在10分鐘內拼起一幅由70個小塊組成的地圖, 雖然她不識字, 但隨便拿起一塊來, 她就知道周圍是哪幾塊, 可見顏色、形態等屬於形象思維的東西在她大腦中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
我的女兒不識字, 3歲以後由於經常看到大人寫東西, 她也要寫, 於是就經常用自己“發明”的一些符號把一張張紙“寫”得滿滿的。 我想, 如果教女兒識字, 要話很大力氣不說, 3、4歲的孩子也不可能經常一大張、一大張地來寫字;更為重要的是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 我認為, 那些字不像字、畫不像畫的符號, 看起來似乎毫無意義, 卻正是孩子想像力的證明。
幾年來, 我們和孩子一起玩各種各樣的東西, 從講英語到學游泳, 從拍皮球到做泥塑,
Advertisiment
從演小品到說方言, 甚至下象棋, 打撲克……努力通過各種管道去鍛煉開發孩子的大腦。 所以我認為, 不要強迫孩子學什麼, 尤其是識字。 對於幼兒, 有比識字更好的方法。 一切隨孩子的興趣, 寓教於玩, 始終讓孩子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濃厚興趣, 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 認識世界, 是我對孩子早期開發的認識。


——摘編自《父母必讀》 林濤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