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孩子發育達標嗎?

你是否時不時拿眼睛瞄其他同月齡寶寶的身高、體重?你是否每個月兒保體檢後要緊張地查一下“嬰幼兒生長發育標準”?你是否一遍遍地問自己“他真的達標了嗎?”事實上, 絕大多數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正常的, 只是沒有達到你心裡的“標準”而已。

很多家長都很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發育情況, 請問除了查看“生長發育曲線圖”, 有沒有一些簡單的判斷、計算方法?

可以進行簡單估算。 兒童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規律, 一般先快後慢。 正常足月嬰兒生後前3個月, 每月體重增加1000~1200g, 3個月體重約等於出生時體重的2倍;12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

Advertisiment
生後第二年體重增加2~2.5kg, 2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4倍;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增長減慢, 年增長值約2kg。 也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計小兒體重:3~12月體重(kg)=(月齡+9)/2, 1~6歲體重(kg)=年齡(歲)×2+8, 7~12歲:體重(kg)=【(年齡×7-5)】/2。

出生時身長平均為50cm, 生後前3個月每月增加4cm;後3個月身長每月增長2cm, 後6個月每月1cm, 1歲時身長約為75cm。

第二年約增長11~12cm左右, 即2歲時身長約87cm。

2歲以後身高每年增長7cm。 2~12歲身高粗略估計為:身高(cm)=年齡×7+77(cm)。

“生長發育曲線圖”看起來挺複雜的, 怎麼使用呢?

每次將寶寶的身高體重測量值描記在曲線圖上, 然後連成線, 就可以很直觀地瞭解寶寶的體格發育情況, 不但可以評價寶寶的生長水準, 還可以看出生長趨勢和生長速度。

隨著年齡的增加,

Advertisiment
寶寶的體重曲線與標準體重曲線平行, 表示生長速度正常;體重曲線平坦或向下則表示生長緩慢, 身高曲線與標準身高曲線平行, 表示生長速度正常;身高曲線平坦, 則表示生長緩慢, 通常情況下, 身高曲線是不會向下的, 如果向下需注意是否測量不準確。

不論是體重還是身高, 如果在最下面的一條曲線以下, 可能存在生長發育遲緩;如果在最上面的一條曲線之上, 可能存在生長過速。 這些情況都應該引起關注並及時就診進行干預, 在這兩條曲線之間的屬於正常範圍。 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在正常範圍內, 而且勻速順時增長就是正常的。

周圍很多孩子身長、體重均超過了標準, 是因為現在家長比較重視營養攝入導致的嗎?這樣長大個兒好嗎?

如果孩子的身高發育在兩個標準差之上,

Advertisiment
也即超過生長曲線最上面一條, 醫學上稱之為身材高大, 通常情況下, 與遺傳有關, 如身材高大的父母所生孩子身高也高, 少見的情況是由疾病所致, 尤其是顱內腫瘤應引起注意。 而體重如果超出生長曲線最上面一條, 提示超重或肥胖, 兒童肥胖大多數是單純性肥胖, 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但主要是飲食過多和活動過少所致, 嬰兒期肥胖主要是過度餵養所致, 肥胖對兒童乃至成人期的生活品質均有影響, 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值得注意。 因此, 不要過度攝入營養, 避免肥胖的發生。

有些孩子的身長體重雖然在標準範圍內, 但是與其他同齡的相比卻明顯矮、瘦,
Advertisiment
這類孩子是否需要進行干預?

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都是沿著遺傳的軌跡、遵循一定的規律而進行, 但是每個寶寶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 生長發育受到營養、疾病、運動、睡眠、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平均值曲線並不是判斷寶寶發育正常與否的標準。 只要寶寶的生長曲線一直在正常範圍內, 而且勻速順時增長就是正常的。 但對於那些體格發育指標在平均值以下, 如處於中下水準的孩子, 在營養、睡眠、運動、情緒等方面應進行重點關注, 並進行定期的監測, 特別是在生長速度下降的情況下, 要及時查找原因進行干預, 否則這些孩子很容易發展為生長遲緩。

孩子發育是否正常, 除了身長、體重外,
Advertisiment
還要考量哪些方面?哪裡可以進行相關測評?萬一測評結果不好, 怎麼辦?

孩子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一方面是瞭解其體格發育, 最常用的體格發育指標除了體重和身高外, 還有如頭圍、胸圍、腹圍、上臂圍等, 骨骼的發育(囟門、牙齒、脊柱、長骨)、性發育等, 長骨的發育可用骨齡進行評估, 骨齡超前提示可能有早發育, 而骨齡落後, 可能有發育遲緩。 除了體格發育外, 神經精神發育也需評估, 如運動、語言、社會交往等等, 這些項目在醫院可以進行, 只有綜合評價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健康。 也即孩子不但要軀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 如果孩子測評結果異常, 需明確原因進行干預或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