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曾有個有趣的調查, 問媽媽每天早上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么, 答案是“快點, 快點。 ”而我們也看到N位爸媽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真是做什么事情都慢吞吞, 吃飯慢, 做事慢, 反應慢, 連玩玩具都比人家慢半拍。
”誰都知道, 現在是快節奏, 搶速度的時代, 每天都有鋪天蓋地的工作要完成, 看看自家寶寶慢吞吞的樣子, 這不是被時代拋棄, 就要被時代吞沒了。
“我們家聘婷是個典型的慢郎中, 做什么事情都慢, 而我呢又是個急性子, 女兒的慢動作我要是忍受五分鐘以上, 跟電影里慢動作似的,
Advertisiment
聘婷媽媽(上海, 記者, 女兒三歲半)
相信聘婷媽媽可以成為家長代表, 許多媽媽都說, 除了催促寶寶, 他們都不知道該做些啥。 有些極端的家長甚至向我們詢問, 是否孩子心理有問題。 其實爸爸媽媽若能仔細觀察, 會發現孩子之所以行動磨蹭, 一定有其原因, 花點心思去追究形成原因, 耐心幫助他, 大多數慢吞吞的寶寶可以改善。
如何讓寶寶不磨蹭
第一類表現
做任何事都是慢吞吞的, 老是跟不上別人的速度,
Advertisiment
原因
天生如此, 這類孩子對事物常常表現出畏縮、害怕、害羞沉默, 且不愿意與別人互動。
解決之道
這一類寶寶處事磨蹭, 是因為性格使然, 所以要想從根源上改變這類寶寶磨蹭的習慣是不現實的。 但爸爸媽媽一定要堅持給予寶寶幫助與鼓勵, 不要嘲笑寶寶的慢, 而是對他的每一點進步予以最大的表場, 從而激發寶寶做事加快速度。
第二類表現
做事并不每件都落后于別的孩子, 仔細觀察發現,這類寶寶通常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或有較大誘惑時做事動作較快, 若所做或將做的事是他不情愿的, 動作就變得慢吞吞。
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這類寶寶通常在爸媽吩咐做某事時,
Advertisiment
解決之道:可以選擇孩子平時最愛東西, 比如最愛玩的游戲、最愛看的動畫片等等, 激發孩子做事的注意力, 還可以做一些練習, 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持續時間。 盡量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做比較, 但可以跟他以前的表現比, 也可以跟爸爸媽媽比, 這樣處理是為了保護孩子的自信心。
2.爸媽指令太多, 孩子無從應付: 爸媽有時往往一個指令出去, 就要孩子馬上做出響應。 然而每個孩子發展都是不一樣的, 有的孩子動作發展較快, 有的是思考方面較快, 當孩子的思考動作協調不是很好時,
Advertisiment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做事也不能急于求成, 孩子做事慢并非說改就改, 要孩子改掉一種壞毛病, 養成一種好習慣,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過反復的、多次的練習, 才能實現。 因此, 第一, 家長要有耐心、有信心, 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比人家的差;第二, 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 但要視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不能操之過急;第三, 根據孩子的表現, 給予適當的評價;第四, 要持之以恒, 注意在求快的同時, 依然要以做得好為最終標準。
3.缺乏興趣:孩子面對他感興趣的事,
Advertisiment
解決之道:激發孩子的興趣。 爸爸媽媽試著觀察一下孩子對什么比較感興趣, 試著用孩子喜歡的事物去激發孩子做事的積極性, 例如答應孩子做完事可以看十分鐘電視, 又或者答應孩子可以買一樣玩具等等, 只要注意觀察, 有十足的耐心, 孩子磨蹭的壞習慣一定是可以根治的。
4.家庭氛圍:爸爸媽媽都是慢性子, 叫寶寶如何快得起來。
解決之道:先改變一下自己, 再想著改變寶寶吧。 又或者來一個家庭比賽,看看誰的動作快。
5.缺乏信心:通常這類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的行為常常有指責之處,令孩子無端失去信心,認為少做少錯,自然動作遲緩。
解決之道:對于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改變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無足金,人無完人”,試著把責備改成鼓勵。 例如:孩子喝牛奶時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媽媽能換一個角度問他:“你把牛媽媽的奶灑了,要怎么辦?”可能就容易引發孩子對立時解決問題的興趣,如果只是一味責怪,會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賴性過強:“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緊,爸爸媽媽會給我做的。”孩子們的普通心理。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先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顧孩子過分細致了,是不是為孩子安排了一切,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對于一些需要獨立處理的事無法自理,處處依賴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歡磨磨蹭蹭。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有這樣的傾向,爸爸媽媽可千萬要注意堅持原則,該是寶寶的事情一定要認他自己做,不要讓他養成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本來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著媽媽做,結果媽媽看不下去罵幾句之后,還是幫他收拾,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堅持原則是很重要的。
實用處方
如何讓孩子穿衣服不磨蹭
對于學齡孩子,磨蹭行為中,最讓人著急的就是早上起來穿衣服。特別是到了冬天,上幼兒園遲到是小事,可因為穿得慢而著涼生病就讓家長頭疼了。
處方一: 讓孩子覺得是好玩的事
從寶寶一出生就讓他感到穿衣服很有意思。當他還是嬰兒時,為他穿衣服時就對他講話、唱歌。等孩子稍大些,還可以一邊穿衣服,一邊讓他擺弄些玩具,例如手搖玩具、玩偶等等。
處方二: 邊穿衣服邊作些提示
邊給孩子穿衣服,邊讓他跟著你一起哼哼:“我們快快穿上褲子,穿上褲子;然后快快穿上襪子,穿上襪子……”孩子慢慢就會明白穿衣服的順序。
處方三:按年齡訓練孩子自己穿
當孩子可以學習自己穿衣服的時候,讓他用布娃娃做練習:給布娃娃脫去衣服、穿上,然后扣扣子、拉拉鏈、最后練習系鞋帶。當然孩子不可能一次全學會,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處方四:選擇適合孩子的衣服
你要為孩子選擇穿脫起來都很簡便的服裝。對孩子來講,有松緊帶的裙子和褲子、套頭襯衫又好穿又好脫,而系扣子的大衣或帶拉練的滑雪服就比較難對付。當他對簡單的服裝應付自如后,再逐漸讓他穿式樣較復雜的服裝。
處方五:和孩子一起穿衣服
通常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正確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到對付繁忙生活的經驗。
處方六:尋找適當的時間練習
要摸清孩子穿衣服的能力,早上起床后只讓孩子自己完成他已掌握的那幾步。早晨時間短促,并不是訓練的好時機,所以家長可以在白天找個清閑的時候,愉快地唱著歌,輕松自如地教他。
特殊案例:有些孩子能夠快速地穿好衣服,但是他不愿意自己穿。
處方:如果孩子穿衣磨蹭并不是因為不會穿,而是不愿意穿,那家長就應該對他講清后果,告訴他如果5分鐘還沒有穿好,那么每超過1分鐘,他晚上就得提前1分鐘上床睡覺或者少看1分鐘電視。定出吃早飯的時間,他必須按時坐到餐桌旁,否則就吃不到早飯。看似很嚴格的規矩,但是很有效。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
又或者來一個家庭比賽,看看誰的動作快。5.缺乏信心:通常這類孩子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孩子的行為常常有指責之處,令孩子無端失去信心,認為少做少錯,自然動作遲緩。
解決之道:對于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一定要改變以往追求完美的教育方法,“金無足金,人無完人”,試著把責備改成鼓勵。 例如:孩子喝牛奶時把杯子弄翻了,如果媽媽能換一個角度問他:“你把牛媽媽的奶灑了,要怎么辦?”可能就容易引發孩子對立時解決問題的興趣,如果只是一味責怪,會搞得孩子不知所措。
6.依賴性過強:“反正我慢吞吞也不要緊,爸爸媽媽會給我做的。”孩子們的普通心理。
解決之道:爸爸媽媽先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照顧孩子過分細致了,是不是為孩子安排了一切,這樣做的結果是孩子對于一些需要獨立處理的事無法自理,處處依賴成人,等待成人替他做,所以做事喜歡磨磨蹭蹭。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有這樣的傾向,爸爸媽媽可千萬要注意堅持原則,該是寶寶的事情一定要認他自己做,不要讓他養成投機取巧的心理。例如:本來是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的,但孩子在那里磨蹭想等著媽媽做,結果媽媽看不下去罵幾句之后,還是幫他收拾,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此,父母堅持原則是很重要的。
實用處方
如何讓孩子穿衣服不磨蹭
對于學齡孩子,磨蹭行為中,最讓人著急的就是早上起來穿衣服。特別是到了冬天,上幼兒園遲到是小事,可因為穿得慢而著涼生病就讓家長頭疼了。
處方一: 讓孩子覺得是好玩的事
從寶寶一出生就讓他感到穿衣服很有意思。當他還是嬰兒時,為他穿衣服時就對他講話、唱歌。等孩子稍大些,還可以一邊穿衣服,一邊讓他擺弄些玩具,例如手搖玩具、玩偶等等。
處方二: 邊穿衣服邊作些提示
邊給孩子穿衣服,邊讓他跟著你一起哼哼:“我們快快穿上褲子,穿上褲子;然后快快穿上襪子,穿上襪子……”孩子慢慢就會明白穿衣服的順序。
處方三:按年齡訓練孩子自己穿
當孩子可以學習自己穿衣服的時候,讓他用布娃娃做練習:給布娃娃脫去衣服、穿上,然后扣扣子、拉拉鏈、最后練習系鞋帶。當然孩子不可能一次全學會,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處方四:選擇適合孩子的衣服
你要為孩子選擇穿脫起來都很簡便的服裝。對孩子來講,有松緊帶的裙子和褲子、套頭襯衫又好穿又好脫,而系扣子的大衣或帶拉練的滑雪服就比較難對付。當他對簡單的服裝應付自如后,再逐漸讓他穿式樣較復雜的服裝。
處方五:和孩子一起穿衣服
通常孩子都喜歡模仿大人的樣子。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穿衣服,不僅可以使孩子學到正確的穿戴方法,而且也可以使學到對付繁忙生活的經驗。
處方六:尋找適當的時間練習
要摸清孩子穿衣服的能力,早上起床后只讓孩子自己完成他已掌握的那幾步。早晨時間短促,并不是訓練的好時機,所以家長可以在白天找個清閑的時候,愉快地唱著歌,輕松自如地教他。
特殊案例:有些孩子能夠快速地穿好衣服,但是他不愿意自己穿。
處方:如果孩子穿衣磨蹭并不是因為不會穿,而是不愿意穿,那家長就應該對他講清后果,告訴他如果5分鐘還沒有穿好,那么每超過1分鐘,他晚上就得提前1分鐘上床睡覺或者少看1分鐘電視。定出吃早飯的時間,他必須按時坐到餐桌旁,否則就吃不到早飯。看似很嚴格的規矩,但是很有效。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