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認生期來了 陌生人別過來!

寶寶成長到一定的年齡, 就會出現認生期, 處在認生期的寶寶, 身上好像被裝上了特別的感應器--陌生人一靠近, 無論他在做什麼, 都會“哇”地一下大哭起來。 那些原本想逗逗他的蜀黍阿姨哥哥姐姐們, 一下就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也讓麻麻感覺有點尷尬有點惱。

【小編視點:寶寶認生原因全解讀】

從寶寶認生的過程可以看出, 他之所以認生, 多數源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也是寶寶感知、辨別和記憶能力、情緒和人際關係獲得發展的體現。 也就是說寶寶認生並不是一件壞事, 只是媽媽們要瞭解寶寶認生的心理。

Advertisiment

寶寶認生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寶寶能夠分辨出陌生人和爸爸媽媽是一樣的時, 他就會害怕這個陌生人給他帶來傷害, 因此, 就可能閃躲或抱著媽媽的大腿, 甚至以大聲哭鬧的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 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過度呵護 寶寶更認生

如今幾乎都是一家一個寶, 爸爸媽媽對寶寶自然是百般呵護, 然而這種愛護可能是寶寶認生的因素之一。 由於爸爸媽媽全方位的照顧, 寶寶可能會比較缺乏自主性, 對自己的認知也不足, 甚至會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好, 那樣也做不好, 從而對新鮮的事物和陌生的人產生膽怯的心理。

缺乏社交 寶寶更認生

如果爸爸媽媽因為太忙, 或是怕寶寶在外面受到傷害而很少帶寶寶接觸外人,

Advertisiment
那麼寶寶就更容易產生認生的心理。 因為在他的印象中, 小小的世界裡都是親切的爸爸媽媽, 或者還有爺爺奶奶, 但是對於社區裡、公園裡那些小夥伴, 他會覺得從沒見過, 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交流。

常被嚇唬 寶寶更認生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寶寶應該是“嚇大”的, 當他想做一些危險的事或是不好的行為時, 媽媽可能會對寶寶說:“不可以, 要不我就不要你了”或“不許去, 要不把你送給xxx”……這樣的話能快速“嚇”住寶寶, 制止他的行為, 但是寶寶心理也會由此產生恐懼, 覺得一旦脫離父母身邊就再見不到他們了。

【小編支招:寶寶認生 媽媽這樣做】

雖說認生是寶寶成長的必經階段, 但是媽媽們也可以積極地投入“戰鬥”,

Advertisiment
幫寶寶較快地度過認生期, 讓他能夠大大方方地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如何寶寶在3歲以後還有認生的表現, 媽媽們就更要多加注意了。

多帶寶寶接觸外人

讓寶寶減輕認生狀況, 可以從寶寶還沒認生開始, 媽媽要多帶寶寶出門走走, 例如社區樓下的小花園、公園、廣場等, 當寶寶習慣了在這些人多的環境和小朋友接觸、玩耍, 認生自然就沒那麼嚴重了。 但對於已經有些認生的寶寶, 媽媽注意要避免寶寶一次性接觸眾多的陌生人, 同時更不要讓眾人一同逗著寶寶玩, 這樣會加劇寶寶的恐慌心理。 應當循序漸進地讓寶寶看看周圍新鮮有趣的環境, 感受不同人的聲音和印象。

迎合寶寶的喜好

寶寶認生並不是“來者皆拒”的,

Advertisiment
小腦袋裡關於生人勿近還是有一定的準則的, 通常寶寶會比較喜歡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漂亮溫柔的姐姐、阿姨。 想要改善寶寶認生的狀況, 媽媽不要強迫寶寶去接受任意的陌生人, 而可以想讓漂亮溫柔的姐姐、阿姨抱抱他, 或是讓他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玩耍。 讓寶寶知道除了家裡人之外, 其他人也都是和藹可親的, 不用害怕、膽怯。

讓寶寶感到安全

寶寶認生是因為感到害怕, 如果能讓寶寶有安全感, 認生的狀況就能得到緩解了。 媽媽以及家人平時都要保持態度溫和、情感穩定, 不要忽冷忽熱, 尤其在寶寶哭時, 更要有耐心, 不能訓斥寶寶, 雖然他還聽不懂大人的語言。 媽媽也要提醒親朋好友,

Advertisiment
接近寶寶時, 動作要慢一點、溫柔些。 千萬不能很突然地將寶寶交給“陌生人”抱, 這樣會加強他的戒備和緊張心理, 讓他沒有安全感, 以後會更害怕接觸陌生人。

寶寶拒絕陌生人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只要家長能夠積極的引導, 幫助寶寶敞開心扉, 融入小夥伴的集體中去。 最主要的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多接觸外面的事物, 去一些沒去過的地方, 孩子人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很少接觸外界, 因此才會感覺陌生和害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