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頑皮寶貝(三)

教導的原則:其實所有的教導方法都可能會有效, 但有些可能只是一時, 有些較能長久建立在他的思想體系中。 因為我的孩子是用人本的引導方法帶出來, 我也深刻的認為這是能恒久維持陪伴他成長的原則, 所以和你分享。 我還是要強調我們的孩子能力是和一般的孩子一樣, 但因有多重的表達障礙及各種神經敏銳度不同而導致的不當行為, 我們應用更多的愛和包容來對待他們。

1.安定的環境:媽媽如果可能的話, 最好能全職照顧這個孩子, 至少在他下課時間要在家, 讓他看得到, 不用擔心他會特別黏著你.儘量不要施於打罵,

Advertisiment
免得他學到壞模式。 記得寶寶約三歲時有一次去動物園, 忘了為了什麼事, 我發脾氣打他一巴掌, 他就回手打我一巴掌, 我更氣, 再打, 他也更氣, 也再打, 恨得我真想把他丟在那算了。 因為自閉症的社會化觀念不容易建立, 長幼和親疏相關, 只看到我生氣打人, 他當然也就生氣打人。 現在小小的力氣就這麼大, 如果長到大來還打人, 真就吃不了兜著走。 另外環境中除去危險物品, 讓他自由活動, 並要在生活隨時教導、提醒他危險的事物, 讓他在這個環境中能放鬆心情。

2.多肢體接觸:多以柔性話語和肢體接觸他、關懷他, 要常抱抱他、親親他, 即使剛開始回應不多仍要繼續, 不需要特別追蹤其眼光.但可以把他放在膝上,

Advertisiment
抓著他的雙手吟唱一些童謠並擺動手勢.哈他癢等等.寶寶從小只要我有時間就是這樣抱著他玩或牽著他出門, 除了上班幾乎沒離開過我的視線, 很慶倖當初堅持我婆婆來臺北帶他而不是讓她帶回鄉下, 否則我現在一定要花費百倍的氣力來捥救他。 最重要是讓他喜歡你, 相信你。 前面這兩項是他對親人建立信心的第一步, 沒有這兩項, 以後的教育的進行會很困難。

3.瞭解他的興趣:觀察他的興趣所在, 絕大多數的自閉兒在這上面都表現出固著性, 但有些興趣可能不是具體的玩物, 我不贊成完全拿走他的玩物, 而是利用他的玩物作一個溝通媒介, 再加以擴展, 可以跟他玩別的花樣,

Advertisiment
也可以利用這個素材來教導他一些認知, 絕對事半功倍, 以前我要教寶寶顏色, 試盡各種教材和方法, 他都不理我, 有一次在街上, 我直接利用他最喜歡的轎車來教他, 重點放在紅色, 因為每輛車都有紅色車燈, 所以通通可以教, 可以問, 就這樣一條街走下來, 寶寶就學會紅色了。 之後再幫他擴展興趣到其他有某一相同特性的玩物, 然後再加其他特性玩物, 雖然仍是繞著他的興趣, 但也擴展了他的認知和眼界, 他就會逐漸觀察其他的事物而不會永遠只專注在原來興趣。 這項工作是所有原則中最重要的一項, 是所有教學的起步, 值得特別用心。

4.以清晰的語言溝通:首先家中應儘量使用單一語言, 避免他的認知混亂,

Advertisiment
我自己家中同時使用三種語言, 我說國語但和婆婆說台語, 婆婆和我先生說客語, 偶爾我和先生會說英文, 寶寶三歲多時有一次突然在我和婆婆說話時, 大叫我不要講了, 我才瞭解他其實是很厭倦這種聽而不聞的情況, 所以後來我就叫我婆婆儘量用國語和孩子說話, 雖然她很不高興但為了孩子, 我還是要求。 另外希望孩子瞭解的事物, 一定要不斷重覆以清晰的語言說明, 對沒有語言或語言少的孩子, 指令用語也要非常直接簡潔, 如有必要可以分開名詞和動詞等, 一次強調一個詞, 讓他把你的語言配合事物連結記憶起來, 剛開始他的回饋或許很慢, 但日積月累一定有明顯的效果。

5.語言能力的提升:提升孩子的語言能力,

Advertisiment
大多數的家長都已求教於語言複健的老師等, 除此之外, 我認為循序漸進及建立他的成就感更重要, 比方只有語音的孩子, 要先和他玩語音遊戲, 唱一些旋律再結合至有意義的物件上, 或者只有單音的, 你在教他表達時, 就要求他講一個字, 比方他喜歡吃香蕉, 就先強調香蕉, 但仍要先告知他全名, 等他有用這個單音表達時, 你就要給他, 他就得到了成就感, 幾

次後等他掌握得很好了, 再教他要講兩個字香蕉, 因為他有意願又有成功的經驗, 就會認同新的教學, 不要因為他講得少, 怕他跟不上別人就急著教, 要求他講一整句, 程度過高他不但不能吸收, 反而倍感挫折, 當然就沒有學習的意願。 也不要每次他一有要求就一直要他講, 造成壓力。要增進他的語言能力,要先讓他對語言產生興趣而不是強逼他。

6.常常變換家中擺設:自閉兒已經對環境有相當的信賴後,應試著變化家中的擺設,剛開始如果他有稍許產生不安,要以肢體安撫,但要持續做變化,慢慢他就會對周圍的變化愈來愈自在,也就比較不會那麼敏感,而出外的適應能力也會加強。如果變動的東西和他切身相關,如換床,則可以先幫他打造夢想,比方他特別喜歡某只小熊就可告知「你睡大床床的話就可以抱小熊一起睡呀」等,啟發他對此變動的認同和期待,並可以幫他多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寶寶的親身經歷。

7.多出門走動:當然出門時免不了要因孩子的一些特異行為遭到別人關愛的眼光或批評,自己斟酌是否要處理或說明,臉皮要厚一點,有時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要隨人批評而打罵孩子,可以自己偷帶一些孩子喜愛的玩物或零食,在他和人爭執或帶不動時,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製造另一期望。無論如何,因為外面有太多和家中不一樣的事物可以學習,千萬不可以放棄,但在孩子對你還沒產生完全的信任情感時,他可能不會回應你的叫聲,很容易走失,要特別小心,他也可能因為看到特別有興趣的東西,不顧危險跑去看,這個也要注意,在開放空間中(特別是馬路上)要抓緊他的手,也要不厭其煩的告知這些危險的行為。但在瞭解他的欲望後,可帶他由班馬線通過仔細看,盡可能滿足他的需求,雖然要花點時間,但他會更信任你。

8.要給孩子活動的空間:自閉兒常因缺乏前庭刺激而有過動不專心的情況,因此上課或做事的專注力很差,常需要一些動態,坐不住,而且通常睡眠比一般兒童少很多,所以多利用室外的湯秋千、溜滑梯、吊單杆(可訓練手指力量),或室內的滑板、跳床、乒乓球(可訓練手眼協調)等都很好,此外有些孩子在看電視或看書的時間較不能長時間持續,但適時的動態是最有説明的,請家長在沒有安全顧慮下,應該要放任他跑跳活動。所以趕快收起家中易碎或高價的物品給孩子一個活動的空間吧!

9.不要強迫教學:因為大多自閉兒有學障情況,家長在擔心之余常會一時興起就把小孩叫來要教認知、講故事等,通常孩子根本不理你,完全不進入狀況,而家長越教越氣,最後可能還把子孩打一頓,小孩有了這樣可怕的經驗以後,更不敢跟你學東西了。事實上,前面提到的利用他的興趣做教學,隨時隨地都可以教,慢慢啟發他的認知欲,再加上不斷的用口語溝通是最有效的,沒多久就換成他來問你,來要求你教了,所以不要太急躁以免反而造成他的反感,打壓他學習的能力。

10.不要墨守教學常規:教導自閉兒最終目標是打破他的固著性、狹隘的興趣,因此在教法、教材上就不宜采固定的模式。唯有觀察,接受他的興趣,溶入他的活動中,再教他新的玩法或新的玩具等,有時他不願意,你可以自己在旁邊玩再大聲的稱讚吸引他的注意力。這個原則可在任何層面執行,甚至像卡通錄影帶等,如他只堅持看固定的,就該利用他特別喜愛的角色做引介,鼓勵他看有類似角色的,如果多次不接受,就自己在他身邊放映並在精彩處誇張讚賞,他瞄到之後就會產生興趣,說不定下次他就會叫你放了。所以不要覺得這些事太無聊不值得教,生活中全面性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正常發展的孩子。

11.要尊重孩子的需求:這其實只有兩句話─有問有答、言而有信,當孩子有自發性的問題、要求,一定要給他回應,也是教學最好的契機,初期最好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他要求的太難辦到就避重就輕轉移他的注意力,不要直接拒絕。等他的能力可以溝通時,就要向他說明不能做的原

因或要求他要做到什麼條件。如果答應給他一些禮物或去某地玩一定要做到,如必需變動,他也查覺時一定要跟他交待,這是他對你信任感的起點,不要自己毀棄機會,所以做不到或者不甘心做的,就不要拿來承諾。像寶寶非常喜歡火車,常常跟我要求,剛開始我想坐火車多麻煩,就沒答應他,有一次他看到捷運的圖片就說是火車,我也順著他把捷運當火車,還常常帶他去坐,每次就只是坐過去坐回來,起碼坐上一個多小時,他就很快樂,多簡單!坐火車變成很好的增強物,也是很好的教材,這不是一舉數得嗎?甚至我可以用來教他抽象的“放假”、“星期天”等概念,對照“平常上課”、“星期一(到星期五)”等。

12.體罰的應用:我認為體罰只能用在孩子有嚴重傷人的意圖時,在發覺他的不良行為時,立即執行,達到阻嚇的效果,絕對要小心應用,以免他學到暴力模式。且越大或功能較好的孩子,應多以因果的說明方式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其實如果能把孩子的發展掌握得好,孩子能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成長,自然也會逐漸表現對別人的關愛,寶寶有兩次在外面自己倒水喝時,自己主動幫我倒了一杯,也會在帶弟弟出去時,要求我牽著弟弟走電扶梯(他自己已經非常熟練了,不需要媽媽牽),以前只要我沒看見就欺負弟弟和在學校咬人的情況也幾乎不再複見,反而很能容忍別人的不當行為。要特別注意體罰絕對不要用在教學時,會造成反效果。

13.改善不良行為:大部份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理需求或反應而產生的,但這些需求和反應並非一般人能感受到的,自然也很難接受孩子有這些不良的行為。因此要改善這些行為是需要更多的瞭解包容,長期努力才會奏效的。寶寶因為聽覺靈敏,特別怕高頻鑽孔聲,以前在外面二十公尺外有施工就會把他嚇得不得了,剛開始我會帶他繞路,隨著他對我的信心的建立,我帶他走對面的路並且用肢體保護他,後來有一次剛好對面的路被擋起來,我只好帶他從旁邊過,我一直跟他說話,雙手抱著他,帶他快速走過,一次又一次,逐漸讓他適應,就這樣寶寶現在己克服了恐懼。我看過另外一個孩子,功能還很差,喜歡任意撕紙、撕書,我建議他媽媽要在定點放置報紙,放任他撕紙的欲望但任何其它的紙張(為了避免混淆他的認知連其他無用的紙都應避免)都不可以撕,培養他控制行為,只在可容許範圍內發洩。其實這都是過渡時期,如果能以本文的方式教導,多拓展他的興趣,日後他連撕紙的欲望都沒有了。寶寶三歲多時,有一次突然很怕水,不願去洗澡,又無法表達他的恐懼,任我打罵也沒辦法,只是一天比一天更怕,看他這麼怕又不能不洗,我只好放了一澡缸的水和他一起進去用盆浴,他雖然還是有點怕但總是願意進澡缸了,我用毛巾沾水慢慢幫他洗頭,不要讓水弄濕他的臉,他就讓我洗,第二天我開始用水彈他,和他玩,他其實還有點怕,可是看到我是很高興的和他玩,也就接受了,第三天再和他打水戰,第四天他就回復讓我從頭沖到腳的洗法了。由此我也延伸出,我們實在不該和孩子過份的堅持,我知道有些老師會要求孩子己會的工作一定就要自己完成,怕稍有例外孩子就會賴掉這些工作。但我認為孩子有他的情緒問題,再加上表達能力不足,他的害怕、排斥可能因任何我們所不知的層面產生,過份執著要求他完成,除了加深他的排斥和厭惡的經驗,不信任此教導的人,很難看到有什麼正面的效果。寶寶以前喜歡玩一些奇怪的語音,在正常的辭句下面加兩、三個字音又完全沒有意義,我因為不知讓如何處理,乾脆完全不理他,他因為在意和我的溝通,發現他用這些語句來逗我時,我不喜歡,就自己把這種奇怪的行為停下來了。現在他因為能力更好,我會直接告訴他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會被人家笑,他就能接受。所以孩子什麼特別行為都可能產生,有些是後天的或者暫時的,有些卻是天生的,不管是那種,父母都應用點巧思,四兩撥千金

,就可以化解許許多多孩子行為上的困擾,另外在孩子什麼程度採取什麼方法也是重要的,有時不一定所有的問題都要處理,可以忽視或轉移,但一定要持續,不要今天發脾氣,明天又忽視,後天又溝通,這樣很難讓孩子瞭解你的用心。

14.培養習慣的做法:要讓自閉兒培養我們所希望的習慣時,有時很難說明、溝通。比方要訓練他去廁所大小便並表達時,可以利用增強原則,如果喜愛音樂的,可以在廁所放台小答錄機,他到廁所時放給他聽,或是在他去廁所的途中和他一起做臉部表情遊戲,不過不要干擾到他上廁所,也可以在上廁所的路程中做簡單的唱遊或特殊的動作,總之要誇張有趣。像我老二,三歲過後不包尿布時到處大小便,我就教他唱“大便歌”大便~、大便~、大便大在在馬桶上~,媽媽說大便就要大在馬桶上~……(用“大象”的旋律來編),他高興得不得了,每次都很大聲的唱,也馬上改善了壞行為。我希望所有自自閉兒的家中都沒有潔癖者,因潔廦很容易造成我們對孩子過當的要求,即使對一般的兒童都是十分不好的教養環境,因為行為和習慣的改善需要在孩子的功能己有相當程度之後才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在這之前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髒亂的行為或習慣(有些孩子剛好喜歡玩一些髒髒的東西),常常會做一些孩子不能瞭解的要求或者發脾氣,反而讓孩子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有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己經很難讓人喜愛了,外表更應該保持清潔,免得別人討厭。說實在的這只是父母的面子問題,父母應自己調整心態。

15.增強的原則:許多家長都很困擾,到底如何用增強,很怕流於條件交換。其實就算是條件交換也沒什麼壞處,我們的孩子本來就社會化不夠,他不瞭解做了某事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做,不如就直接告訴他,總比用強迫的好。等他會自己要求回饋時,你也可以反過來跟他討價返價,你也可以跟他要求回饋,總之,帶動他的興趣是最重要的。(袁宗芝)

資訊來源:網路

造成壓力。要增進他的語言能力,要先讓他對語言產生興趣而不是強逼他。

6.常常變換家中擺設:自閉兒已經對環境有相當的信賴後,應試著變化家中的擺設,剛開始如果他有稍許產生不安,要以肢體安撫,但要持續做變化,慢慢他就會對周圍的變化愈來愈自在,也就比較不會那麼敏感,而出外的適應能力也會加強。如果變動的東西和他切身相關,如換床,則可以先幫他打造夢想,比方他特別喜歡某只小熊就可告知「你睡大床床的話就可以抱小熊一起睡呀」等,啟發他對此變動的認同和期待,並可以幫他多培養想像能力。這也是寶寶的親身經歷。

7.多出門走動:當然出門時免不了要因孩子的一些特異行為遭到別人關愛的眼光或批評,自己斟酌是否要處理或說明,臉皮要厚一點,有時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不要隨人批評而打罵孩子,可以自己偷帶一些孩子喜愛的玩物或零食,在他和人爭執或帶不動時,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製造另一期望。無論如何,因為外面有太多和家中不一樣的事物可以學習,千萬不可以放棄,但在孩子對你還沒產生完全的信任情感時,他可能不會回應你的叫聲,很容易走失,要特別小心,他也可能因為看到特別有興趣的東西,不顧危險跑去看,這個也要注意,在開放空間中(特別是馬路上)要抓緊他的手,也要不厭其煩的告知這些危險的行為。但在瞭解他的欲望後,可帶他由班馬線通過仔細看,盡可能滿足他的需求,雖然要花點時間,但他會更信任你。

8.要給孩子活動的空間:自閉兒常因缺乏前庭刺激而有過動不專心的情況,因此上課或做事的專注力很差,常需要一些動態,坐不住,而且通常睡眠比一般兒童少很多,所以多利用室外的湯秋千、溜滑梯、吊單杆(可訓練手指力量),或室內的滑板、跳床、乒乓球(可訓練手眼協調)等都很好,此外有些孩子在看電視或看書的時間較不能長時間持續,但適時的動態是最有説明的,請家長在沒有安全顧慮下,應該要放任他跑跳活動。所以趕快收起家中易碎或高價的物品給孩子一個活動的空間吧!

9.不要強迫教學:因為大多自閉兒有學障情況,家長在擔心之余常會一時興起就把小孩叫來要教認知、講故事等,通常孩子根本不理你,完全不進入狀況,而家長越教越氣,最後可能還把子孩打一頓,小孩有了這樣可怕的經驗以後,更不敢跟你學東西了。事實上,前面提到的利用他的興趣做教學,隨時隨地都可以教,慢慢啟發他的認知欲,再加上不斷的用口語溝通是最有效的,沒多久就換成他來問你,來要求你教了,所以不要太急躁以免反而造成他的反感,打壓他學習的能力。

10.不要墨守教學常規:教導自閉兒最終目標是打破他的固著性、狹隘的興趣,因此在教法、教材上就不宜采固定的模式。唯有觀察,接受他的興趣,溶入他的活動中,再教他新的玩法或新的玩具等,有時他不願意,你可以自己在旁邊玩再大聲的稱讚吸引他的注意力。這個原則可在任何層面執行,甚至像卡通錄影帶等,如他只堅持看固定的,就該利用他特別喜愛的角色做引介,鼓勵他看有類似角色的,如果多次不接受,就自己在他身邊放映並在精彩處誇張讚賞,他瞄到之後就會產生興趣,說不定下次他就會叫你放了。所以不要覺得這些事太無聊不值得教,生活中全面性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正常發展的孩子。

11.要尊重孩子的需求:這其實只有兩句話─有問有答、言而有信,當孩子有自發性的問題、要求,一定要給他回應,也是教學最好的契機,初期最好滿足他的要求,如果他要求的太難辦到就避重就輕轉移他的注意力,不要直接拒絕。等他的能力可以溝通時,就要向他說明不能做的原

因或要求他要做到什麼條件。如果答應給他一些禮物或去某地玩一定要做到,如必需變動,他也查覺時一定要跟他交待,這是他對你信任感的起點,不要自己毀棄機會,所以做不到或者不甘心做的,就不要拿來承諾。像寶寶非常喜歡火車,常常跟我要求,剛開始我想坐火車多麻煩,就沒答應他,有一次他看到捷運的圖片就說是火車,我也順著他把捷運當火車,還常常帶他去坐,每次就只是坐過去坐回來,起碼坐上一個多小時,他就很快樂,多簡單!坐火車變成很好的增強物,也是很好的教材,這不是一舉數得嗎?甚至我可以用來教他抽象的“放假”、“星期天”等概念,對照“平常上課”、“星期一(到星期五)”等。

12.體罰的應用:我認為體罰只能用在孩子有嚴重傷人的意圖時,在發覺他的不良行為時,立即執行,達到阻嚇的效果,絕對要小心應用,以免他學到暴力模式。且越大或功能較好的孩子,應多以因果的說明方式溝通,瞭解他的想法。其實如果能把孩子的發展掌握得好,孩子能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成長,自然也會逐漸表現對別人的關愛,寶寶有兩次在外面自己倒水喝時,自己主動幫我倒了一杯,也會在帶弟弟出去時,要求我牽著弟弟走電扶梯(他自己已經非常熟練了,不需要媽媽牽),以前只要我沒看見就欺負弟弟和在學校咬人的情況也幾乎不再複見,反而很能容忍別人的不當行為。要特別注意體罰絕對不要用在教學時,會造成反效果。

13.改善不良行為:大部份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他自己的生理需求或反應而產生的,但這些需求和反應並非一般人能感受到的,自然也很難接受孩子有這些不良的行為。因此要改善這些行為是需要更多的瞭解包容,長期努力才會奏效的。寶寶因為聽覺靈敏,特別怕高頻鑽孔聲,以前在外面二十公尺外有施工就會把他嚇得不得了,剛開始我會帶他繞路,隨著他對我的信心的建立,我帶他走對面的路並且用肢體保護他,後來有一次剛好對面的路被擋起來,我只好帶他從旁邊過,我一直跟他說話,雙手抱著他,帶他快速走過,一次又一次,逐漸讓他適應,就這樣寶寶現在己克服了恐懼。我看過另外一個孩子,功能還很差,喜歡任意撕紙、撕書,我建議他媽媽要在定點放置報紙,放任他撕紙的欲望但任何其它的紙張(為了避免混淆他的認知連其他無用的紙都應避免)都不可以撕,培養他控制行為,只在可容許範圍內發洩。其實這都是過渡時期,如果能以本文的方式教導,多拓展他的興趣,日後他連撕紙的欲望都沒有了。寶寶三歲多時,有一次突然很怕水,不願去洗澡,又無法表達他的恐懼,任我打罵也沒辦法,只是一天比一天更怕,看他這麼怕又不能不洗,我只好放了一澡缸的水和他一起進去用盆浴,他雖然還是有點怕但總是願意進澡缸了,我用毛巾沾水慢慢幫他洗頭,不要讓水弄濕他的臉,他就讓我洗,第二天我開始用水彈他,和他玩,他其實還有點怕,可是看到我是很高興的和他玩,也就接受了,第三天再和他打水戰,第四天他就回復讓我從頭沖到腳的洗法了。由此我也延伸出,我們實在不該和孩子過份的堅持,我知道有些老師會要求孩子己會的工作一定就要自己完成,怕稍有例外孩子就會賴掉這些工作。但我認為孩子有他的情緒問題,再加上表達能力不足,他的害怕、排斥可能因任何我們所不知的層面產生,過份執著要求他完成,除了加深他的排斥和厭惡的經驗,不信任此教導的人,很難看到有什麼正面的效果。寶寶以前喜歡玩一些奇怪的語音,在正常的辭句下面加兩、三個字音又完全沒有意義,我因為不知讓如何處理,乾脆完全不理他,他因為在意和我的溝通,發現他用這些語句來逗我時,我不喜歡,就自己把這種奇怪的行為停下來了。現在他因為能力更好,我會直接告訴他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會被人家笑,他就能接受。所以孩子什麼特別行為都可能產生,有些是後天的或者暫時的,有些卻是天生的,不管是那種,父母都應用點巧思,四兩撥千金

,就可以化解許許多多孩子行為上的困擾,另外在孩子什麼程度採取什麼方法也是重要的,有時不一定所有的問題都要處理,可以忽視或轉移,但一定要持續,不要今天發脾氣,明天又忽視,後天又溝通,這樣很難讓孩子瞭解你的用心。

14.培養習慣的做法:要讓自閉兒培養我們所希望的習慣時,有時很難說明、溝通。比方要訓練他去廁所大小便並表達時,可以利用增強原則,如果喜愛音樂的,可以在廁所放台小答錄機,他到廁所時放給他聽,或是在他去廁所的途中和他一起做臉部表情遊戲,不過不要干擾到他上廁所,也可以在上廁所的路程中做簡單的唱遊或特殊的動作,總之要誇張有趣。像我老二,三歲過後不包尿布時到處大小便,我就教他唱“大便歌”大便~、大便~、大便大在在馬桶上~,媽媽說大便就要大在馬桶上~……(用“大象”的旋律來編),他高興得不得了,每次都很大聲的唱,也馬上改善了壞行為。我希望所有自自閉兒的家中都沒有潔癖者,因潔廦很容易造成我們對孩子過當的要求,即使對一般的兒童都是十分不好的教養環境,因為行為和習慣的改善需要在孩子的功能己有相當程度之後才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在這之前如果父母不能接受孩子髒亂的行為或習慣(有些孩子剛好喜歡玩一些髒髒的東西),常常會做一些孩子不能瞭解的要求或者發脾氣,反而讓孩子根本無法安心學習。有家長跟我說,他的孩子己經很難讓人喜愛了,外表更應該保持清潔,免得別人討厭。說實在的這只是父母的面子問題,父母應自己調整心態。

15.增強的原則:許多家長都很困擾,到底如何用增強,很怕流於條件交換。其實就算是條件交換也沒什麼壞處,我們的孩子本來就社會化不夠,他不瞭解做了某事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做,不如就直接告訴他,總比用強迫的好。等他會自己要求回饋時,你也可以反過來跟他討價返價,你也可以跟他要求回饋,總之,帶動他的興趣是最重要的。(袁宗芝)

資訊來源:網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