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的頑皮寶貝(二)

在此我整理了一些要務,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但我想先強調, 這些方針中都不包含醫療或特教的做法, 完全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相處之道, 所以實行起來是很輕鬆而且隨時都可以做, 雖然每個孩子和家庭狀況都有差距, 但這裡提的都是基本原則, 大體上都可適用。 但乃應讓孩子做專業的職能評做看是否有相關的障礙, 如視、聽、手眼調節、大小肌肉發展等, 瞭解孩子生理上特殊的需求。

心態上的調整:千萬不要有宿命或認為是上天給你的磨難的想法。 事實上, 我真的深刻體驗到自閉兒是一個特殊的機緣讓我們做父母的能重新去審視人性的本質,

Advertisiment
每個個體間的不同。 我常跟家長比喻我們的孩子其實是有正常的能力, 只是他對外界的人事物缺乏興趣, 就好像自己帶了一個地球生來這個世上, 在嬰兒期因為父母會滿足他的基本需求, 他無需與人溝通就得到一切所需, 所以就一直自己玩自己的。 之後如果父母不瞭解他特殊需求, 只一昧的要求規範或給予過多的照顧, 他就退縮回自己的世界, 漸漸的對外界的事越來越不關心, 就不會有溝通的意願, 而自己的心智也無從正常發展, 當然就只專注在特定的事物上, 也就會有固著性的表現, 日子越久情況就越嚴重, 我認為這兩部份就是我們教養的最大目標,
Advertisiment
培養出孩子溝通的意願和開展他的視野, 至於其他的行為、語言、情緒或感官過敏等問題在這些目的完成後都會事半功倍的解決掉, 當然如果很急著改善也是有方法的, 只是會比較辛苦, 效果也較難預期, 希望所有家長都能在孩子幼年時就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 儘快為你的孩子開出一條坦途。

1. 付出真心的愛:父母(或主要教育者, 像我家是完全由我在教, 他爸爸從不參與的)要先確認這樣一個孩子是需要你的愛心去關懷、包容、帶領, 是給你自己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 這不是老天爺的玩笑或者懲罰, 更不是孩子的擇.其實不論是什麼樣的孩子, 或早或晚都有讓父母頭疼的時期, 所以趕快把所有的自怨自艾丟棄吧!

Advertisiment

2.不和別的孩子評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有其獨一性, 沒什麼好比較的。 你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只和他自己比較, 有進步就是成功, 不管快或慢, 都是美事。 千萬不要被一些“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之類的商業文宣所先牽動, “不要怕路遙遠, 只怕走錯路”, 心中有信念, 孩子一定可以突破, 有時欲速則不達, 就要放慢腳步來欣賞他的進步。 越是心急越是要從基礎關係開始培養。

3.不追求效率的迷思:自閉兒的發展有快有慢, 但也因此是沒有極限, 所以不要設定目標, 最重要的掌握到適當的時機來教導和溝通, 不要因為孩子的沒有效率而急著幫他做或高壓的催促, 可以提醒他、示範給他或適度的協助他完成部份對他較困難的工作,

Advertisiment
避免造成他的壓力及反彈。

4.相信孩子的能力:雖然他們是自閉兒但仍有相當的能力, 有些根本就是個寶藏庫。 常常有些家長以為孩子難教, 就想只要能維時生活基本常規就好了, 準備要照養孩子一輩子的樣子, 這種想法其實跟放棄孩子沒什麼兩樣。 我們應該一方面培養其能力, 並適當的放手讓他去試、去做, 當然增強和讚美是絕對的利器, 但一定要觀察他執行的情況, 有沒有興趣, 是否表現出較高或較低的能力, 專心程度夠不夠, 這是調整教導內容的重要指標。

5.不要太顧慮顏面:自閉兒的成因無人可考, 我們不應該為了外人的誤解或批評而自責或責備孩子, 因顏面問題而再次傷害自己或孩子都是不值得的,

Advertisiment
旁人不能為你的生活及生命負責而你必須時時面對這個孩子。 不要羞於啟齒他是個特殊兒童, 也不要縱容或容許別人過於同情而給他特權做違反一般行為規範的事, 但為孩子爭取別人的包容讓他有較大空間或時間來從事改善也是很重要的。

6.孩子不是資產:雖然孩子的

生命是由父母賜與, 生活也是由父母所支援, 但我們仍不應該把孩子當做私有物, 而應以對待另一個對等生命的態度去尊重他, 孩子任何的表達(除了不當的語句和行為或故意干擾你的教學時可以特別忽視外)我們都應該做回應, 回答他或糾正他(態度一定要和緩)或引導他做表達, 和他對談等。 (袁宗芝)

資訊來源:網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