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在美國當地的語言障礙門診學習了兩個月的時間, 目睹了美國語言障礙門診的實踐。 出於專業的敏感性, 我留意了門診中美國年幼兒童的性格特點和行為表現, 發現某些方面值得借鑒。
我的第一個強烈的感受是:美國幼兒在診療環境中都顯得很大膽, 幾乎沒有害怕性的哭鬧, 或害羞地躲在家長身後的現象。 在接受語言治療時, 能夠很快進入角色, 投入到趣味性的遊戲中, 不需要有一段“預熱”的時間, 便很快與治療師建立起親善的關係。 在整個過程中這些兒童始終很配合治療師, 這大大減輕了治療師的工作。
Advertisiment
第二個感受是:美國幼兒在輪流性的遊戲中很自然地學會了等待, 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對規則的尊守和對他人的尊重。 雖然孩子都顯示出強烈的參與遊戲的欲望, 但是只要沒有輪到, 他們都很耐心地等待。 其實, 在語言治療中十分強調兒童相互間交流的作用, 語言的功能就是為了交流。 讓兒童早早地懂得你來我往和共同分享, 這對兒童以後社會交往的能力和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有良好的影響。 因此, 培養幼兒遵守輪流規則是很重要的。
第三個感受是:每一次語言治療結束前, 治療師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收拾場地。 治療師會唱起“clean up, clean up”的“整理歌謠”, 邊唱邊收拾, 美國的幼兒聽到歌聲馬上會下意識地跟著一起做。
Advertisiment
這些感受使我強烈地意識到:語言障礙治療的直接目的是兒童的語言能力, 但是在門診實踐中應該有意識地運用各種條件完善幼兒的性格和行為, 語言治療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兒童的社會性☆禁☆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