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知道帶娃玩手機不好,但關鍵怎麼破?

去年從新聞裡看到幾起發生在幼兒身上的事故, 都是因為父母看手機, 忽略了就在跟前的娃。 特別難受, 導致帶手機看娃有心理陰影了。 孩子3歲前, 特別容易出意外事故, 在此給大家提個醒,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 一定要看緊孩子, 一刻也疏忽不得。

吃飯的時候各自玩手機的父母和看ipad的小孩, playground裡獨自玩耍的小朋友和旁邊刷手機的父母, 這些在我們身邊都太常見了。

我正在審閱博士老闆給的兩篇會議論文, 今天必須完成。 廣廣自己在玩, 但他還是會偶爾跑過來看我在做什麼。 自己玩膩了之後, 就過來抱著我的腿,

Advertisiment
他需要我的關注。 要不是爸爸的解救, 我會被無數次打斷。

不管是有正當理由的“玩”電腦, 還是純粹刷手機, 即使心裡面有一萬匹“高品質陪伴”的馬兒奔過, 面對移動電子產品和面對渴望用心陪伴的小孩, 我們依然有很多時候做的很不好。

這一篇是對這個糾結我很久的問題的一個交代, 看完之後你將會瞭解到:

電子產品盛行的年代, 帶娃玩手機是常態

帶娃玩手機, 小孩受影響, 其實父母也受影響

我們到底為什麼那麼難以離開手機

如何平衡玩手機和高品質陪伴的尷尬關係

- 1 -

當玩手機成為親子關係中的常態

美國North Shore-LIJ Cohen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曾經做過一個觀察, 他們觀察了在紐約7個兒童戶外遊樂場所(playground)的50對小孩照料者, 想看一下到底有多少照料者在照看小孩過程中出現分心的情況。

Advertisiment

他們發現在371個兩分鐘的記錄當中, 大概有74%的照顧者出現分心的情況。 30%是使用電子產品而導致分心, 33%是跟別人閒話聊天。 其他分心的行為包括吃東西, 喝東西和閱讀。

大家肯定會說, 我總不能連喝口水吃點東西都不可以吧?大家再看看下面的微妙關係。

美國疾控中心曾經統計過, 在2007-2012年間5歲以下非故意性傷害(unintentional injuries)概率上升了10%, 這個概率在2007前的20多年裡一直處於低位。 有趣的是, 蘋果第一代智慧手機是在2007年發佈的, 時至今日有大概2/3的美國人在使用智慧手機。

父母玩手機跟小孩因為非故意原因造成傷害, 這裡面我相信存在正相關的關係。 雖然在全心全意的看護下,

Advertisiment
小孩受傷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情, 這是ta們自然的成長和學習的過程, 但是我們必須盡力減少這種傷害。

除了遊樂場, 餐廳是另外一個重點觀察場所。

美國波士頓醫療中心的醫學博士Jenny Radesky也做過一個觀察, 他的團隊觀察了在速食店吃飯的55個家庭的表現, 其中就包括父母使用智慧手機或者其他移動電子產品的頻率和時間長短。

他們發現40%的父母在就餐期間拿出手機, 大部分是短暫使用, 而拿出手機的父母裡面有大概有40%會在整個就餐期間一直使用——流覽網頁、發送資訊以及忽視ta們的小孩。

“那些沉浸在電子產品中的家長也是那些粗暴對待小孩的家長, 肉體上或者使用謾駡的語氣。 ”其中有位女士在桌子底下踢她小孩的腳,

Advertisiment
另一位家長則是用力推開小孩的手, 因為小孩嘗試把父母的臉從螢幕上移開。

我曾經想自己父母那一代人忙於生計, 對於ta們來說什麼高品質親子陪伴到底是個什麼鬼。 而如今我們生活在移動電子產品的年代, 我們做的又如何呢?

- 2 -

玩手機影響不止是小孩, 還有你自己

我們都在高喊高品質陪伴, 其實到現在我都不太瞭解這一口號或者目標的真正意義。

我們都知道父母仔陪伴小孩的時候玩手機真的很不好, 可是就是忍不住想玩啊!一萬個忍不住!“就玩一會, 沒事的”。

父母玩手機對小孩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由於監護人玩手機容易疏忽而導致小孩受傷, 然而有些原因你未必瞭解:

手機是競爭對手

Advertisiment

父母經常沉迷玩手機會讓小孩產生一種跟電子產品競賽的感覺, ta們會想如何才能打敗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 才能夠贏得父母的關注。

有多少父母無意中忽略了小孩的需求?立刻放下手機的為數不多, 那麼那些跟手機粘在一起的父母又如何呢?事後彌補算是一個下策但總比沒有的好, 而那種不耐煩驅趕或者一直無視的父母應該說是做得最差的。

小孩心裡面會產生挫敗感, ta們輸給了你手中的電子產品。

扭曲的社交模式

智慧手機無限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 更改變了我們的社交方式。 當小孩看到父母沉浸在手機中, 這種跟螢幕頻繁密切打交道的社交關係取代了見面聊天, 對小孩的社交發展其實是造成不良影響的。

在跟移動電子產品的“不正當關係中”,除了小孩會受到上面的影響以外,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我們自己。

其實有不少人回家後頻繁使用手機和電子產品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這些電子產品解放了我們,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繼續工作——它們可以出現在你家小孩的文藝匯演過程中,可以出現在跟你家娃娃旅遊期間,也可以出現在你家樓下的遊樂場上,出現在你們吃飯的餐桌上等等。

職場父母現在有更多時間“陪伴”小孩了,呵呵。

心理學者給出的忠告是:我們生活在移動智慧通訊的時代,父母需要仔細考慮,如何合理和負責任地使用你的智慧手機。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還有我們的關注,這些電子產品極大地佔據了這兩項最寶貴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除了我們的時間和關注被移動電子產品極大限度的消費以外,我們受到傷害的還有我們的心理感受。

我曾經試過無數次在處理一些重要的郵件、看書期間或者專注寫公號文章的時候廣廣過來抱著我,邊哭邊爬到我身上,可是我真的想完成手上的事情再去陪他,當我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鬱悶的、煩躁的和有挫敗感的,因為經常被打斷、計畫不能按時完、失去控制的感覺真的讓人很不爽。

可憐的還有我們的專注力,我必須的隨時停下來,而腦海裡又不得不一直想著未完成的東西。哪有什麼multi-tasking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欺騙人的,因為同一個時間裡面,你只能專心完成一件事情。

一句話總結父母玩手機和小孩的關係——

”Parents’ use of mobile technology around young children may be causing internal tension, conflicts and negative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kids”。

父母在年幼小孩身邊使用移動通訊科技會引起自身內部精神緊張,跟小孩產生衝突和建立消極的相處模式。

- 3 -

我們到底為什麼那麼難以離開手機?

美國Essex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在桌子上放一台手機,即使手機是關掉狀態,也會讓坐在桌子邊的人彼此感到疏遠,討論的話題更加膚淺,而且他們當中有些人擔心正在討論的話題被打擾。

在任何場合人們都會不自覺玩手機,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針對這種窘況,宜家曾經出了一款餐墊,上面多了一個透光袋子,既可以讓人避免漏掉重要資訊和電話,又能改善“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一起吃飯你卻在玩手機”的尷尬現實。

為什麼這些移動電子產品對我們的吸引力和控制力有那麼大?相比較傳統的被動技術像電視機、收音機等,新型的電子產品在神經控制和心理學上有著很深的印象和人機互動。

很多成癮的習慣,比如濫用藥物、賭博還有網癮等其實是因為該個體缺乏多巴胺。有國外專家指出多巴胺是其中一個造成越來越多人對智慧手機等其他移動電子產品的依賴。每次我們收到手機的一個新資訊提醒,我們的大腦做出反應而你會變的興奮,你的腦部很可能已經分泌了多巴胺,這也許是我們那麼喜歡玩手機的其中一個原因,一旦禁止你玩手機之後,你會變的極其焦躁不安和沒有安全感。

玩手機已經徹底的滲透到我們的精神和心理層面,有時候ta們比我們的另一半有魅力,比我們的親人更有溫度,悲催啊~

- 4 -

到底該如何平衡?

心理醫生Steiner-Adair寫了一本書《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我對於她說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while children don't need their parents to be 100 percent responsive to them to have healthy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there is a tipping point.”

意思是小孩其實不需要父母100%的回應來擁有健康的社交和情感發展,親子陪伴的關係中有一個臨界點或者引爆點。

通過我的觀察,這句話真的很準確地描述了我們跟廣廣相處的關係。廣廣其實真的不需要我們24/7無間隙陪伴,他很多時候是一個人玩、一個人探索周圍的事物,他能夠很專注地研究一些他喜歡的東西。

我們需要做的是當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及時響應,耐心聆聽和陪伴。當他得到父母的關注之後,安全感滿滿,過一會兒自己又去獨自探索了。

我理解的引爆點是——

高品質陪伴不是你想陪的時候陪,而是小孩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立刻放下手中的東西專注地陪伴ta們,如果你在工作,那麼另一半一定要能夠隨時提供這種專注相應——我給這個想法起了一個名字叫“按需關注小孩”。

如果你經常出現以下情況——給小孩讀書ta們不要讀,教小孩玩玩具的時候不要玩,跟小孩說話的時候ta們不要聽,接下來你會感到有心無力和挫敗感,心裡面覺得好沒意思,還是玩手機去吧。

其實ta們這個時候想自己玩,自己去探索,而你終於閑下來的時候想進行高品質陪伴,你這是硬生生的勉強,你有想過ta們此刻的需求嗎?

那麼你不妨試一下上面說的“按需關注小孩”。你需要做的是給最大的自由和最好的關注。給你的小孩還有你自己自由和用心關注。

除了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作為父母的我們同樣需要在工作、社交以及個人需求上面找到平衡和自我滿足的感覺,你先成為獨立快樂的個體把自己照顧好了之後,才能去照顧你的小孩,讓ta們也感到快樂。

當我把任務完成之後陪廣廣,那種感覺是異常輕鬆和開心的。

除了上面說的“按需關注小孩”以外,下面這些方法說不定對你也有幫助:

儘量不把工作帶回家

如果你正在處理一些重要事情,一定要跟小孩說你為什麼要用手機而暫時不能陪ta們,因為小孩看到你一直盯著手機和電腦,ta們其實真的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即便ta們還不能完全明白,你仍然要跟ta們說你用手機的原因,這是一種尊重的習慣

設定沒有手機的時間,特別是一起吃飯的時候,還有睡前陪伴的時候

看完這篇之後,希望大家在處理玩手機和陪伴小孩方面能夠更有自信和更清楚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在跟移動電子產品的“不正當關係中”,除了小孩會受到上面的影響以外,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我們自己。

其實有不少人回家後頻繁使用手機和電子產品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這些電子產品解放了我們,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繼續工作——它們可以出現在你家小孩的文藝匯演過程中,可以出現在跟你家娃娃旅遊期間,也可以出現在你家樓下的遊樂場上,出現在你們吃飯的餐桌上等等。

職場父母現在有更多時間“陪伴”小孩了,呵呵。

心理學者給出的忠告是:我們生活在移動智慧通訊的時代,父母需要仔細考慮,如何合理和負責任地使用你的智慧手機。我們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還有我們的關注,這些電子產品極大地佔據了這兩項最寶貴的資源,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除了我們的時間和關注被移動電子產品極大限度的消費以外,我們受到傷害的還有我們的心理感受。

我曾經試過無數次在處理一些重要的郵件、看書期間或者專注寫公號文章的時候廣廣過來抱著我,邊哭邊爬到我身上,可是我真的想完成手上的事情再去陪他,當我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我的感覺是鬱悶的、煩躁的和有挫敗感的,因為經常被打斷、計畫不能按時完、失去控制的感覺真的讓人很不爽。

可憐的還有我們的專注力,我必須的隨時停下來,而腦海裡又不得不一直想著未完成的東西。哪有什麼multi-tasking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欺騙人的,因為同一個時間裡面,你只能專心完成一件事情。

一句話總結父母玩手機和小孩的關係——

”Parents’ use of mobile technology around young children may be causing internal tension, conflicts and negative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kids”。

父母在年幼小孩身邊使用移動通訊科技會引起自身內部精神緊張,跟小孩產生衝突和建立消極的相處模式。

- 3 -

我們到底為什麼那麼難以離開手機?

美國Essex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在桌子上放一台手機,即使手機是關掉狀態,也會讓坐在桌子邊的人彼此感到疏遠,討論的話題更加膚淺,而且他們當中有些人擔心正在討論的話題被打擾。

在任何場合人們都會不自覺玩手機,嚴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針對這種窘況,宜家曾經出了一款餐墊,上面多了一個透光袋子,既可以讓人避免漏掉重要資訊和電話,又能改善“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們一起吃飯你卻在玩手機”的尷尬現實。

為什麼這些移動電子產品對我們的吸引力和控制力有那麼大?相比較傳統的被動技術像電視機、收音機等,新型的電子產品在神經控制和心理學上有著很深的印象和人機互動。

很多成癮的習慣,比如濫用藥物、賭博還有網癮等其實是因為該個體缺乏多巴胺。有國外專家指出多巴胺是其中一個造成越來越多人對智慧手機等其他移動電子產品的依賴。每次我們收到手機的一個新資訊提醒,我們的大腦做出反應而你會變的興奮,你的腦部很可能已經分泌了多巴胺,這也許是我們那麼喜歡玩手機的其中一個原因,一旦禁止你玩手機之後,你會變的極其焦躁不安和沒有安全感。

玩手機已經徹底的滲透到我們的精神和心理層面,有時候ta們比我們的另一半有魅力,比我們的親人更有溫度,悲催啊~

- 4 -

到底該如何平衡?

心理醫生Steiner-Adair寫了一本書《The Big Disconnect: Protecting Childhood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我對於她說的一句話印象特別深刻:

“while children don't need their parents to be 100 percent responsive to them to have healthy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there is a tipping point.”

意思是小孩其實不需要父母100%的回應來擁有健康的社交和情感發展,親子陪伴的關係中有一個臨界點或者引爆點。

通過我的觀察,這句話真的很準確地描述了我們跟廣廣相處的關係。廣廣其實真的不需要我們24/7無間隙陪伴,他很多時候是一個人玩、一個人探索周圍的事物,他能夠很專注地研究一些他喜歡的東西。

我們需要做的是當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及時響應,耐心聆聽和陪伴。當他得到父母的關注之後,安全感滿滿,過一會兒自己又去獨自探索了。

我理解的引爆點是——

高品質陪伴不是你想陪的時候陪,而是小孩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立刻放下手中的東西專注地陪伴ta們,如果你在工作,那麼另一半一定要能夠隨時提供這種專注相應——我給這個想法起了一個名字叫“按需關注小孩”。

如果你經常出現以下情況——給小孩讀書ta們不要讀,教小孩玩玩具的時候不要玩,跟小孩說話的時候ta們不要聽,接下來你會感到有心無力和挫敗感,心裡面覺得好沒意思,還是玩手機去吧。

其實ta們這個時候想自己玩,自己去探索,而你終於閑下來的時候想進行高品質陪伴,你這是硬生生的勉強,你有想過ta們此刻的需求嗎?

那麼你不妨試一下上面說的“按需關注小孩”。你需要做的是給最大的自由和最好的關注。給你的小孩還有你自己自由和用心關注。

除了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作為父母的我們同樣需要在工作、社交以及個人需求上面找到平衡和自我滿足的感覺,你先成為獨立快樂的個體把自己照顧好了之後,才能去照顧你的小孩,讓ta們也感到快樂。

當我把任務完成之後陪廣廣,那種感覺是異常輕鬆和開心的。

除了上面說的“按需關注小孩”以外,下面這些方法說不定對你也有幫助:

儘量不把工作帶回家

如果你正在處理一些重要事情,一定要跟小孩說你為什麼要用手機而暫時不能陪ta們,因為小孩看到你一直盯著手機和電腦,ta們其實真的不知道你在做什麼,即便ta們還不能完全明白,你仍然要跟ta們說你用手機的原因,這是一種尊重的習慣

設定沒有手機的時間,特別是一起吃飯的時候,還有睡前陪伴的時候

看完這篇之後,希望大家在處理玩手機和陪伴小孩方面能夠更有自信和更清楚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