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竟然教我的女兒學“叛逆”!

女兒生性乖巧, 膽小怕事, 是個叫她站著不敢坐著的孩子。 同事們常常稱讚她成績好、坐得住。 而我卻對她總是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感到了一份隱憂。 於是, 我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女兒學著“叛逆”。

營造平等氣氛, 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主人。 平日裡, 我們儘量讓家庭氣氛民主、自由。 我試著讓女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穿著, 選擇一日三餐。 一次, 8歲的女兒在跟小朋友玩時, 把稍大的鞋子反穿著跳皮筋, 夥伴們都笑她, 我只是笑著問她這樣做的原因, 女兒說這樣穿, 鞋子前後不串, 跟腳多了。 我說:“好女兒, 你真聰明,

Advertisiment
媽媽支持你。 ”其實, 凡事只要可行, 又何必去拘泥於習俗呢?

還有一次, 在研究晚餐吃什麼時, 奶奶說:“吃菠菜燒豆腐吧!既補維生素又補鈣。 ”可女兒說:“報紙上說菠菜和豆腐混在一起, 營養就被破壞了。 ”後來我們採納了女兒的意見, 並表揚她看書留心的好習慣。 女兒從此樂於參加家庭中各種問題的爭論, 並能提出許多與眾不同的意見了。

鼓勵參與各種活動, 激發創新思維。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聽話, 常常用“不許”“不能”“不應該”等詞語, 而我以為: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 少命令, 多激發孩子進行創新思維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次, 女兒參加縣作文競賽。 剛出賽場, 老師便追問女兒寫的什麼內容, 女兒說了自己的構想, 老師說:“你這孩子,

Advertisiment
如果把我給你指導的範文寫上去, 加上你的寫作基本功, 保准得獎。 ”女兒當即愣在那兒, 我趕忙說:“你做得不錯, 女兒, 競賽作文就要標新立異, 與眾不同。 ”結果雖然沒得到一等獎, 但女兒能打破老師指導的框框, 而去另開新渠, 憑自己的獨特構思獲了獎, 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