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故事, 講一幫人把一個犯罪的女人帶到耶穌面前, 要求處罰她。 耶穌說:“如果你沒有犯過錯誤, 你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結果大家都紅了臉散掉了。
你如果問下面這個問題, 也許會收到同樣的效果:“如果你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發過火, 你就來批評別人對孩子發脾氣吧。 ”
因為世上雖然只有媽媽好, 但好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
為什麼發脾氣?
我們生孩子, 養孩子, 是因為我們愛他, 可是照顧孩子的工作, 特別是幼小的孩子, 是一天24小時分分秒秒永不停息的勞作和操心。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壓力再大,
Advertisiment
神聖的母親也可以偶爾洩露一下自己凡人的身份, 暴露一下自己的真情實感。 而那些總是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穩定持續的關愛的孩子, 不會因為母親偶然的一次爆發而受到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
孩子生下來, 是非對錯、習慣個性都需要由你來教導指引, 但人的天性是求易求樂, 回避痛苦和麻煩的, 要把我們這個社會的運作方式灌輸給這些小“野人”, 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明明該睡覺了他卻貪玩就是不睡, 該吃飯了他卻就是要先喝一大杯甜甜的果汁,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成長需要你提供安全和基本的護理, 同時孩子也需要通過你的管教、約束和反應, 哪怕是憤怒, 來懂得哪些行為不受人歡迎和接受, 如果在他小的時候你沒有教給他, 長大後自然也會有別人來做給他看, 而那時也許會有讓人不愉快的後果。
少發脾氣也好
雖然我們不過是凡人, 不可能完全控制我們的憤怒, 並且有時一點點憤怒可以讓孩子粗略瞭解一下天高地厚, 但仍然讓我們盡自己所能避免對孩子發火吧。
原因之一:發火之後,
Advertisiment
原因之二:發脾氣最終於事無補。 當不能得到孩子的合作時, 你選擇發火來威懾他。 咆哮一通之後, 再給他一杯奶,
Advertisiment
原因之三:孩子會對你的憤怒產生免疫力。 經常大喊大叫的結果是孩子很快知道什麼會惹你生氣, 但他已經習慣你生氣了, 變得對此無動於衷, 最後在你叫得實在太厲害的時候, 他會讓步, 但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而是為了降低你的分貝。 結果是你下次不得不發更大的脾氣。
原因四: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你的孩子可能變得膽小、畏縮同時牢騷滿腹。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恩的養育方式理論,
Advertisiment
如何控制怒火
真的是孩子引你發火嗎
孩子犯錯了, 怒火在你心裡一點點升起來的時候, 先內省一下, 看看自己究竟是為什麼發火, 真是因為孩子還是因為自己的問題。 有時孩子同樣的行為, 因為你的情緒和處境的不同, 會讓你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天澤才出生的時候, 我每天筋疲力盡地教他吸奶, 北辰卻一趟趟地往飲水機邊跑, 關上了他又打開, 弄到最後我都恨得沒有沖他吼叫的力氣。 兩個星期後, 給天澤哺乳有了規律, 我的睡眠也補上了, 這時北辰再去開飲水機, 我的反應就變成了:“乖兒子, 給媽媽再端一杯水來!”一路上水灑得到處都是也無關緊要了――讓阿姨擦了就是了唄!
如果你經常跟孩子發火的話,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對生活不滿意,是不是覺得自己為孩子和家庭犧牲太多,是不是事業上出現困難,是不是跟伴侶關係緊張,或者身體上出了狀況。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就不要通過發火把麻煩轉遞給孩子,如果還是忍不住發火了,去給孩子道歉吧,告訴他,媽媽最近太忙太累,所以失去了控制,但媽媽下次會儘量克制的。
定時隔離不光是給孩子用的
當你覺得自己就要失控的時候,深呼吸幾大口,或者乾脆走到隔壁房間去“定時隔離”一下。不要在心裡怒不可遏的時候去教訓孩子,等自己心情稍微平和後再去跟他討論。你說的話應該是就事論事的,而不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要貶低和懷疑孩子的人格。
同時,很多時候孩子搗蛋是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此時撤離現場,沒有了觀眾,孩子自然會覺得無趣而安靜下來。
自我疏遠和放鬆
家務事太多,受不了的時候就請人幫忙,如果不能請家中的老人,就請鐘點工吧。寸金寸光陰,短暫的輕鬆心情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不必隨時隨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想辦法讓別人幫你看看孩子,你自己去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女朋友吃個飯看場電影都可以讓你的世界稍微豐富有趣一點。再次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會有更寬容的心態:他讓你生氣的很多事情,在有一點點距離之後看來,其實都可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幽默一下
其實在我們有願望和心情的時候,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不發火的方式解決。靈機一動開個玩笑,常常可以化險為夷。洗澡的時候,天澤把海洋球一個個往外扔,我阻止,他說:是它們自己要飛出來的。我把球撿起來,放到他夠不著的架子上去,他說你為什麼把球拿走了?我說:是它們自己要飛上去的。天澤當時還不到3歲,但他仍然笑了,而海洋球從此再沒有“飛”到浴缸外面來過。
分清輕重。
跟孩子發脾氣是很傷神也傷心的事,因此發作之前,從1數到10,考慮一下這事是否真的值得生氣。把孩子惹你發火的事情,分成大事小事。牛奶灑了,衣服髒了,玩具弄壞了,不好好吃飯,出門前死活不要穿外套……都是小事,都不必為之大動肝火,因為牛奶可以擦,衣服可以洗,玩具少一件沒關係,這頓飯沒吃飽下頓餓了自然要吃,而外套暫時不穿也不用操心――大概是不夠冷。值得你當頭棒喝的大事,是那些涉及孩子安全,可能傷害孩子自己和他人以及重要財產的行為。
耐心更耐心一些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迷你版的成人。他們的能力、心智和自我控制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的説明和理解。每次把“翻翻書”都撕破,也許是因為孩子的小肌肉能力還不夠發達,與其訓斥他,不如給他看如何用膠水再把書補好,或者把翻頁乾脆換個方便他揭開的方向貼;吃飯的時候總是把碗打翻,也許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壓住你的怒火,試試看給他換一個底座寬、不容易傾倒的大碗,塑膠做的最好。
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是拿著教科書去強求,往往會把自己弄得很失望和惱火。此時坦然接受現實,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好在孩子做小孩子的時間也不過那麼幾年。有一個朋友,孩子5歲多了,每晚仍然會爬到大人的床上來睡覺。朋友試過各種辦法,包括疲乏極了的時候跟他發脾氣,但最終還是屈服了,她說:“深夜醒來,我的兒子就是害怕,我不能強迫他不害怕。我只好想,退一萬步來說,他願意跟我一起睡,也不過就這幾年,他總有長大的一天,而那時,我想要他來跟我一起睡也不可能了。”
如何避免孩子惹你發怒
給孩子百分百的關注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真的關注他,全心全意地跟他玩,而不是心裡想著快快熬過去,我還有正事要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是你的正事。在感覺得到足夠的關注之後,孩子就不會對做點淘氣的事情獲得你的反面關注有太大的興趣。
權利分享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因為如果你不給他們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他們很可能自己去找機會,而結果你不一定喜歡。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決定,比如晚餐是吃番茄炒雞蛋還是韭菜炒雞蛋,讓他幫助你摘菜、把曬乾的衣服分類,或者幫你在超市挑選沒有洞洞的土豆……當然很多事我們自己做要簡單些,但如果讓孩子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重要,,而一個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可以負責任的孩子不太可能去故意搗蛋。
延時處理問題
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必事事都立刻去糾正提醒,試試看如果你不介入會怎麼樣。一些問題可能就自己解決了。一個朋友3歲的兒子一個早上尿濕了3條褲子。輪到第4條的時候,朋友阻止了急著去給孩子換褲子的保姆,當沒事人一樣由著孩子繼續玩。大冬天的,還特地帶著孩子在陽臺上轉了一圈去看是否下雪了。整整20分鐘後,她才給坐臥不安的孩子換掉了快結冰的濕褲子,結果從那天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故意尿濕過褲子。
預先定規矩
與其在孩子搗蛋的時候發火,不如預先設好規矩、講好懲罰條件。孩子越線,就啟動懲罰機制,孩子如果拒不執行,你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和他爭辯。但定規矩之前你要先考慮清楚,定了規矩又公佈之後就要堅持。孩子是敏感的,你語調裡一點點的猶豫都會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覺得值得反抗一下試試。
天澤的聖誕禮物之一是一大包塑膠鯊魚,四五釐米長,扔在客廳地上一大堆。我的條件是他每天去洗澡之前把它們都收拾好,否則我會沒收一個星期。吃完晚飯,天澤脫了衣服準備去洗澡,我回頭看見鯊魚還躺在客廳的地上,就提醒說:鯊魚呢?他馬上過來,趴在地上把所有鯊魚都撿起來放進盒子裡。天氣很冷,看他光著小屁股忙活讓我於心不忍,但我仍然由他去了,因為規矩就是規矩,要讓大家都心情愉快,我們需要遵守遊戲規則。
給媽媽再端一杯水來!”一路上水灑得到處都是也無關緊要了――讓阿姨擦了就是了唄!如果你經常跟孩子發火的話,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對生活不滿意,是不是覺得自己為孩子和家庭犧牲太多,是不是事業上出現困難,是不是跟伴侶關係緊張,或者身體上出了狀況。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就不要通過發火把麻煩轉遞給孩子,如果還是忍不住發火了,去給孩子道歉吧,告訴他,媽媽最近太忙太累,所以失去了控制,但媽媽下次會儘量克制的。
定時隔離不光是給孩子用的
當你覺得自己就要失控的時候,深呼吸幾大口,或者乾脆走到隔壁房間去“定時隔離”一下。不要在心裡怒不可遏的時候去教訓孩子,等自己心情稍微平和後再去跟他討論。你說的話應該是就事論事的,而不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要貶低和懷疑孩子的人格。
同時,很多時候孩子搗蛋是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此時撤離現場,沒有了觀眾,孩子自然會覺得無趣而安靜下來。
自我疏遠和放鬆
家務事太多,受不了的時候就請人幫忙,如果不能請家中的老人,就請鐘點工吧。寸金寸光陰,短暫的輕鬆心情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不必隨時隨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想辦法讓別人幫你看看孩子,你自己去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女朋友吃個飯看場電影都可以讓你的世界稍微豐富有趣一點。再次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會有更寬容的心態:他讓你生氣的很多事情,在有一點點距離之後看來,其實都可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幽默一下
其實在我們有願望和心情的時候,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不發火的方式解決。靈機一動開個玩笑,常常可以化險為夷。洗澡的時候,天澤把海洋球一個個往外扔,我阻止,他說:是它們自己要飛出來的。我把球撿起來,放到他夠不著的架子上去,他說你為什麼把球拿走了?我說:是它們自己要飛上去的。天澤當時還不到3歲,但他仍然笑了,而海洋球從此再沒有“飛”到浴缸外面來過。
分清輕重。
跟孩子發脾氣是很傷神也傷心的事,因此發作之前,從1數到10,考慮一下這事是否真的值得生氣。把孩子惹你發火的事情,分成大事小事。牛奶灑了,衣服髒了,玩具弄壞了,不好好吃飯,出門前死活不要穿外套……都是小事,都不必為之大動肝火,因為牛奶可以擦,衣服可以洗,玩具少一件沒關係,這頓飯沒吃飽下頓餓了自然要吃,而外套暫時不穿也不用操心――大概是不夠冷。值得你當頭棒喝的大事,是那些涉及孩子安全,可能傷害孩子自己和他人以及重要財產的行為。
耐心更耐心一些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迷你版的成人。他們的能力、心智和自我控制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的説明和理解。每次把“翻翻書”都撕破,也許是因為孩子的小肌肉能力還不夠發達,與其訓斥他,不如給他看如何用膠水再把書補好,或者把翻頁乾脆換個方便他揭開的方向貼;吃飯的時候總是把碗打翻,也許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壓住你的怒火,試試看給他換一個底座寬、不容易傾倒的大碗,塑膠做的最好。
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是拿著教科書去強求,往往會把自己弄得很失望和惱火。此時坦然接受現實,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好在孩子做小孩子的時間也不過那麼幾年。有一個朋友,孩子5歲多了,每晚仍然會爬到大人的床上來睡覺。朋友試過各種辦法,包括疲乏極了的時候跟他發脾氣,但最終還是屈服了,她說:“深夜醒來,我的兒子就是害怕,我不能強迫他不害怕。我只好想,退一萬步來說,他願意跟我一起睡,也不過就這幾年,他總有長大的一天,而那時,我想要他來跟我一起睡也不可能了。”
如何避免孩子惹你發怒
給孩子百分百的關注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真的關注他,全心全意地跟他玩,而不是心裡想著快快熬過去,我還有正事要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是你的正事。在感覺得到足夠的關注之後,孩子就不會對做點淘氣的事情獲得你的反面關注有太大的興趣。
權利分享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因為如果你不給他們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他們很可能自己去找機會,而結果你不一定喜歡。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決定,比如晚餐是吃番茄炒雞蛋還是韭菜炒雞蛋,讓他幫助你摘菜、把曬乾的衣服分類,或者幫你在超市挑選沒有洞洞的土豆……當然很多事我們自己做要簡單些,但如果讓孩子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重要,,而一個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可以負責任的孩子不太可能去故意搗蛋。
延時處理問題
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必事事都立刻去糾正提醒,試試看如果你不介入會怎麼樣。一些問題可能就自己解決了。一個朋友3歲的兒子一個早上尿濕了3條褲子。輪到第4條的時候,朋友阻止了急著去給孩子換褲子的保姆,當沒事人一樣由著孩子繼續玩。大冬天的,還特地帶著孩子在陽臺上轉了一圈去看是否下雪了。整整20分鐘後,她才給坐臥不安的孩子換掉了快結冰的濕褲子,結果從那天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故意尿濕過褲子。
預先定規矩
與其在孩子搗蛋的時候發火,不如預先設好規矩、講好懲罰條件。孩子越線,就啟動懲罰機制,孩子如果拒不執行,你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和他爭辯。但定規矩之前你要先考慮清楚,定了規矩又公佈之後就要堅持。孩子是敏感的,你語調裡一點點的猶豫都會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覺得值得反抗一下試試。
天澤的聖誕禮物之一是一大包塑膠鯊魚,四五釐米長,扔在客廳地上一大堆。我的條件是他每天去洗澡之前把它們都收拾好,否則我會沒收一個星期。吃完晚飯,天澤脫了衣服準備去洗澡,我回頭看見鯊魚還躺在客廳的地上,就提醒說:鯊魚呢?他馬上過來,趴在地上把所有鯊魚都撿起來放進盒子裡。天氣很冷,看他光著小屁股忙活讓我於心不忍,但我仍然由他去了,因為規矩就是規矩,要讓大家都心情愉快,我們需要遵守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