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該對孩子發脾氣嗎?

有一個故事, 講一幫人把一個犯罪的女人帶到耶穌面前, 要求處罰她。 耶穌說:“如果你沒有犯過錯誤, 你就可以拿石頭打她。 ”結果大家都紅了臉散掉了。

你如果問下面這個問題, 也許會收到同樣的效果:“如果你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發過火, 你就來批評別人對孩子發脾氣吧。 ”

因為世上雖然只有媽媽好, 但好媽媽也難免會發脾氣。

為什麼發脾氣?

我們生孩子, 養孩子, 是因為我們愛他, 可是照顧孩子的工作, 特別是幼小的孩子, 是一天24小時分分秒秒永不停息的勞作和操心。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壓力再大,

Advertisiment
也總有老闆不在場的時刻, 做低齡孩子的母親, 卻時時刻刻都得全心全意地上崗。 你可能很愛你的孩子, 但你如果不是每分每秒都愛這個做母親的工作, 也情有可原。

神聖的母親也可以偶爾洩露一下自己凡人的身份, 暴露一下自己的真情實感。 而那些總是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穩定持續的關愛的孩子, 不會因為母親偶然的一次爆發而受到不可逆轉的嚴重傷害。

孩子生下來, 是非對錯、習慣個性都需要由你來教導指引, 但人的天性是求易求樂, 回避痛苦和麻煩的, 要把我們這個社會的運作方式灌輸給這些小“野人”, 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明明該睡覺了他卻貪玩就是不睡, 該吃飯了他卻就是要先喝一大杯甜甜的果汁,

Advertisiment
或者你剛剛把房間收拾好, 他卻忽然想把那個拼圖扯出來, 結果弄得滿地碎紙片――他可能覺得這樣的要求自然而然, 但卻往往能把你急出一身汗或者弄得你怒火中燒。

孩子的成長需要你提供安全和基本的護理, 同時孩子也需要通過你的管教、約束和反應, 哪怕是憤怒, 來懂得哪些行為不受人歡迎和接受, 如果在他小的時候你沒有教給他, 長大後自然也會有別人來做給他看, 而那時也許會有讓人不愉快的後果。

少發脾氣也好

雖然我們不過是凡人, 不可能完全控制我們的憤怒, 並且有時一點點憤怒可以讓孩子粗略瞭解一下天高地厚, 但仍然讓我們盡自己所能避免對孩子發火吧。

原因之一:發火之後,

Advertisiment
我們會後悔。 在氣頭上, 我們往往會說出、做出不該說、不該做的事情來。 過後看看無關緊要的一些小事, 在大發雷霆的時候都可能被上綱上線, 演變成對孩子人格和情感的攻擊。 平時一杯奶灑了, 你不過提醒孩子小心些, 發脾氣的時候, 你就可能說“你這孩子怎麼偏跟媽媽對著幹!媽媽說了多少次吃飯不要亂動了, 怎麼一點不聽話!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這些話當時說了很解氣, 但你不知道孩子是不是會記得一輩子:根據佛洛德的理論, 兒童對他們早期生活中的情感經歷極為敏感, 尤其是他們與父母的關係。

原因之二:發脾氣最終於事無補。 當不能得到孩子的合作時, 你選擇發火來威懾他。 咆哮一通之後, 再給他一杯奶,

Advertisiment
他一定會十分小心地乖乖捧著喝了, 但明天他會不會繼續在餐桌上扭來扭去呢?在另外的事情上呢?以怒火制服孩子, 教給孩子的是恐懼, 而不是自我約束。 根據美國科學家的調查, 經常發火的母親的孩子更不合作, 更不容易管教。

原因之三:孩子會對你的憤怒產生免疫力。 經常大喊大叫的結果是孩子很快知道什麼會惹你生氣, 但他已經習慣你生氣了, 變得對此無動於衷, 最後在你叫得實在太厲害的時候, 他會讓步, 但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而是為了降低你的分貝。 結果是你下次不得不發更大的脾氣。

原因四:經常對孩子發脾氣, 你的孩子可能變得膽小、畏縮同時牢騷滿腹。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恩的養育方式理論,

Advertisiment
被父母以專制高壓手段培養出來的孩子, 在成年後往往缺乏積極的進取心, 更容易情緒低落, 甚至出現自殺念頭。

如何控制怒火

真的是孩子引你發火嗎

孩子犯錯了, 怒火在你心裡一點點升起來的時候, 先內省一下, 看看自己究竟是為什麼發火, 真是因為孩子還是因為自己的問題。 有時孩子同樣的行為, 因為你的情緒和處境的不同, 會讓你有完全不同的反應。 天澤才出生的時候, 我每天筋疲力盡地教他吸奶, 北辰卻一趟趟地往飲水機邊跑, 關上了他又打開, 弄到最後我都恨得沒有沖他吼叫的力氣。 兩個星期後, 給天澤哺乳有了規律, 我的睡眠也補上了, 這時北辰再去開飲水機, 我的反應就變成了:“乖兒子, 給媽媽再端一杯水來!”一路上水灑得到處都是也無關緊要了――讓阿姨擦了就是了唄!

如果你經常跟孩子發火的話,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對生活不滿意,是不是覺得自己為孩子和家庭犧牲太多,是不是事業上出現困難,是不是跟伴侶關係緊張,或者身體上出了狀況。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就不要通過發火把麻煩轉遞給孩子,如果還是忍不住發火了,去給孩子道歉吧,告訴他,媽媽最近太忙太累,所以失去了控制,但媽媽下次會儘量克制的。

定時隔離不光是給孩子用的

當你覺得自己就要失控的時候,深呼吸幾大口,或者乾脆走到隔壁房間去“定時隔離”一下。不要在心裡怒不可遏的時候去教訓孩子,等自己心情稍微平和後再去跟他討論。你說的話應該是就事論事的,而不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要貶低和懷疑孩子的人格。

同時,很多時候孩子搗蛋是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此時撤離現場,沒有了觀眾,孩子自然會覺得無趣而安靜下來。

自我疏遠和放鬆

家務事太多,受不了的時候就請人幫忙,如果不能請家中的老人,就請鐘點工吧。寸金寸光陰,短暫的輕鬆心情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不必隨時隨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想辦法讓別人幫你看看孩子,你自己去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女朋友吃個飯看場電影都可以讓你的世界稍微豐富有趣一點。再次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會有更寬容的心態:他讓你生氣的很多事情,在有一點點距離之後看來,其實都可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幽默一下

其實在我們有願望和心情的時候,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不發火的方式解決。靈機一動開個玩笑,常常可以化險為夷。洗澡的時候,天澤把海洋球一個個往外扔,我阻止,他說:是它們自己要飛出來的。我把球撿起來,放到他夠不著的架子上去,他說你為什麼把球拿走了?我說:是它們自己要飛上去的。天澤當時還不到3歲,但他仍然笑了,而海洋球從此再沒有“飛”到浴缸外面來過。

分清輕重。

孩子發脾氣是很傷神也傷心的事,因此發作之前,從1數到10,考慮一下這事是否真的值得生氣。把孩子惹你發火的事情,分成大事小事。牛奶灑了,衣服髒了,玩具弄壞了,不好好吃飯,出門前死活不要穿外套……都是小事,都不必為之大動肝火,因為牛奶可以擦,衣服可以洗,玩具少一件沒關係,這頓飯沒吃飽下頓餓了自然要吃,而外套暫時不穿也不用操心――大概是不夠冷。值得你當頭棒喝的大事,是那些涉及孩子安全,可能傷害孩子自己和他人以及重要財產的行為。

耐心更耐心一些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迷你版的成人。他們的能力、心智和自我控制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的説明和理解。每次把“翻翻書”都撕破,也許是因為孩子的小肌肉能力還不夠發達,與其訓斥他,不如給他看如何用膠水再把書補好,或者把翻頁乾脆換個方便他揭開的方向貼;吃飯的時候總是把碗打翻,也許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壓住你的怒火,試試看給他換一個底座寬、不容易傾倒的大碗,塑膠做的最好。

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是拿著教科書去強求,往往會把自己弄得很失望和惱火。此時坦然接受現實,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好在孩子做小孩子的時間也不過那麼幾年。有一個朋友,孩子5歲多了,每晚仍然會爬到大人的床上來睡覺。朋友試過各種辦法,包括疲乏極了的時候跟他發脾氣,但最終還是屈服了,她說:“深夜醒來,我的兒子就是害怕,我不能強迫他不害怕。我只好想,退一萬步來說,他願意跟我一起睡,也不過就這幾年,他總有長大的一天,而那時,我想要他來跟我一起睡也不可能了。”

如何避免孩子惹你發怒

給孩子百分百的關注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真的關注他,全心全意地跟他玩,而不是心裡想著快快熬過去,我還有正事要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是你的正事。在感覺得到足夠的關注之後,孩子就不會對做點淘氣的事情獲得你的反面關注有太大的興趣。

權利分享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因為如果你不給他們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他們很可能自己去找機會,而結果你不一定喜歡。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決定,比如晚餐是吃番茄炒雞蛋還是韭菜炒雞蛋,讓他幫助你摘菜、把曬乾的衣服分類,或者幫你在超市挑選沒有洞洞的土豆……當然很多事我們自己做要簡單些,但如果讓孩子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重要,,而一個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可以負責任的孩子不太可能去故意搗蛋。

延時處理問題

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必事事都立刻去糾正提醒,試試看如果你不介入會怎麼樣。一些問題可能就自己解決了。一個朋友3歲的兒子一個早上尿濕了3條褲子。輪到第4條的時候,朋友阻止了急著去給孩子換褲子的保姆,當沒事人一樣由著孩子繼續玩。大冬天的,還特地帶著孩子在陽臺上轉了一圈去看是否下雪了。整整20分鐘後,她才給坐臥不安的孩子換掉了快結冰的濕褲子,結果從那天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故意尿濕過褲子。

預先定規矩

與其在孩子搗蛋的時候發火,不如預先設好規矩、講好懲罰條件。孩子越線,就啟動懲罰機制,孩子如果拒不執行,你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和他爭辯。但定規矩之前你要先考慮清楚,定了規矩又公佈之後就要堅持。孩子是敏感的,你語調裡一點點的猶豫都會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覺得值得反抗一下試試。

天澤的聖誕禮物之一是一大包塑膠鯊魚,四五釐米長,扔在客廳地上一大堆。我的條件是他每天去洗澡之前把它們都收拾好,否則我會沒收一個星期。吃完晚飯,天澤脫了衣服準備去洗澡,我回頭看見鯊魚還躺在客廳的地上,就提醒說:鯊魚呢?他馬上過來,趴在地上把所有鯊魚都撿起來放進盒子裡。天氣很冷,看他光著小屁股忙活讓我於心不忍,但我仍然由他去了,因為規矩就是規矩,要讓大家都心情愉快,我們需要遵守遊戲規則。

給媽媽再端一杯水來!”一路上水灑得到處都是也無關緊要了――讓阿姨擦了就是了唄!

如果你經常跟孩子發火的話,考慮一下是不是自己對生活不滿意,是不是覺得自己為孩子和家庭犧牲太多,是不是事業上出現困難,是不是跟伴侶關係緊張,或者身體上出了狀況。如果是你自己的問題,就不要通過發火把麻煩轉遞給孩子,如果還是忍不住發火了,去給孩子道歉吧,告訴他,媽媽最近太忙太累,所以失去了控制,但媽媽下次會儘量克制的。

定時隔離不光是給孩子用的

當你覺得自己就要失控的時候,深呼吸幾大口,或者乾脆走到隔壁房間去“定時隔離”一下。不要在心裡怒不可遏的時候去教訓孩子,等自己心情稍微平和後再去跟他討論。你說的話應該是就事論事的,而不傷及孩子的自尊。不要貶低和懷疑孩子的人格。

同時,很多時候孩子搗蛋是為了得到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此時撤離現場,沒有了觀眾,孩子自然會覺得無趣而安靜下來。

自我疏遠和放鬆

家務事太多,受不了的時候就請人幫忙,如果不能請家中的老人,就請鐘點工吧。寸金寸光陰,短暫的輕鬆心情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不必隨時隨地和孩子待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想辦法讓別人幫你看看孩子,你自己去散散步,聽聽音樂,和女朋友吃個飯看場電影都可以讓你的世界稍微豐富有趣一點。再次面對孩子的時候,你會有更寬容的心態:他讓你生氣的很多事情,在有一點點距離之後看來,其實都可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幽默一下

其實在我們有願望和心情的時候,幾乎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不發火的方式解決。靈機一動開個玩笑,常常可以化險為夷。洗澡的時候,天澤把海洋球一個個往外扔,我阻止,他說:是它們自己要飛出來的。我把球撿起來,放到他夠不著的架子上去,他說你為什麼把球拿走了?我說:是它們自己要飛上去的。天澤當時還不到3歲,但他仍然笑了,而海洋球從此再沒有“飛”到浴缸外面來過。

分清輕重。

跟孩子發脾氣是很傷神也傷心的事,因此發作之前,從1數到10,考慮一下這事是否真的值得生氣。把孩子惹你發火的事情,分成大事小事。牛奶灑了,衣服髒了,玩具弄壞了,不好好吃飯,出門前死活不要穿外套……都是小事,都不必為之大動肝火,因為牛奶可以擦,衣服可以洗,玩具少一件沒關係,這頓飯沒吃飽下頓餓了自然要吃,而外套暫時不穿也不用操心――大概是不夠冷。值得你當頭棒喝的大事,是那些涉及孩子安全,可能傷害孩子自己和他人以及重要財產的行為。

耐心更耐心一些

孩子就是孩子,不是迷你版的成人。他們的能力、心智和自我控制力是有限的,需要父母的説明和理解。每次把“翻翻書”都撕破,也許是因為孩子的小肌肉能力還不夠發達,與其訓斥他,不如給他看如何用膠水再把書補好,或者把翻頁乾脆換個方便他揭開的方向貼;吃飯的時候總是把碗打翻,也許是因為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善,壓住你的怒火,試試看給他換一個底座寬、不容易傾倒的大碗,塑膠做的最好。

同時,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要是拿著教科書去強求,往往會把自己弄得很失望和惱火。此時坦然接受現實,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好在孩子做小孩子的時間也不過那麼幾年。有一個朋友,孩子5歲多了,每晚仍然會爬到大人的床上來睡覺。朋友試過各種辦法,包括疲乏極了的時候跟他發脾氣,但最終還是屈服了,她說:“深夜醒來,我的兒子就是害怕,我不能強迫他不害怕。我只好想,退一萬步來說,他願意跟我一起睡,也不過就這幾年,他總有長大的一天,而那時,我想要他來跟我一起睡也不可能了。”

如何避免孩子惹你發怒

給孩子百分百的關注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真的關注他,全心全意地跟他玩,而不是心裡想著快快熬過去,我還有正事要做――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就是你的正事。在感覺得到足夠的關注之後,孩子就不會對做點淘氣的事情獲得你的反面關注有太大的興趣。

權利分享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因為如果你不給他們合適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他們很可能自己去找機會,而結果你不一定喜歡。可以讓他和你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決定,比如晚餐是吃番茄炒雞蛋還是韭菜炒雞蛋,讓他幫助你摘菜、把曬乾的衣服分類,或者幫你在超市挑選沒有洞洞的土豆……當然很多事我們自己做要簡單些,但如果讓孩子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重要,,而一個覺得自己很重要而且可以負責任的孩子不太可能去故意搗蛋。

延時處理問題

孩子做錯了事的時候,不必事事都立刻去糾正提醒,試試看如果你不介入會怎麼樣。一些問題可能就自己解決了。一個朋友3歲的兒子一個早上尿濕了3條褲子。輪到第4條的時候,朋友阻止了急著去給孩子換褲子的保姆,當沒事人一樣由著孩子繼續玩。大冬天的,還特地帶著孩子在陽臺上轉了一圈去看是否下雪了。整整20分鐘後,她才給坐臥不安的孩子換掉了快結冰的濕褲子,結果從那天以後孩子再也沒有故意尿濕過褲子。

預先定規矩

與其在孩子搗蛋的時候發火,不如預先設好規矩、講好懲罰條件。孩子越線,就啟動懲罰機制,孩子如果拒不執行,你也可以有理有據地和他爭辯。但定規矩之前你要先考慮清楚,定了規矩又公佈之後就要堅持。孩子是敏感的,你語調裡一點點的猶豫都會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覺得值得反抗一下試試。

天澤的聖誕禮物之一是一大包塑膠鯊魚,四五釐米長,扔在客廳地上一大堆。我的條件是他每天去洗澡之前把它們都收拾好,否則我會沒收一個星期。吃完晚飯,天澤脫了衣服準備去洗澡,我回頭看見鯊魚還躺在客廳的地上,就提醒說:鯊魚呢?他馬上過來,趴在地上把所有鯊魚都撿起來放進盒子裡。天氣很冷,看他光著小屁股忙活讓我於心不忍,但我仍然由他去了,因為規矩就是規矩,要讓大家都心情愉快,我們需要遵守遊戲規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