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為丙類傳染病, 人群普遍易感, 但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要易感人群。 主要傳染源為病人和隱性☆禁☆感染者(健康攜帶者), 病原體可經過多種途徑傳染給健康人, 主要通過患者的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手帕、毛巾、水杯、玩具等經消化道或呼吸道傳播。 主要症狀為發熱、手部、足部、口腔黏膜出現斑丘疹或皰疹, 或出現口腔潰瘍。 少數年齡小、發熱高的重症病人, 容易引起腦炎、心肌炎、肺水腫等併發症, 預後較差。
“剛開始是發燒、然後是嘴裡起泡, 然後手上也開始長泡。
Advertisiment
從細節開始嚴防死守手足口病
一、五歲以下兒童的家長, 要注意孩子的衛生, 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一旦發現可疑症狀要及早就醫。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進行傳播, 因此, 預防“病從口入”, 加強日常用具消毒和隔離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二、托兒所、幼稚園等兒童集體機構, 要做好晨午撿, 注意兒童的體溫、口腔和手足, 發現疑似病人, 要及時隔離治療。 幼稚園、學校不應讓小兒共用餐具, 小兒使用的餐具最好做到餐前高溫消毒。
Advertisiment
三、預防手足口病請記好15字口訣“勤洗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患上手足口病之後, 家長也不要恐慌。 多數患兒會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 病情恢復。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 更需要抓緊時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