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
➤症狀:
✔初期高熱, 體溫會在38℃~40℃之間;
✔很快出現咽部紅點樣皰疹, 並繼發出現手、腳掌面紅疹, 還可發現肛門周圍紅點;
✔3-5天體溫會降至正常, 但咽部皰疹會破潰, 引起吞咽疼痛, 進食水障礙;
✔可能伴有厭食, 咳嗽, 流鼻涕等症狀。
➤易感人群:5歲及以下的兒童。
➤感染途徑: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接觸性☆禁☆感染。 傳播方式多樣, 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服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2-7天, 很多的家長只有當孩子的手心、腳心、口腔出現皰疹了才會意識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 其實, 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號的, 如幼兒哭鬧次數增多、口水增多、飲食不正常、食欲下降、拒食、易驚等;大一點的孩子出現嗜睡、嘔吐、頭痛、手抖、腳抖、走不穩等情況。 高燒39℃以上, 且持續三天不退。 建議家長們要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 以便早起發現、早起診斷。
2 手足口病如何護理?手足口病如無併發症, 多在一周內痊癒。 主要為對症治療。 需要爸爸媽媽精心的護理來減輕孩子的痛苦, 促進病情恢復, 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 按照醫囑服藥;做好隔離,
Advertisiment
➤2、保持口腔清潔, 每次吃完東西應用清水漱口, 防止繼發感染。 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的寶寶, 可以應用藥物保護瘡面促進潰瘍癒合;
➤3、吃清淡、易消化的熟食, 由於患兒嘴巴潰爛, 吃東西都很疼, 所以寶媽在準備食物的時候要給孩子準備清淡, 細軟, 容易消化的食物。 稀粥、牛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由於寶寶身上有皮疹, 所以衣著要舒適、柔軟, 經常更換, 並且要及時對患兒的衣服、被褥進行晾曬或消毒;
➤5、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推薦家長們教會孩子“六步洗手法”。 並將指甲剪短, 防止皰疹被孩子抓撓後破潰感染。
➤6、家長接觸寶寶前、替寶寶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Advertisiment
如果是出現併發症的重症手足口病, 需要家長們學會識別, 如出現相關情況, 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
❶ 持續高熱:表現為體溫(腋溫)大於39℃, 服用退燒藥退熱效果不佳。
❷ 神經系統表現:表現為出現精神萎靡、嘔吐、無力、驚跳、肢體抖動、站立或坐立不穩等。
❸ 呼吸異常:表現為呼吸增快、減慢或節律不整。
❹ 迴圈功能障礙:表現為出冷汗、四肢發涼、皮膚花紋, 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等。
手足口病高發期, 做好預防工作很關鍵:
➤1、教育孩子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勤洗手, 不喝生水, 不食生、冷、不潔食物。
➤2、儘量少帶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兒接觸。
➤3、保持居家、教室等場所衛生,
Advertisiment
➤4、定期對玩具、餐具、水杯、毛巾等兒童常用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減少感染機會。
➤5、發熱兒童需關注體溫變化並時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出現病情變化, 要立即就醫。
另外, 需要提醒的爸爸媽媽們, 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 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會得第二次, 所以即使感染過手足口病的患兒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的。 家長們要記住, 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有一個五句真經: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