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足口病親睞嬰幼兒需謹防

手足口病是一種全球性的傳染病, 因外部症狀表現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皰疹而得名。 一年中任何時間均可發病, 但以夏、秋季最流行。 多種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及腸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 但以5歲及以下幼兒為主, 常好發于幼稚園、遊樂園等兒童聚集場所。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通常都是急性起病, 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 之後持續發熱, 口腔疼痛和口腔黏膜的散在皰疹, 手、足、臂部、腿部均可出現斑丘疹, 後轉為米粒大小皰疹,

Advertisiment
若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會形成潰瘍, 導致患兒不能正常吃東西、喜歡流口水。 部分患兒可能會伴隨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 值得慶倖的是, 手足口病是一種自限性疾病, 多數預後良好, 不會留下後遺症。

但是, 也有極少數患兒, 特別是年齡小於3歲的患兒, 在手足口病發病時會伴隨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嚴重併發症, 其中神經系統併發症的表現為精神差、嗜睡、頭痛、嘔吐, 呼吸系統併發症表現為呼吸困難、口唇發紺、咳嗽, 循環系統併發症表現為面色蒼灰、皮膚花紋、四肢發涼、心率增快或減慢, 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 因此不容小覷。

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非常廣泛,

Advertisiment
傳播方式多樣, 在人群密切接觸後, 病毒可通過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物品引起接觸傳播;也可利用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發生飛沫傳播。 此外, 水源污染、食物污染、門診交叉感染也是造成常見的傳播途徑之一。

手足口病的檢查和診斷

常規血檢可能會有末梢血白細胞數減低或正常的情況, 但是尿、便檢查一般無異常;醫生通常會根據患兒的年齡、家長訴說的症狀, 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佈特點進行診斷。 當然最準確的診斷辦法是把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 但是由於檢測需要2~4周才能出結果, 時間過長導致參考價值不大, 所以醫生一般不做此項檢查。

手足口病的治療和護理

如果沒有其他併發症存在,

Advertisiment
手足口病的預後通常較好, 病程較短, 多在1周內痊癒。 手足口病的治療原則為對症治療, 和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B、C及抗病毒藥物。 對於有其他合併症的患兒, 要積極處理合併症和定時複查。

護理方面主要是針對發熱寶寶的降溫處理和手足口等部位皰疹的護理。 寶寶宜臥床休息1周, 做好口腔護理, 多喝溫開水。 給寶寶準備的食物要清淡、可口、易消化, 以流質或半流質為主, 禁食冰冷、鹹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果寶寶口腔裡面有口瘡, 可以選擇用1%淡鹽水或者溫水漱口, 這樣做可以很好地減輕疼痛。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 用過的物品也要徹底消毒, 發病後接觸過的玩具、用具最好放在日光下曝曬。

Advertisiment
切記寶寶房間每天開窗通風對於保持空氣新鮮、流通也非常重要, 説明保持房間溫度適宜和空氣清新避免繼發感染。 總之, 保持寶寶皮膚的乾淨、清潔, 避免發疹部位受到二次感染, 這是最主要的。

需要注意的一點, 手足口病大多以發熱起病, 因此可能被誤認為是發燒, 此時不能急著用退熱藥, 這樣可能會掩蓋了病情, 家長需要瞭解手足口病多為持續性高燒, 且物理降溫等通常退熱效果不佳, 可能還會出現精神萎靡、嘔吐等神經系統症狀, 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提高警惕, 一定要去醫院確診究竟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病毒性☆禁☆感冒, 還是手足口病, 待確診後再有針對性用藥。

手足口病預防最關鍵

由於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非常之多,

Advertisiment
目前尚無預防性的接種疫苗, 患者、無症狀感染者都可作為傳染源, 即使曾經患上過手足口病的寶寶, 再次發病的可能仍然很大, 因此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 不可掉以輕心。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非常重要, 飯前便後、外出回家都要用香皂給寶寶洗手。

勤消毒——寶寶睡覺的小被子、小褥子要勤洗勤曬;寶寶用的奶瓶、奶嘴、小杯子、小勺子要經常清洗和用開水煮消毒;寶寶的玩具要定期拿到太陽下面曝曬殺菌。

勤通風——不要帶寶寶去人群聚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寶寶居住的臥室要經常開窗通風。

勤鍛煉——抵抗疾病入侵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強自身抵抗力, 因此在合理安排寶寶營養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體育鍛煉, 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可以安排寶寶進行跑步、拍皮球等運動。

每天早上或者傍晚可以安排寶寶進行跑步、拍皮球等運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