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了手足口病以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是兒童和嬰幼兒的常見病、多發病, 一般全年均有發生, 2月開始增多, 3—5月為高發期, 也可在冬春季節發生流行。
手足口病多急性起病, 表現為發熱, 體溫可達38℃以上, 口腔黏膜、手、足、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 有的患兒可不發熱, 僅以皮疹為主要表現, 有的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痛等症狀。 嚴重者可出現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 心肌炎等。
2.手足口病是怎樣傳播的?
兒童通過接觸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
Advertisiment
3.哪些人容易得手足口病?
五歲以下嬰幼兒易得該病, 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多為三歲以下嬰幼兒。
4.一般家庭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預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以下幾點: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幫助孩子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清洗雙手;教育孩子咳嗽或打噴嚏時, 要注意掩住口鼻;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不潔食物。 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孩子更換尿布前、處理糞便後要洗手;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要充分清洗, 並定期煮沸消毒;孩子的玩具和其他用具可用清洗、日曬或其他方法保持清洗衛生。
Advertisiment
5.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應注意什麼?
患兒的唾液、痰液、嘔吐物、糞便等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 同時消毒便盆;孩子的餐(奶)具可煮沸消毒, 衣服、尿布等可暴曬或洗燙消毒;可根據玩具的材質用暴曬、消毒液浸泡(擦拭)等方法消毒。 要勤開窗通風。 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嘔吐物後要洗手。 學生或幼稚園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 應及早告訴老師, 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學校或幼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