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破常規 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一個孩子, 當他的成就感越多, 他就越感覺自己是一個成功者。 成就感越多, 孩子的自信心更加十足。 然而成就感的獲得還有更多的來源。 比如親子之間一些常規的打破, 就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成就感, 也就更加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氣, 離成功越來越近。 以下幾點, 家長不妨試一試。

1、 相互學習

比如:媽媽可以時常這樣對孩子說:“寶貝, 你看這個字用普通話怎麼說呀?”孩子一般會自告奮勇地說:“媽媽, 讓我來教你。 ”常規是媽媽教孩子, 這一次, 孩子要教媽媽了, 孩子因此會很有成就感。

2、 相互幫助

爸爸平時也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兒子,

Advertisiment
爸爸的手機掉在床底下了。 爸爸太胖了, 實在爬不進去, 你幫爸爸把手機拿出來, 好嗎?”孩子一定會樂不可支地回答:“好的, 爸爸!看我的!”常規是爸爸幫孩子做事, 這一次, 孩子有機會幫爸爸了, 他就很有成就感。

3、 相互負責

同樣, 爸爸有時還可這樣對孩子說:“兒子, 今天你帶爸爸出去玩。 這是200元錢, 你全權負責開支, 爸爸什麼都不管, 只想跟著你開開心心玩一天。 ”孩子一定會開心地說:“放心吧, 爸爸, 保你滿意。 ”常規是孩子央求爸爸帶他出去玩, 這一次, 爸爸求孩子帶他出去玩, 並讓孩子全權負責。 孩子同樣會有成就感。

4、 相互解決家長的問題

媽媽還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貝, 這個電腦出了點問題, 我和你爸爸都關不上,

Advertisiment
看來只好請你出山, 你來幫幫我們吧。 ”孩子肯定會大聲回答:“好的, 看我的!”常規是孩子的問題往往請家長解決。 現在相反, 家長不能解決的問題, 要請孩子來解決。 孩子因此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成就感也因此而生。

5、 相互出主意

有時, 爸爸還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兒子, 今天爸爸要去上課。 請問, 爸爸在課堂上怎樣上才能上得更好呢?”孩子一定會告訴你:“爸爸, 你回答問題的時候, 你的聲音要大大的, 讓所有的人都要聽見, 老師就會很高興。 ”常規是家長告訴孩子, 上課應該怎麼做, 現在是孩子告訴家長上課應該怎麼做。 能為爸爸媽媽獻計獻策, 會讓孩子的成就感大增。

6、 相互照顧家長

當家長要出門, 或出差時, 媽媽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貝,

Advertisiment
媽媽要出差了, 請你幫助媽媽照顧姥姥和你爸爸, 好嗎?”孩子也一定會說:“好的, 媽媽, 你就放心地出差吧, 我會像你一樣照看他們的。 常規是長輩照顧孩子, 現在是孩子照顧長輩, 孩子會又獲成就感。

專家的話:其實讓孩子擁有成就感, 就是要求孩子學會有信心。 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我們家長要心細, 從小處著眼。 觀察孩子, 瞭解孩子。 不論學習, 還是生活應讓孩子主動多去參與。 另外, 偶爾打破我們傳統的常規, 我想家長會在孩子教育上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