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罵教育可行嗎?

孩子太淘氣, 很多家長都有忍不住打孩子, 但有時候這樣的方法反而適得其反, 到底孩子淘氣時應不應該打呢?如果實在忍不住動手了, 之後又該怎麼教育孩子呢?新時代的父母, 已經沒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觀念, 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讓自己不打孩子。 這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 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 因為衝動地打孩子, 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時候, 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 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Advertisiment
比如, 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 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 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 無須過多批評, 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年幼的孩子, 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 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比如, 牛奶打翻了, 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 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 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 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Advertisiment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 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 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 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 比如, 玩具不收拾好, 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 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 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 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比如, 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 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 比如, 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 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

Advertisiment
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 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 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 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 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這時候的孩子, 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 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 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 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 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 他為什麼會挨打, 這次要打幾下, 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完孩子後, 一定要哄哄孩子, 讓孩子明白, 打了他, 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最重要的是,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即使他錯了, 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

Advertisiment
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 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 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 沒有警示作用, 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 自尊感也越來越強。 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這時, 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 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好的教育方法, 對孩子的成長極為有益, 但實踐起來確實不容易。 要做到當孩子淘氣時對孩子以理服人, 家長不情緒化, 父母也需要做很多功課, 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加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和孩子共同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