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開孩子的“話匣子”有訣竅

家裡的孩子兩三歲還愛說話, 特別是在外人面前根本不開口, 這可如何是好?將來怎麼出入社會?這樣的問題, 我們需要“對症下藥”。

 

1、是氣質型的,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性質型的原因
本身有的孩子的性質就是這樣的, 我們都知道, 人類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想法的時候, 是有很多種表達方法的。 比如說, 詩人用自己的詩歌表達自己的想法, 音樂家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畫家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如果他不愛說話的話, 你可以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如果真的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話,
Advertisiment
可能是觀察孩子還是觀察得比較少,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情況的話, 大可沒有必要勉強, 也沒有必要為他擔心, 更沒有必要打擾他, 也許他就是下一個天才。
2、是這個孩子本身還沒有到愛說話的年齡
據說愛因斯坦是三歲才張口說話的, 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牛奶太熱了”, 那麼家長都問:“你以前怎麼不說呢?”, 他說:“以前沒有問題啊, 以前牛奶不熱啊, 沒有問題”, 對他來講可能沒有問題, 他沒有表達的想法。
有的孩子表達能力明顯比實際年齡低, 出現口齒不清、發音不準確、不知道怎樣表達。 這樣的孩子是因為語言發育慢, 或者發音器官出現異常引起孩子不愛說話, 如舌頭特別寬、短, 齶部、牙齒或嘴唇畸形,
Advertisiment
這時需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3、家庭環境造成
有的家裡一家人都不愛說話, 語言是一個交互的藝術, 它是需要交互的, 比如說你讓別人幫你拿一杯水, 他要麼幫你拿, 要麼不幫你拿, 你這不說話是什麼意思, 你不回應是什麼意思。 你在這樣的家庭裡面, 你經常不回應, 這個孩子說話也就失去意義了, 久而久之就變得不愛說話了。
由於孩子剛開始說話語音口齒不清, 常把一些字、詞說錯或說得含糊不清, 引起大人的笑話, 千萬了孩子懼怕說話的心理。
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嚴, 經常指責和限制孩子;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語, 與孩子交流過少或缺乏交流, 使孩子一生下來就生活在很寂靜的環境中,
Advertisiment
而延遲了說話時間;家庭環境不和睦或者許多事情由父母包辦代替, 使孩子得不到鍛煉。
孩子做任何事情, 或者說任何話都不存在對錯, 因為他是一個很感知和感性的階段, 我們應該先鼓勵他說出來, 而不是說他說錯了, 即便是他真正說錯了, 我們也不要非常嚴厲地責備和批評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