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打響防禦戰:早產兒視網膜病變4大病因

出生時體重越低的早產兒, 越容易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視網膜內的新生血管向玻璃體內增殖引起的, 若不及時治療, 增殖的血管會牽拉視網膜並引起視網膜脫離, 可能會導致寶寶永久性失明。 新手媽媽要明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病因, 及早做好相關預防工作。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原因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原因目前仍無明確因素, 但據臨床醫學統計, 導致此病的危險因素有出生低體重、早產, 或者寶寶出生後曾接受過氧療等。

1、早產、出生低體重

早產兒是指少於孕37周出生的嬰兒,

Advertisiment
而低體重兒指的是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克的嬰兒。 這兩類嬰兒由於沒有能在母體內獲得足夠的發育時間, 出生時視網膜發育不成熟, 有一個灰白色血管不能逾越的分界線, 阻止血管正常生長。

出生體重越低、胎齡越小,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越高, 病情越嚴重。 在孕34周以下、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出生後有吸氧史的新生兒, 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約為60%, 孕期更短或出生體重更低者, 發生率可達66%-82%。

2、氧療

有些嬰兒出生後需要借助吸氧機進行氧療, 氧療會增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 氧療時間越長, 吸入氧濃度越高, 動脈血氧分壓越高,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越高, 病情越重。 用CPAP或機械通氣者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率比頭罩吸氧者高。

Advertisiment
患者一般均有出生後在溫箱內過度吸氧史。

3、疾病與用藥

嬰兒出生時, 由於各種因素所致缺氧、酸中毒、貧血、輸血、高膽紅素血症、高鈉血症、低血糖、低體溫、動脈導管未閉、腦室內出血、敗血症等疾病因素, 均可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過低可致視網膜血管收縮導致視網膜缺血, 最終形成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出生時由於黃疸需要長時間光照, 需要應用黃嘌呤藥物, 或者孕媽孕期有服用β受體阻滯藥史, 藥物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增加脈絡膜血管緊張性, 促進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展。

母體貧血及多胎, 都會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4、其它因素

種族因素也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的因素之一。

Advertisiment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白人的發病率高, 病情重, 而黃種人相對發生率較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