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批評不意味著謾駡或者攻擊

常常看到電視、報紙上報導:哪個孩子因為受不了老師的批評而跳河了, 哪個孩子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離家出走了……我們可憐的家長和教育者在經歷種種之後, 得出結論:現在的孩子, 受挫折能力太低了, 連一句批評也受不了。 孩子的受挫折能力比以前差了, 這也許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我們也看到, 根本原因其實在於:現在許多家長乃至教育工作者沒有理解什麼是批評。

批評, 不等同於嚴厲的訓斥, 更不同於謾駡和攻擊。 批評, 針對的是事件, 而不是孩子本身。 正如馬未都老師所說:“批評, 要讓孩子知道錯在什麼地方,

Advertisiment
同時, 要讓孩子知道對的方向在哪裡。 ”特別是對於幼稚園的孩子來說, 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至關重要。 我想, 那些真正讓孩子由於受不了而跳樓, 而跳水, 而離家出走的孩子, 並不是受不了“批評”, 而是受不了家長和老師的“凶”。 批評和懲罰都是教育的手段, 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請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情緒垃圾桶, 請不要把批評和謾駡畫上等號。

急了才去批評, 這裡面帶著一種態度:當一個人在急的時候, 往往難以保持理智。 我即使不去追問健健媽媽在急了以後是怎麼批評孩子的, 我依然可以想像當時她激烈的言辭, 很多時候, 我們在把孩子當做我們的情緒垃圾桶。 我們不是在教育孩子, 而是在發洩情緒。

Advertisiment

所以, 請不在要暴怒的時候批評孩子, 這樣往往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 讓孩子產生抵觸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