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批評孩子前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之後, 都是不問青紅皂白就給孩子一頓批評: “你怎麼老是這樣啊!”“怎麼又遲到了?就這麼不長記性!”可是, 有的時候, 孩子並不是有意要犯錯誤, 也許是被誤解了, 也許本意是好的, 但是不小心辦了壞事。 如果家長不事先瞭解情況, 一旦孩子犯錯, 不問青紅皂白就是一頓臭駡的話, 孩子會覺得很委屈, 也會覺得家長專制獨裁, 不給自己任何辯解的機會。 長期下去, 孩子會對家庭和父母產生恐懼感, 有什麼事情都不會告訴家長。 這非常不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構建。

正確的做法是,

Advertisiment
家長在批評孩子之前, 務必先要搞清楚真相, 耐心地問清楚孩子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與孩子仔細地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 然後再判斷孩子到底錯沒錯, 到底錯在哪裡。

期末考試的成績出來了, 小敏的成績下滑了很多, 由先前的前十名退到了20名開外。

小敏的父母很關心小敏的成績, 每次發佈成績的時候, 他們都要仔細察看小敏的成績, 還給小敏制定了規矩:只許進步, 不許退步。

可是, 這一次, 小敏的成績下降了很多, 該怎麼辦呢?小敏惴惴不安地拿著成績單回到家裡。

媽媽很熱情地迎上來: “小敏, 聽說今天發成績啦!考得怎麼樣啊?”

爸爸一聽, 也放下了手中的報紙: “是嗎?快拿來看看, 我們小敏肯定考得很好!”

小敏慢吞吞地把成績單遞給父母。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一看, 臉色大變。 媽媽非常生氣: “怎麼搞得啊?怎麼考到20多名了?”

爸爸也氣不打一處來: “語文只考了70多分, 我白給你買了那麼多文學書籍了!”

聽著爸爸媽媽一聲高過一聲的批評和責備, 小敏難過地哭了。

媽媽一看, 更生氣了: “考了這麼難看的分數還有臉哭?哭管什麼用?眼淚能換來好成嗎?”

小敏哭得更大聲了: “考試那天我肚子疼, 發揮失常了, 不是我故意沒考好的!我也想考個好成績, 考得這麼差, 我也覺得很丟人啊!你們都不問問我為什麼會考不好, 你們一點兒都不關心我, 就知道分數!分數!!分數!!!我不想在這個家待了!”

小敏的爸爸媽媽聽了面面相覷, 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上文中, 小敏是由於客觀原因而導致成績下滑的,

Advertisiment
但是她的爸爸媽媽卻不問緣由, 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 使小敏很傷心, 也很不服氣, 所以才說出“我不想在這個家待了”的話。 如果父母接過小敏成績單的時候, 先輕輕地安慰小敏, 然後再耐心地詢問小敏成績下滑的原因:是因為一時疏忽, 還是因為哪科跟不上了?然後再跟孩子一起分析: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該做什麼努力……如果這樣的話, 就不會傷孩子的心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