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手段, 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知道錯誤的原因, 以後能夠避免或改正。 但實際上, 許多家長有這樣的體會, 和孩子好好地說、講道理不管用, 批評也不管用, 著急了打一頓也還是不管用。 反正就是:說不聽, 罵沒用!打一頓, 管一陣!現在又是家長思考的時候了。 孩子犯錯了, 到底該如何管?如何教育孩子?錯了就該批評嗎?
讓我們先看看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的幾種現象與特點。
(1)批評情緒化
一旦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 家長的表現通常是情緒激動, 臉色發青, 手舞足蹈,
Advertisiment
如果有攝像機的話, 家長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現, 真可以說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對您說的話往往不是能倒背下來, 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說過什麼。 只知道一點:我錯了, 所以你罵我!就連錯誤帶來的愧疚、不安也隨著批評的咆哮聲煙消雲散了。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2)批評氾濫化
有時候, 我們的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 聲音慷慨激昂, 語速飛快, 大腦活躍, 思維跳躍, 聯想豐富, 上綱上線。 比如說本來就是個打了碗的事情, 就能從這件事想起從前丟鑰匙、丟錢、丟面子(因為測驗考砸了), 還能扯到打架、看電視、玩遊戲等。 總之, 只要能想起來的事就可以像電影鏡頭一樣重放。 真可謂, 旁徵博引, 引經據典, 直說得孩子眼皮一翻, 嘴角一撇, 脖子一扭, 腦袋一低, 心想:你愛說啥說啥吧!也不嫌口渴?哼! 批評要有針對性, 對當前的問題有什麼說什麼, 就事論事就好了, 而絕不可責備這次過失, 連帶以前老賬也一併算上。 這種把“陳年老賬”重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感到厭煩、討厭和憎惡, 而且由於其他事情拉扯得太多,
Advertisiment
(3)批評簡單化
很多時候, 孩子犯錯後, 家長的表現往往是該批評的時候不批評, 不該批評的時候亂批評。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賴床的現象, 往往是一邊催促, 一邊數落, 而孩子卻把這當作是背景雜音。 根本沒有起到批評的作用。 因為孩子很清楚一點, 如果走著上學會遲到的話, 家長一定會有辦法讓孩子按時到學校的, 有車可以送, 沒車可以打車啊。
Advertisiment
(4)批評急躁化
有許多時候是這樣的, 孩子甚至還沒意識到錯誤即將或已經來臨, 還不能深刻意識到錯誤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我們的家長卻已經急不可耐, 氣不打一處來, 通常是眼到、口到, 甚至手也到了。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再者“不知者還不為過”呢! 人犯錯誤是正常的, 而頭一次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犯錯更是正常的!但家長卻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錯誤, 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接踵而至。這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
小編總結:孩子犯錯的時候並不是不能批評孩子,但是批評孩子要站在教育的角度。避免出現急躁,過於情緒化的現象。要有耐心的教導孩子,告訴孩子以後應該怎樣做,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會導致什麼後果。這樣才能批評變得有效。
嘗試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批評和責備就已經接踵而至。這種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進的批評,往往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小編總結:孩子犯錯的時候並不是不能批評孩子,但是批評孩子要站在教育的角度。避免出現急躁,過於情緒化的現象。要有耐心的教導孩子,告訴孩子以後應該怎樣做,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會導致什麼後果。這樣才能批評變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