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批評孩子,注意不出格

孩子犯錯了, 父母有責任批評和管教, 但怎樣的批評才能既有作用, 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我們, 在批評和尊重之間, 瞭解孩子的承受能力, 並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 會説明父母找到平衡。

該吃飯了, 四歲的兒子拿著玩具不肯放, 叫了幾遍也沒反應, 青琳決定來點硬的。 兒子哭鬧著不肯放玩具, 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個大包。 青琳這下可火了, 生氣地把孩子說了一頓。 可是, 說完之後, 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 青琳又心軟了, 開始後怕, 自己這樣批評孩子, 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

Advertisiment

青琳的擔心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 青琳這才發現, 原來, 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 不批評是不可能的, 可我的批評會不會過火呢?或者說, 怎樣批評, 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 又不傷害孩子呢?

批評的態度:批評不等於不尊重

批評管教少不得, 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 怎麼拿捏其中平衡呢?對於眾多家長的問題, 樂暄之家家庭治療中心宮學萍說, 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 可有時, 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 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 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其實, 如果我們瞭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 就完全可以根據他的承受能力,

Advertisiment
進行適當的批評。 並且, 在孩子做錯事時, 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 不能因為擔心傷害, 就不批評、不管教。

批評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點, 來選擇批評的方式, 批評便是公平的。 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駡孩子, 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 就放鬆管教, 任由孩子一再犯錯。 宮學萍說, 最簡單的批評, 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比如, 對一個四歲的孩子, 應當讓他知道, 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 媽媽會很痛, 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 而這樣的批評, 並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 往往是由於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麼。

Advertisiment
就拿青琳的例子來說, 孩子打了媽媽, 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 你竟敢打媽媽, 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 擴大到“壞”和“好”的區分, 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

所以,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 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 是為了他知道, 做什麼樣的事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籤, 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我們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 比如, 孩子回家後又忘記洗手, 我們應該告訴他, 我們每個人回家後都要洗手, 不洗手是不對的, 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 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係時, 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於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

Advertisiment
然後, 平靜地告訴孩子, 你知道他是一個好孩子, 只是這次做錯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