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倡議鼓勵孩子, 表揚孩子, 讚美孩子, 認為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自信, 更陽光。
果真如此嗎?就我自己而言, 從小幾乎都是在爸爸的嚴厲訓斥和批評中長大。 “表揚”和“讚美”, 對每天只能享受“魚刺”和“巴掌”的我而言, 不是能否“兼得”的問題, 而是連嚮往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但我不自信、不陽光了嗎?沒有啊!我一樣成長得樂觀開朗、心寬體胖, 為此還不得不拼命節食。
我舉自己的例子, 並不是要站在對立面, 認為批評更好。 而是為了提醒家長, 表揚也好, 批評也罷, 沒有絕對的好壞。 兩者就如同左右雙手,
Advertisiment
其實, 批評與表揚, 哪一種更有效, 更多跟孩子的性格有關。 不同性格的孩子對待表揚和批評的反應不同, 所產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樣。
有些孩子被表揚之後, 精神振奮, 變得用功努力。 這一類孩子, 我們稱之為“表揚成長型”。
有些孩子則是在被批評之後, 反而激發了不服輸的倔脾氣, 變得發奮起來。 這一類, 我們稱之為“批評成長型”。
曾經在日文論壇看到一個相關的問卷調查:有300多名日本學生接受調查, 其中79.5%的學生, 認為自己屬於“表揚成長型”;而20.5%的學生, 則認為自己屬於“批評成長型”。
如果你想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哪一類型, 不妨看看這些日本孩子為自己分類的依據。
認為自己是“表揚成長型”的人,
Advertisiment
若被人指責了, 正在做的事就再沒法順利地完成下去。
越是被讚美、被期待, 就越會為了不辜負這份讚美和期待而拼命努力。
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 無法想像被人批評指責。
應該算是“表揚成長型”, 但感覺又更接近兩者之間。 因為被表揚只是心情高漲一點, 而被批評難免有點討厭。
因為自己是個沒自信的人。 所以如果有人表揚一句“這個, 很不錯啊”, 馬上就會感動得跟什麼似的, 說“嗨!加油幹!”
讚美最重要的是能令人心情愉悅。 從上面這些真實的心聲可以看出, 希望得到讚美表揚的孩子, 大部分是根據心情來決定自己前進動力的。
而與之相反的20.5%的“批評成長型”人群, 則是這樣分析自己的:
Advertisiment
得到表揚只是得到一時的滿足。 被批評了也許會一時消沉, 但卻可以收穫到更多, 令自己更加成長。
受到批評指責, 只會令自己更清晰地明白自我的不足之處, 如果對方討厭你, 是不會去指出你的缺點的, 因此從批評中只會感覺到愛。
一旦受到表揚, 就認為自己已經足夠了, 不會再想去努力。 所以還是批評好。
因為很不服輸, 所以被指責之後反而能痛下決心, 幹出點名堂來給對方看看。 雖然誠實地說, 我是很討厭被人批評的。
因為總是擁有一顆向上的心, 所以, 如果有人指責我的缺點, 我真是感謝還來不及。
與注重心情愉悅的“表揚成長型”孩子相比, “批評成長型”的孩子給人一種忍耐與自律的印象。
要聲明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