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批評表揚與兒童的成就目標

課堂激勵模式對於學生的學業成就目標有著重要的影響。 在目前的教育中, 批評表揚是一種常見的激勵模式, 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批評或者表揚的方式來進行評價, 學生根據教師的批評表揚調整自身行為。 以往研究認為, 批評和表揚可能會成為影響兒童學業成就目標發展變化的重要原因。

研究者認為成人對兒童所實施的批評表揚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個人取向的批評表揚
。 它是對兒童做出的一種整體性判斷, 反映了兒童的人格特質, 指向兒童自身。 如“你真笨!”“你真聰明!”等。 (2)過程取向的批評表揚。

Advertisiment
它是對兒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或所運用的策略進行回饋, 指向行為的過程。 如“這個任務你仍然沒有完成, 你應該再用其它的方法來做一做”, “你在做的過程中很努力”等。 (3)結果取向的批評表揚。 它反映行為的客觀結果, 指向具體行為的適宜性。 如“你這道題做錯了”, “你做對了2題”等。 不同類型的批評表揚會對兒童的學業成就目標產生不同的影響。 Butler的研究表明, 指向過程的表揚能引兒童過程取向的目標, 指向成績和能力的表揚則會引發兒童結果取向的目標。

過程取向的目標和結果取向的目標對成就行為與學業成績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學習者的信念和認知過程來體現的。 過程取向目標使學生關注能力的提高、策略的使用和學習的過程等(Ames, 1992)。

Advertisiment
持有過程取向的目標的學生傾向于認為自己有能力達到目標, 並會運用一些恰當的方法和策略(Bandura, 1986,1997; Schunk, 1989,1991)。 隨著任務的不斷進展以及對成功的體驗, 自我效能感得到了證實, 技能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過來又提高了學習動機和學業水準。

過程取向的目標→自我效能感→動機的自我調節→體驗進步→取得成就

結果取向的目標關注任務的完成。 它不是將現在的學業成績與過去的學業成績做縱向比較, 而是做橫向的社會比較, 因此很難發現自己學業的進步, 難以體驗到自我價值感, 遇到困難還會使自我效能感降低, 這反過來又影響著任務的完成和學業成績的提高。

結果取向的目標→參與任務→社會比較→能力評估

Advertisiment

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 兒童的學業成就目標很大程度上受著教師的批評表揚的影響, 這種影響在幼兒階段更為顯著。

以往的研究認為, 過程取向的批評表揚會誘發兒童出現過程取向的目標, 因而會使兒童關注學習任務的本身, 並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意志水準, 並且在面對失敗時更善於調整自己, 尋求積極的應對策略。 由於過程取向的批評表揚關注兒童參與學習的過程, 並不是針對兒童自身, 那麼, 即使是過程取向的批評也不會影響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因為過程取向的批評不是否定兒童的整體自我, 而是針對具體的某一件事情。 可見, 過程取向的批評可以保護兒童的自尊。

Advertisiment
正因為這樣, 也有些學者提出過程取向的表揚不利於培養兒童的自信。 他們的理由是表揚過程並不是針對兒童的整體自我, 而是具體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操作過程, 所以持有這樣觀點的學者認為過程取向的表揚對於培養兒童的自信並不會發揮太大的作用。 因此, 過程取向的表揚對於兒童自我價值感的影響, 我們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許多研究者認為個人取向的批評表揚會導致兒童出現結果取向的目標, 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結果取向的目標所具有的種種不利於學習的弊端。 由於個人取向的批評表揚是針對兒童的整體自我所作的評價, 因此它與兒童的自我價值感直接相連。 顯而易見,

Advertisiment
個人取向的批評會引起兒童的自我價值感降低, 從而對自信心的樹立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 也正因為這樣, 有些學者認為個人取向的表揚有利於增強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培養兒童的自信心。 也有學者提出, 個人取向的表揚雖然在短時間內有利於增強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但是當兒童經歷失敗之後, 卻容易使兒童選擇容易成功的、可以逃避失敗的任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 個人取向的表揚並不會增強兒童的自我價值感。

關於不同類型的批評表揚與兒童的成就目標之間的關係, 有這樣一個實驗:先讓所有被試解決三組問題, 獲得成功的體驗, 接著主試以不同的方式表揚被試。 根據不同的表揚類型, 將被試分為三組:個人取向表揚組、過程取向表揚組和結果取向表揚組。 然後,再讓被試解決一組較難的任務,告訴他們成績很差,使之產生挫敗感。最後,讓被試在限定任務中自由選擇作業任務,以此來確定兒童所持的成就目標類型。結果發現,個人取向表揚組的兒童傾向于選擇代表結果取向的任務,過程取向表揚組的兒童傾向于選擇代表過程取向的任務,而結果取向表揚組兒童則無顯著差異。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批評表揚作為成人對兒童的評價模式,直接影響兒童的成就目標,從而導致兒童出現不同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最終體現出學業成就、自我價值感等因素上的差異。

但是,目前研究還不能明確告訴我們哪一種批評、表揚是合適的,有利於兒童長期發展的。我們可以明確的是,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批評、表揚,都要與兒童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作為教育者,在給予兒童批評或者表揚時應該慎重,不要因為無心的批評或者表揚傷害了孩子稚嫩的心。

然後,再讓被試解決一組較難的任務,告訴他們成績很差,使之產生挫敗感。最後,讓被試在限定任務中自由選擇作業任務,以此來確定兒童所持的成就目標類型。結果發現,個人取向表揚組的兒童傾向于選擇代表結果取向的任務,過程取向表揚組的兒童傾向于選擇代表過程取向的任務,而結果取向表揚組兒童則無顯著差異。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批評表揚作為成人對兒童的評價模式,直接影響兒童的成就目標,從而導致兒童出現不同的學習情緒、學習行為,最終體現出學業成就、自我價值感等因素上的差異。

但是,目前研究還不能明確告訴我們哪一種批評、表揚是合適的,有利於兒童長期發展的。我們可以明確的是,不管哪一種類型的批評、表揚,都要與兒童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作為教育者,在給予兒童批評或者表揚時應該慎重,不要因為無心的批評或者表揚傷害了孩子稚嫩的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