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家裡很貧窮, 他上小學的時候, 上學、放學都要經過一條兩邊長滿大樹的小路。 一次, 他隨手撿了些枯樹枝, 帶回家給媽媽燒飯用, 為此, 主人公的媽媽誇獎了他, 左右鄰居也誇他懂事能幹。 為了博得更多的讚賞, 主人公趁放學, 在樹林裡奔波到天黑, 撿回了一捆柴, 當他背著那捆柴走進家門, 放到媽媽面前時, 以為會得到媽媽的讚賞, 沒想到, 媽媽臉一沉, 看也沒看那些柴:“你的作業寫完了嗎?”“沒有, ”主人公覺得媽媽明知故問, 而且沒有得到預期的讚賞, 心裡很不痛快, “可是我撿了柴……”“不錯,
Advertisiment
過了段時間, 主人公寫的一篇作文發表了, 老師和同學都稱讚他是個小作家。 因此, 他天天想著如何再寫出一篇可以發表的文章, 成績迅速地滑了下來, 偏科很嚴重。 終於, 又有一篇文章發表了, 他興沖沖地把雜誌拿給媽媽, 媽媽看也不看:“你得到的, 根本無法抵過你的損失——你根本沒做好你自己的事情。 ”
故事裡的主人公, 在媽媽的教導下, 慢慢找到了一條成功的正確之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同樣,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深思:不要以為讚揚孩子就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