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慣壞的孩子糾正過來

作為父母, 我們常常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豐富、自主的童年, 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善良且知道感恩的人。 讓孩子懂得提出合理的要求而不單是事事滿足, 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全然的愛而不至於被慣壞, 掌握愛的尺度與平衡, 是每個父母都需要反復思考的命題。

身為“資深”媽媽的Alina, 最近越來越意識到, 她的5歲兒子凱凱有點被慣壞了, 而孩子被慣壞的原因她也知道:凱凱上幼稚園的時候, Alina一邊在讀在職研究生, 一邊還要照顧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 課業、工作、照料兩個孩子的生活, 她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Advertisiment
為了避免凱凱發脾氣, 能夠乖乖地不給她製造麻煩, 她開始滿足凱凱的任何願望。 但是, 讓Alina沒有想到的是, 儘管如此, 凱凱還是經常失控。 “在商場裡, 他一定要買自己看中的小汽車, 否則就席地而坐又哭又叫。

在家裡, 飯菜不合他口, 要給他單獨做飯。 ”凱凱被寵壞了,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而Alina覺得自己應該對此負責。 她說:“我現在認識到, 我當時不應該總是滿足他的要求, 可是我當時實在是太累了, 我只是不想讓自己發瘋。 ”

當反思起“孩子為什麼被慣壞了”這個問題時, 父母總是有各種各樣善意的理由, 我們只是想讓孩子高興, 想給孩子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 我們不想讓孩子哭鬧, 想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愛他。

Advertisiment
父母想開開心心地逛商店、下館子, 能省事就省事。 大多數父母應該都覺得, 面對孩子的要求時, 讓步比拒絕容易得多。 而且, 許多父母會在沒能陪伴孩子的時候感到歉疚, 不管是因為工作還是其他事務, 他們會覺得對不起孩子。 這是可以理解的:一天只有一小段時間可以跟孩子在一起, 你肯定不希望毀了這段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間, 於是很容易對孩子有求必應。

偶爾給孩子買個小玩具, 帶孩子去動物園玩, 這些本身都沒什麼不好, 但是, 如果你是在孩子的不斷要求之下, 或總是以某條件為前提才這麼做, 那麼, 這就存在慣壞孩子的風險。

在調査中, 42%的讀者承認, 他們的孩子被慣壞了, 80%的被調査者認為, 寵溺孩子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影響。

Advertisiment
“如果你讓孩子以為地球總是圍繞他轉的, 或總是讓他覺得自己的任何要求都應該被滿足, 這對於孩子來說百害而無一益。 被寵溺的孩子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缺乏同理心, 同樣也習慣於把所有的錯誤都推脫給別人。 ”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有這方面苗頭, 也不要灰心, 下面這些策略, 會幫你把孩子的不良習慣糾正回來。

不要因為沒能滿足孩子的願望而道歉

道歉在家庭生活中是必要的。 比如, 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脾氣失去控制, 或者打掃衛生時不小心扔掉了孩子精心製作的手工製品, 這時就必須給孩子道個歉。 但是, 如果你沒能給孩子買奢侈昂貴的玩具, 或者因為要照顧老人而不能帶孩子去公園玩,

Advertisiment
這種事情你就不必感到歉疚了。 可以對孩子的失望表示理解, 因為這體現出你對孩子的關心和尊重, 但是不要反復強調孩子失望的原因。 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今天我們沒能去公園玩, 你不高興, 但是媽媽今天沒時間, 我們下次再去吧。 ”讓孩子認識到, 他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

當孩子非要買昂貴的玩具不可, 你可以這麼說:“這個玩具確實很好, 我們合夥買下來怎麼樣?媽媽出一部分錢, 剩下的錢你來出好不好? ”這樣說並不是真的讓孩子出錢, 而是要讓孩子明白, 他需要付出努力, 去掙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不是坐等東西從天而降。

家裡制定的規矩不容置疑

如果要讓孩子說了算,

Advertisiment
那麼家裡便實在沒有設立規矩的必要了。 “我通常不會去和孩子爭辯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只是說, 這是我們家的習慣。 無謂的爭辯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爭辯的結果早就註定了。 我也不想和孩子爭辯家裡的其他規矩, 比如騎車時要戴頭盔、出門要做汽車座椅、吃完飯要把碗筷放進水槽等。 對於家裡制定的規矩, 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必須要執行的, 而不是和他來回討論有沒有必要。 ”

冷靜而堅決地應對孩子發脾氣

父母都不想看到孩子發脾氣, 不管是在外面玩不肯回家, 還是不給買玩具就大哭大喊。 但是, 如果你屈服了, 結果會更糟糕, 孩子會一直發脾氣的, 主要原因就是在他看來發脾氣有效果, 他總能在大發脾氣後得到想要的東西。 所以,在發現孩子出現“以哭鬧換要求”的行為時,一開始就不要讓他得逞,讓孩子覺得這一招無效而最終放棄。

如果是在家,你可以任由孩子自己發脾氣去,不用理他(只要孩子沒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就更不能被發脾氣的孩子牽著鼻子走,不然下次孩子肯定還會這麼“威脅”你。

正確的做法是,平靜地把孩子領回車上或帶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一個人愛怎麼鬧就怎麼鬧。當孩子意識到你不會因為他的哭鬧或“威脅”而妥協,孩子就不會再採取這種策略了。而且拒絕寵溺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律,也會更加珍視彳也所能得到的東西。

培養孩子耐心的習慣

被慣壞的孩子不但認為自己要什麼就應該有什麼,而且還會認為有訴求必須馬上得到滿足,缺乏耐心和等待。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觸控式螢幕的時代,點什麼有什麼,要找誰打個電話就行,想知道什麼問題的答案,搜索一下就有,想和遠方的朋友見面,只要打開QQ、Skype、微信便可。現實生活中這些便利的技術會讓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期望,讓他以為想要什麼都能馬上得到。讓孩子缺乏耐心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常常看到父母也表現出不耐煩,比如,在等待頁面打開、等待對方回微信或短信時等。而且父母也常常覺得讓孩子高興很容易,只要滿足他的要求,給他一點零食或玩具就行。因此,這也導致父母很難對孩子說不。但是,父母越屈從,孩子就會越沒有耐心。

以身作則,對於教育孩子也是至關重要的。找機會,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耐心等待。比如你在商場看中了一條牛仔褲,但最後沒有買,請告訴孩子:“那條褲子特別合身,可是我的舊褲子還能穿”或者“我等促銷的時候再買”。讓他從父母身上看到等待的意義。

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獎勵

“如果孩子每做一件小事都會得到物質獎勵,他很快就會失去做事或者探索的動力。”。相反,給予孩子讚揚,效果會更好、更持久。如果孩子努力地搭出了積木城堡,認真地畫了一幅畫、或幫你完成了一件家務活動,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而且鼓勵要側重于孩子努力或思考的過程。要提前給孩子說明清楚,這是為他取得進步的慶祝而不是獎勵。然後基於慶祝的基礎,讓孩子挑選他喜歡的餐館或讓孩子吃一個他期盼已久的聖代冰淇淋。這樣做既不會慣壞孩子,也能給孩子帶來積扱的正面激勵效果。

所以,在發現孩子出現“以哭鬧換要求”的行為時,一開始就不要讓他得逞,讓孩子覺得這一招無效而最終放棄。

如果是在家,你可以任由孩子自己發脾氣去,不用理他(只要孩子沒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險)。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就更不能被發脾氣的孩子牽著鼻子走,不然下次孩子肯定還會這麼“威脅”你。

正確的做法是,平靜地把孩子領回車上或帶他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一個人愛怎麼鬧就怎麼鬧。當孩子意識到你不會因為他的哭鬧或“威脅”而妥協,孩子就不會再採取這種策略了。而且拒絕寵溺孩子,會讓孩子更加自律,也會更加珍視彳也所能得到的東西。

培養孩子耐心的習慣

被慣壞的孩子不但認為自己要什麼就應該有什麼,而且還會認為有訴求必須馬上得到滿足,缺乏耐心和等待。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觸控式螢幕的時代,點什麼有什麼,要找誰打個電話就行,想知道什麼問題的答案,搜索一下就有,想和遠方的朋友見面,只要打開QQ、Skype、微信便可。現實生活中這些便利的技術會讓孩子形成不切實際的期望,讓他以為想要什麼都能馬上得到。讓孩子缺乏耐心的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常常看到父母也表現出不耐煩,比如,在等待頁面打開、等待對方回微信或短信時等。而且父母也常常覺得讓孩子高興很容易,只要滿足他的要求,給他一點零食或玩具就行。因此,這也導致父母很難對孩子說不。但是,父母越屈從,孩子就會越沒有耐心。

以身作則,對於教育孩子也是至關重要的。找機會,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在很多事情上也需要耐心等待。比如你在商場看中了一條牛仔褲,但最後沒有買,請告訴孩子:“那條褲子特別合身,可是我的舊褲子還能穿”或者“我等促銷的時候再買”。讓他從父母身上看到等待的意義。

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獎勵

“如果孩子每做一件小事都會得到物質獎勵,他很快就會失去做事或者探索的動力。”。相反,給予孩子讚揚,效果會更好、更持久。如果孩子努力地搭出了積木城堡,認真地畫了一幅畫、或幫你完成了一件家務活動,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而且鼓勵要側重于孩子努力或思考的過程。要提前給孩子說明清楚,這是為他取得進步的慶祝而不是獎勵。然後基於慶祝的基礎,讓孩子挑選他喜歡的餐館或讓孩子吃一個他期盼已久的聖代冰淇淋。這樣做既不會慣壞孩子,也能給孩子帶來積扱的正面激勵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