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握“秩序敏感期” 培養規矩好寶寶

秩序敏感期最先出現在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泰利索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 他對這一時期寶寶對於秩序的感知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發現這一時期是幫助寶寶形成秩序意識的黃金時期, 並且為此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 接下來, 就由小編帶您去對“秩序敏感期”進行一些瞭解。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 提到了寶寶從出生一直持續到2歲多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 因為他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來説明他認識事物、熟悉環境。 一旦他所熟悉的環境消失, 就會令他無所適從。

Advertisiment

有一對夫婦常年帶著他們1歲多的寶寶旅遊, 有一次走到一座城市, 住的旅館沒有嬰兒床, 他們就將寶寶放到大床上與他們一起睡。 可是之後寶寶就開始大哭不止, 甚至不吃飯。 他們找來好多名醫, 都無法使孩子的“病”好轉。 後來, 這個孩子竟然出現抽搐狀態, 全身柔弱乏力。 他們請了醫生, 而與醫生同來的還有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看了看孩子, 問了問情況, 便將兩個成人的枕頭擺成一個小床的樣子, 在兩個枕頭中間留出一個空隙, 上面蓋床單。 孩子還在繼續哭, 哭著哭著開始在床上滾, 後來滾到兩個枕頭中間, 馬上停止了哭泣, 安靜地睡著了。 至此, 孩子的病也奇跡般地好了。

兒童把他出生時所在的環境固定為自己的秩序形式,

Advertisiment
這種形式就是他對秩序的需要和認識。 在兒童0歲至1歲半, 最晚到了2歲(有的甚至要到2歲半), 這個秩序就是他生命發展所需要的形式。 一旦這個秩序被打亂, 兒童就會哭鬧乃至生病。

秩序敏感期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寶寶會對秩序表現出強烈的需求與喜愛, 尤其是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要求上。 “秩序”不僅是指物品放在適當的地方, 還包括遵守生活規律, 理解事物間的時間、空間關係, 以及對物體進行分類, 並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當寶寶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秩序時, 智慧也因而逐步建構。

秩序敏感期對兒童發展有什麼意義?

當嬰兒出生之後, 他周圍就有了一個相對於子宮來說極為廣大的空間,

Advertisiment
那裡有極其豐富的事物。 由於對於周圍環境的未知未蔔, 他會產生一種對環境的控制欲望, 這種欲望就是對秩序感的需求。 只有一遍遍重複原有秩序, 才能不斷鞏固安全感, 直到孩子把握了這個秩序的恒定, 內化了守恆概念, 知道在一定範圍內的發揮不會影響後果, 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他才能進一步發展。

沒有了秩序感就像在森林中迷路一樣, 讓人摸不著頭緒, 總是忐忑不安地不知道下一步會碰到什麼狀況。 因此, 孩子若從小就生活在毫無秩序, 且雜亂無章的環境中, 他的情緒及人格發展, 甚至專注力, 都會受到影響。 我們看到有不少兩三歲的孩子無法將精力固定在任何一個工作上,

Advertisiment
無法持續地完成一項工作。 他們到一個地方, 只要看到有好玩的東西, 想也不想, 也不觀察, 沖過去就抓, 抓著看也沒看清楚, 就毫無理由地扔掉, 再去抓下一個。 這樣的孩子一般是秩序感被破壞掉的、內心紊亂的孩子。

秩序感是道德意識的起源之一。 當一個孩子為了沒有擺整齊的積木塊焦急、為了掰成兩半的麵包大哭時, 那是因為他認為整齊、完整是“對”的, 淩亂、兩半是“錯”的。 事物有了“對錯”之分, 行為自然也有“好壞”、“正誤”之分, 孩子的自律感應運而生。 孩子開始意識到什麼是“標準”、“正當”的, 開始把行為和後果聯繫到一起。

面對秩序敏感期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

Tip1:注意公共場所寶寶秩序感的培養

每個公共場所都有它相應的規章制度,

Advertisiment
要求大家自覺遵守, 如乘坐公車, 要先下後上、文明禮讓;遊覽公園, 不要攀折花木、踐踏草坪;觀看電影, 不可亂扔果核、大聲喧嘩等等。

另外, 媽媽們還要經常帶寶寶參加集體活動, 讓寶寶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形成規則意識, 如在遊樂場玩滑梯時, 媽媽要告訴寶寶應該自覺排隊, 有先有後, 不推不擠。 每到一處, 爸爸媽媽在以身作則的同時, 都要向寶寶講解相關的規定, 讓他們懂得社會生活中存在著種種的秩序規則, 遵守是光榮的, 而違反則是不道德的。 ??

Tip 2: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

給寶寶創造一個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 是培養秩序感的前提。 井然有序的生活環境包括:

其一, 規律的作息。 日常生活中, 媽媽們要為寶寶安排一個科學合理且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並督促他們遵照執行,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還能為他們時間觀念的形成和秩序習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二,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家裡的各種物品要擺放整齊,使用完畢後需物歸原處,媽媽們還要耐心培養寶寶歸置秩序的技能,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收拾玩具、圖書,即使寶寶表現得“笨手笨腳”、越幫越忙,也不要斥責他們,而要耐心指導,不斷表揚。

其三,和睦的家庭氛圍。只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關愛、長幼有序,才能促使寶寶形成一種追求文明、秩序的良好心態。

培養秩序感

Tip 3: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爸爸媽媽們還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媽媽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寶寶做事的條理性,如進門前先脫鞋,然後換上拖鞋,再將脫下的鞋放好;洗腳前先把拖鞋和毛巾準備好,洗好之後要倒掉洗腳水,掛好毛巾,等等。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培養寶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寶寶做得不夠好而放棄,多給他一點兒時間適應。

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傢俱物品的擺放及物品使用取放的方法,讓孩子明白每件東西都有它們的固定位置。比如碗要放在碗櫃裡;香皂要放在皂盒裡;爸爸媽媽和寶寶的牙刷和毛巾都有各自的位置,不能混淆使用;書架上書籍的擺放順序、玩具櫃上玩具的擺放順序都是固定的,使用完要按原來的順序放回去,等等。這些要求能滿足孩子內心對秩序的需要,説明他們鞏固秩序意識。

小編總結:爸爸媽媽們可以採用以上小編推薦的方法幫助寶寶們在秩序敏感期形成秩序感,為寶寶創造有秩序的家庭環境,培養寶寶做事的條理性;在公共場合強調秩序的重要性,並且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秩序規則讓人類的社會生活更加和諧,因此,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從小培養寶寶們的秩序感哦。

媽媽們要為寶寶安排一個科學合理且相對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並督促他們遵照執行,這樣不僅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還能為他們時間觀念的形成和秩序習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二,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家裡的各種物品要擺放整齊,使用完畢後需物歸原處,媽媽們還要耐心培養寶寶歸置秩序的技能,鼓勵他們自己動手收拾玩具、圖書,即使寶寶表現得“笨手笨腳”、越幫越忙,也不要斥責他們,而要耐心指導,不斷表揚。

其三,和睦的家庭氛圍。只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關愛、長幼有序,才能促使寶寶形成一種追求文明、秩序的良好心態。

培養秩序感

Tip 3: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

爸爸媽媽們還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從小事入手培養寶寶的秩序感。媽媽需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養寶寶做事的條理性,如進門前先脫鞋,然後換上拖鞋,再將脫下的鞋放好;洗腳前先把拖鞋和毛巾準備好,洗好之後要倒掉洗腳水,掛好毛巾,等等。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培養寶寶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寶寶做得不夠好而放棄,多給他一點兒時間適應。

媽媽還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傢俱物品的擺放及物品使用取放的方法,讓孩子明白每件東西都有它們的固定位置。比如碗要放在碗櫃裡;香皂要放在皂盒裡;爸爸媽媽和寶寶的牙刷和毛巾都有各自的位置,不能混淆使用;書架上書籍的擺放順序、玩具櫃上玩具的擺放順序都是固定的,使用完要按原來的順序放回去,等等。這些要求能滿足孩子內心對秩序的需要,説明他們鞏固秩序意識。

小編總結:爸爸媽媽們可以採用以上小編推薦的方法幫助寶寶們在秩序敏感期形成秩序感,為寶寶創造有秩序的家庭環境,培養寶寶做事的條理性;在公共場合強調秩序的重要性,並且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秩序規則讓人類的社會生活更加和諧,因此,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從小培養寶寶們的秩序感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