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握月子恢復黃金期 從此遠離月子病

預防肌風濕

肌風濕又叫肌纖維組織炎, 傳統觀念稱它為“坐月子”病。 主要症狀是腰局部發涼、肌肉發緊、僵硬、酸脹不適, 遇到陰雨天, 就會更加嚴重。

預防方法:

1、預防風邪:女性分娩後, 由於出血和體質的消耗, 身體的抗病能力下降, 若不注意防風寒, 虛鬱、賊風易乘虛而入, 引起“坐月子病”一一肌風濕。 因此, 婦女分娩後, 應注意四時氣候的變化, 對虛邪賊風, 應注意避之。

2、注意增加營養:分娩時, 產婦出血較多, 身體耗損, 抵抗力下降, 極需增加脂肪、蛋白質的食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3、紅外線照射或超短波治療:亦可根據疼痛部位的大小,

Advertisiment
將食鹽放入鍋中炒熱, 用布包好敷於疼痛處, 每天1次, 每次20—30分鐘;此外, 用電針治療效果也較好。


產後預防痔瘡

謹防痔瘡

產後易患痔瘡的原因, 是婦女產後由於子宮收縮, 直腸承受胎兒的壓迫突然消失, 使腸腔舒張擴大, 糞便在直腸滯留的時間較長, 容易形成便秘。 加之在分娩過程中扯破會陰, 造成肛門水腫疼痛等。 因此, 婦女產後注意肛門保健和防止便秘是防止痔瘡發生的關鍵。

預防方法:

1、勤喝水、早活動。

由於產後失血, 腸道津液水分不足, 以致造成便秘, 而勤喝水, 早活動, 可增加腸道水分, 增強腸道蠕動, 預防便秘。

2、少食辛辣、精細食物, 多食粗纖維食物。

一些婦女產後怕受寒, 不論吃什麼都加胡椒,

Advertisiment
這樣很容易發生痔瘡。 同樣, 過多吃雞蛋等精細食物, 可引起大便幹結而量少, 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時間較長, 不但能引起痔瘡, 而且對人體健康亦不利。 因此, 產婦的食物—定要搭配芹菜、白菜等纖維素較多的食品, 這樣消化後的殘渣較多, 大便時易排出。

3、勤換內褲、勤洗浴。

不但保持了肛門清潔, 避免惡露刺激, 還能促進該部的血液迴圈, 消除水腫, 預防外痔。

4、早排便、早用開塞露。

產後應儘快恢復產前的排便習慣。 一般3日內—定要排—次大便, 以防便秘;產後婦女, 不論大便是否乾燥, 第一次排便一定要用開塞露潤滑糞便, 以免撕傷肛管皮膚而發生肛裂。

產後骨盆疼痛的防治

骨盆疼痛的原因是產婦分娩時產程過長,

Advertisiment
胎兒過大, 產時用力不當, 姿勢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 或者當骨盆某個關節有異常病變, 均可造成恥骨聯合分離或骶髂關節錯位而發生疼痛。

此外, 在韌帶未恢復時, 由於外力作用如懷孕下蹲或睡醒起坐過猛、過早做劇烈運動、負重遠行等, 均易發生恥骨聯合分離。 表現為下腰部疼痛, 並可放射到腹股溝內側或大腿內側, 也可向臂部或腿後放射。

—般的說, 此病過一段時間(幾個月甚至1年左右), 疼痛會自然緩解。 如果長期不愈可採用推拿方法治療, 並可服消炎止痛藥, 既可減輕疼痛。 又可促進局部炎症吸收。

預防方法:

1、患有關節結核、風濕症、胃軟化症的婦女應在懷孕前治癒這些疾病, 然後再考慮妊娠。

2、懷孕後, 多休息,

Advertisiment
少活動, 但不能絕對靜止不動, 要適當而不要做過分劇烈的勞動或體育鍛煉, 如做一些伸屈大腿的練習, 儘量避免腰部、臀部大幅度地運動或急劇的動作。

3、產後避免過早下床或在床上扭動腰、臀部。


產後預防腰腿痛

防產後腰腿痛

此病是因骶髂韌帶勞損或骶骼關節損傷所致。 主要原因如下:

1、產後休息不當, 過早的持久站立和端坐, 致使產婦妊娠時所鬆弛了的骶髂韌帶不能恢復, 造成勞損。

2、產婦分娩過程中引起骨盆各種韌帶損傷, 再加上產後過早勞動和負重, 增加了骶髂關節的損傷機會, 引起關節囊周圍組織粘連, 障礙了骶髂關節的正常運動所致。

3、產後起居不慎, 閃挫腰腎以及腰骶部先天性疾病, 如隱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誘發腰腿痛,

Advertisiment
產後更劇。

產後腰腿痛的主要臨床表現, 多以腰、臀和腰骶部疼痛日夜纏綿為主, 部分患者伴有一側腿痛。 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內側或外側, 可伴有雙下肢沉重、酸軟等症。

預防方法:

注意休息和增加營養, 不要過早持久站立和端坐, 更不要負重。 避風寒、慎起居, 每天堅持做產後操, 能有效的預防產後腰腿痛。

緩解產後尿瀦留

產後尿瀦留的發生, 是因為分娩過程中子宮壓迫膀胱及盆腔神經叢, 使膀胱肌麻痹, 運動遲緩無力;產後盆腔內壓力突然下降, 引起盆腔內瘀血;加上產程過長引起體力的大量消耗。 而導致排尿困難。 尿瀦留給產婦帶來痛苦, 需要及時治療。

預防方法:

1、產後4小時即應主動排尿, 如果排尿很困難也應每3—4小時做—次排尿的動作;這樣,有利鍛煉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縮力。

2、常用溫水沖洗外☆禁☆陰。做排尿動作時聽一些流水聲(或用答錄機放送)可疏導排尿。

3、每日做3—4次仰臥起坐,每次重複做10—20次,可加強血液迴圈,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4、用熱水袋敷小腹部,可刺激膀胱收縮並有利於局部血液迴圈。

5、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時,可用拇指按壓關元穴,持續1分鐘可排尿。

6、用針灸治療,取會陰、中膂俞、秩邊以及中極、關元、曲骨等穴。再加以電針,通至1—2次,即可有效。

如果排尿很困難也應每3—4小時做—次排尿的動作;這樣,有利鍛煉膀胱逼尿肌和腹肌的收縮力。

2、常用溫水沖洗外☆禁☆陰。做排尿動作時聽一些流水聲(或用答錄機放送)可疏導排尿。

3、每日做3—4次仰臥起坐,每次重複做10—20次,可加強血液迴圈,解除盆腔瘀血,改善膀胱和腹肌的功能。

4、用熱水袋敷小腹部,可刺激膀胱收縮並有利於局部血液迴圈。

5、在有尿意而不能排出時,可用拇指按壓關元穴,持續1分鐘可排尿。

6、用針灸治療,取會陰、中膂俞、秩邊以及中極、關元、曲骨等穴。再加以電針,通至1—2次,即可有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