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把握樂觀培養的“關鍵年齡”

樂觀是人類性格中最“迷人”的特質。 你會發現, 和樂觀的人在一起, 你的生活也會充滿陽光, 因為, 無論條件如何惡劣, 困難何等艱巨, 他的心裡總有一縷陽光, 讓你看到了希望。

嬰兒時期應安撫情緒

俗話說:“寶貝的臉, 像六月的天”。 他們的性情極不穩定, 常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寶貝情緒不好時,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誘導他們把目標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上, 使他們的情緒變得愉快起來。

寶貝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感染, 他們會不明原因地跟著別人高興, 也會莫名其妙地隨著別人大哭。 家長就要經常提醒自己保持愉快情緒,

Advertisiment
並以此去感染寶貝。

親愛的媽咪, 陽光的性格, 不是曬太陽得來的, 是從小開始慢慢鍛煉出來的。

寶貝還不會很好地調節情緒, 他會隨時發洩不滿, 衝動後也不易立即平靜下來。 家長不宜採取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寶貝, 而是誘導寶貝, 並使他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

貼心話:

要想讓孩子樂觀看世界, 最好的辦法是父母首先要做到這一點。 只有讓孩子跟著父母用欣賞、感激的目光看待世界, 孩子才會感到快樂、更有活力、意志力更強, 才會更願意參與他覺得有趣的事情。

把握樂觀培養的“關鍵年齡”

有這樣一個心理實驗:實驗者告訴孩子們桌上有各種點心和玩具, 想要得到喜歡的東西必須等實驗者回來,

Advertisiment
如果不能等待可以呼叫實驗者, 但他只能得到他不大喜歡的東西。

結果, 科學家們發現, 平均年齡為4歲半以上的孩子, 大多能等待很長時間, 最後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而4歲以下的小朋友很少有堅持到底的成功者, 因為他還不明白實驗者的承諾代表什麼, 而他們不能想像出實驗者歸來對他們的影響, 所以他們更可能身不由己地在困難面前“屈服”。

這種情況說明, 健康成長的4歲幼兒具備了面臨困難培養樂觀品質的條件, 而這時是培養孩子樂觀品質的最佳時期。

小連結:樂觀是什麼?

樂觀是指面臨困難精神愉快、充滿信心的狀態。

對於孩子來說, 與樂觀相關的心理素質包括:

能夠依賴想像力和對未來的展望,

Advertisiment
忍受眼前的不適應;

聽得懂和相信大人的勸告, 調整自己的需要;

在情緒與理智的較量中, 能夠較為成功地擺脫情緒的控制;

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 能夠預見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

4大節點影響樂觀性格形成

狀況一:先天不足, 體弱多病

長期體弱多病的孩子總是被疾病困擾著, 許多遊戲和快樂的事情都不能充分地參與, 比如說學校去旅行, 他卻病倒了;別人可以去游泳, 自己遊不了, 久而久之, 孩子會很有挫敗感。 因此, 加強營養保健、生活照顧、鍛煉身體, 是孩子抵抗挫折、建立樂觀的基本保證。

狀況二:過度保護, 限制過多

有的爸爸媽媽為了安全起見, 限制孩子活動的自由;為了訓練孩子乖巧聽話, 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做錯了事,

Advertisiment
過於嚴厲地批評他;當著眾人的面否定孩子, 傷了他的自尊心……等等限制, 都會使孩子形成怕事, 恐懼等消極心理。 因而, 樂觀性格的形式需要一個比較輕鬆、愉悅、寬鬆的環境。

狀況三:同伴的排擠

小夥伴掌握某種技能而自己沒有掌握, 與朋友沒有共同語言;想與同伴交往卻遭到拒絕;同伴之間“拉幫結派”而自己被排斥……友情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果小朋友在這方面得不到滿足, 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提升交際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和他一起面對困難。

狀況四:不受老師重視

“老師”在孩子心中有著超群的地位, 被老師肯定是莫大的光榮。 如果老師關注個別孩子的特殊需要,

Advertisiment
而自己沒有得到這種特殊待遇;老師不公正的批評和責備……孩子也會有挫敗感, 沮喪, 消極在所難免。 我們可以和老師溝通, 但更重要的, 是要陪伴在孩子身邊, 讓他知道自己依然受到別人的重視。 另外, 這時, 我們可以讓他慢慢學會接受一些不是特別好的環境:環境我們改變不了, 我們只是改變自己的想法, 或者那樣子想, 也是好事情呀!

困難, 是可怕的, 但這是上天給小朋友的一個成長機會。 如果我們鼓勵他, 支持他, 陪他堅持到底, 和他體驗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帶來的成就感, 慢慢地, 他會明白, 其實困難也沒什麼, 只要盡力了就是一種成功。

隨著他的成長, 他會有更開豁的胸襟去接受生活的各種際遇, 這時就是我們所說的樂觀看世界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