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把他(她)當朋友對待
當你能把孩子認為是父母“秘密”的故事告訴他, 孩子是一定會認為父母拿他當朋友, 他會為此感到自豪與自信, 他也會將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以作為對“朋友”的回報。 慢慢地, 父母與孩子變得無話不說。
2、以輕柔的語氣與孩子講話
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相處, 說起來並不難, 但真正做起來, 可能並不見得每一個父母都能自覺做到或堅持做到。 父母與孩子平等相處是一種習慣的養成, 是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逐漸形成的。 或許讀者會說, 剛剛生下來的孩子懂得什麼是朋友?怎麼談得上“相”處?可是父母們可能不記得了,
Advertisiment
3、用商量的語言與孩子說話
“可不可以”、“是不是應該”、“你可以嗎?”雖然就是那麼簡單的幾個字而已, 但這幾個字卻改變了語言的性質, 改變了對話雙方的隸屬關係, 從命令似口氣的轉為“商量”與“商榷”的語氣。 類似這樣的對話, 對於每一個家長都不應該是難事, 只不過是一種語言習慣而已。 換位想想, 如果父母用商量的語氣、使人愉悅的聲音同孩子交流,
Advertisiment
4、習慣向孩子道歉或承認錯誤
只要做父母的知道自己錯怪了孩子, 就要主動向孩子道歉;向孩子承認錯誤。 這樣做不僅讓孩子從小就會形成良好的禮儀與教養, 也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與父母之間的平等地位。 比如:
從小生活在平等、民主、互助、友愛、相互信任的家庭氣氛中的孩子, 他們在懂得如何與別人友好相處的同時, 也會在走出家庭步入社會時不卑不亢, 表現出應有的自信與大氣, 為成年後的事業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