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環境對其成長的作用有時甚至超過了教育。 因此, 給孩子一個真正美的環境是提高孩子審美能力的重要一環。 在美的事物的薰陶下, 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滋養, 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美的東西, 孩子的心靈自然也是清澈的, 他對美就會產生正確的體驗和認知。
張秋香說:“年幼孩子的感官是完全開放的, 所有接觸到的東西都會被吸收進去, 所以不需要大人們來指蠃:應該吸收什麼, 不應該吸收什麼。 因此, 父母能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環境, 只要是美的東西, 孩子都會自然地經歷、感受和體會,
Advertisiment
然而, 在經濟迅速膨脹的今天,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使下, 我們身邊也出現了許多對審美的輿論誤導。 作為家長, 也許我們無力控制這樣的局面, 但至少, 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真正美的, 什麼是不美的。 把美的標準呈現給孩子, 同樣是審美培養的重要環節。
四歲的小部和媽媽在社區玩耍。
一個年齡大的殘疾人拄著拐杖到社區的垃圾箱裡撿拾垃圾。
“媽媽, 這個老頭兒身上好臭啊!”小部捂著鼻子, 邊喊邊向媽媽跑過來。
“嗯, 這個爺爺大概是腿受傷了, 這麼大年紀了, 身體有殘疾還自己出來賺錢, 真了不起。 ”媽媽自言自語似的說著, 摸摸小部的頭。
僅僅一句話,
Advertisiment
人的審美是要經歷一個由外而內的過程, 我們知道, 這個世界上的美是多種多樣的, 有時, 美藏在醜陋的外表下, 一如璞玉藏身於不起眼的頑石之中。 有意去給孩子講這些, 也會會很牽強, 很做作。 但只要抓住教育契機, 適時引導, 就會讓教育變得自然, 變得從容, 變得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