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不在家, 我帶孩子去行嗎?”我在邀請全家成員一起進行家庭治療時, 常聽到這樣的話。 一般我會鼓勵他們盡可能邀請父親參與治療, 實在是有困難的, 就用空椅子或枕頭代替父親。
但現實生活中, 如果父親常常不在家, 誰來承擔他的角色?
傳統的觀念認為, 養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 父親更多承擔養家的職責。 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看, 父親的缺席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同, 性別意識。
如果您有一個兒子, 他會從父親身上學習如何成為真正的男人, 學習男性如何面對苦難, 學習男性怎樣與他人交往。
Advertisiment
父親常常不在家, 兒子就缺少了學習的榜樣。 在家接觸的是母親, 到學校看到的大多是女老師, 時間久了, 男孩子不知道該怎樣成長為男人, 不知道該成為什么樣的男人了。
如果您有一個女兒, 她會從父親身上學習認識男性, 學習與異性的交往。 和父親一起玩, 一起做事情, 她才有機會意識到男性與女性有多么不同。 更重要的是, 父親的表揚和愛對女兒非常重要。 常常被父親稱贊的女兒會非常自信, 更溫柔、漂亮。
父親的缺席不僅影響到孩子, 也會造成了家庭關系的不平衡。
父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 自然就是母親陪孩子。 母子或母女容易形成小聯盟, 把父親排斥在外, 孩子與父親的感情很淡。 或者母親護著孩子,
Advertisiment
怎樣把缺席的父親拉回家呢?
首先, 改變養育觀念, 認識到父親對孩子、對家庭的心理影響。 父親一旦覺得被需要, 被重視, 會在家庭上投入更多精力。
其次, 邀請父親一同教育孩子。 母親可以經常把孩子的情況告訴父親, 遇到事情多商量, 多聽取父親的意見。
第三, 提高與家人在一起時的質量。 父親工作忙, 壓力大, 希望家庭能放松下來。 如果和家人一起能感受到溫暖、放松, 他會更愿意回家。
第四, 通過小事情傳遞愛。 父親出門在外, 母親或孩子可以主動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外地天氣如何, 提醒多加衣服等。 這些關愛也讓父親更多想到家庭。
聰明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