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寶的父母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明明到了吃飯時間, 可原本乖巧可愛的寶寶卻將父母精心製作的營養餐推到一邊, 甚至一看見飯就跑得遠遠的。
記者瞭解到, 目前有不少深受厭食症困擾的孩子, 家長為此憂心忡忡。 據悉, 近期的兒童飲食行為調查顯示, 在1歲~6歲學齡前兒童中, 有近四成存在挑食、偏食、厭食等不良飲食行為。 而大多數的厭食症患兒, 都是因為食物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所致。
現狀
城市獨生子女厭食比例高
寒假到了, 奶奶天天問6歲的小強一日三餐都想吃點啥, 可小強卻要求“再給我多買些零食”。
Advertisiment
據專家介紹, 兒童味蕾也是靠培養的, 父母偏食、嬰兒時期沒有定期添加輔食、進餐不定時等都會導致味蕾麻木, 造成厭食。 另外, 缺鋅、消化功能不好、胃炎等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孩子厭食。 目前兒童厭食症尤以城市獨生子女居多, 並呈上升趨勢;如果厭食長期得不到改善, 會導致嚴重的營養不良, 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身體健康, 造成免疫功能下降, 甚至會併發其他病症。
時機
一歲以內就養成飲食好習慣
從4個月可以添加輔食起, 就要逐漸培養孩子“愛吃”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另外, 專家提醒, 添加輔食時, 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即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樣, 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 隔幾天之後再添加另一種。 如果孩子有過敏反應, 便可知道是由哪種食物引起的了;質地由稀到稠, 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的輔食, 有利於讓寶寶學會吞咽, 逐漸增加輔食的粘稠度, 從而適應寶寶胃腸道的發育;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 輔食製作由細到粗, 開始添加輔食時, 為了防止寶寶發生吞咽困難或其他問題, 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 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 逐漸增加較大顆粒的輔食。
另外, 給孩子的進餐時間也應該有所限制,
Advertisiment
支招
杜絕零食 科學餵養
真正由於疾病而影響消化功能、使食欲下降造成厭食的幼兒實屬少數, 而大多數幼兒是由於餵養不當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引起的。 專家建議, 首先, 不要把零食當“主食”。 許多孩子喜歡飯前吃膨化類小食品, 到了飯點就會有飽漲感, 所以一定要糾正飯前吃零食的惡習。
其次, 要給孩子作出好榜樣, 事實表明, 如果父母挑食或偏食, 則孩子多半也是厭食者, 同時還要節制冷飲和甜食。 中醫認為, 冷飲損傷脾胃, 西醫認為, 冷飲會降低消化道功能, 影響消化液的分泌, 甜食吃得過多也會傷胃。 這兩類食品飽腹作用強,
Advertisiment
再次, 要講究烹調方法, 如斷奶後, 孩子消化能力還比較弱, 所以就要求飯菜做得細、軟、爛。 4歲~5歲時, 孩子即可吃成人飯菜。 為了促進食欲, 烹飪時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 這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就餐興趣。
最後, 還要保證孩子睡眠充足, 適量活動, 孩子的睡眠時間充足, 就會精力旺盛, 食欲感就強。 適當的活動可促進新陳代謝, 加速能量消耗, 促進食欲。 總之,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誘發、調動、保護和促進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