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抓住孩子6歲前的學習敏感期

馬琳琳:我們談這個事情的時候, 實際上我們從本質上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6歲以前有很多敏感期, 長大以后很難逆轉, 比如6歲以前有秩序感,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知道下一件做什么, 中國孩子就是我剛吃完飯還沒想到做什么, 家長就說快去看圖畫書, 第二, 我們覺得小孩什么都不懂, 北京現代行動一個欄目, 是一個媽媽帶著孩子下天橋, 孩子說我要尿尿, 家長說媽媽在這兒擋著, 你在這兒尿吧, 過了一會兒媽媽要去廁所, 孩子說我給你擋著, 你也在這兒尿吧。 第三, 就是細節觀察的能力, 我就坐在這個演播間,

Advertisiment
我能看到對面墻上的孔, 是什么形狀,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也這個敏感期, 如何跟人交流, 如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還有其他的一些, 大概有幾個方面。 但是給我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秩序感和社會性, 其實這個孩子社會性的發展也是兒童個性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幼兒園, 從小就給孩子培訓社會規則和秩序, 這個是我們培養得比較多的, 叫社會性發展這一塊。 還有他自己的交往, 社會規范之間的交往, 比如我出現沖突是不是要打他, 當我打了他他會不會打我, 老師怎么處理, 我們之前很多傳統的想法就是兩個人在那兒站著, 你為什么打他, 你跟他說對不起, 你也他跟說對不起, 說了對不起,
Advertisiment
老師說好了, 你們是朋友了, 其實沒有內在的東西, 但是你要看一下他們兩個人打架是不是因為玩玩具太擁擠了, 第二就是告訴他們當你發生爭執的時候你要怎么樣, 你不要只看到他打架了, 你要告訴他以后怎么不打架。 第三就是分享, 因為我們幼兒園每年都去孤兒院, 要求孩子把最喜歡的東西拿過來, 他們真是舍不得, 我們第一次搞的時候, 孩子抱著他的洋娃娃那塊, 一會兒過來就想拿走, 我在旁邊守著, 我說小朋友這是你最喜歡的玩具嗎, 他說對, 我說這是要送到孤兒院的, 他們看到會很溫暖的, 他說我也很喜歡, 我說你再拿著抱一會兒再放回去, 他最后就放回去了, 這樣的事情對他一生都很有利。 就像之前我們請TONY老師來談,
Advertisiment
一個人要去公司應聘, 這個人能力很強, 本身也很勤奮, 但是人品不好, 第二個人是能力也不行, 很勤奮, 人品也不錯, 這個時候你就開始心里忐忑, 第三個是能力一般, 也很勤奮, 人品特別特別好, 沒有一個公司領導人說這個人品差, 人品代表著你有一個健康的個性、情感。 6歲以前是一個語言發展階段, 語言是在社會交往當中發生的, 所以你給他講一個故事, 他就會跟別的小朋友交流、溝通, 表達他自己的想法, 他長大之后就明白我怎么把我說的話, 我心里理解到的細膩的情感怎么表述出來。 所以在我們幼兒園, 我們認為在3—6歲或者0—6歲最關鍵的就是這部分, 在這個基礎上做別的事情就非常非常容易,
Advertisiment
不會說感到很枯燥, 覺得你說的這個事情對孩子來說沒有成就感, 他也會覺得沒意思。 他們都覺得很愉快。

主持人:剛才馬老師和畢老師給我們講了他們認為在幼兒園階段應該發展的是情感和社會的認知方面, 側重于這兩方面。

馬琳琳:還有如何培養他積極、健康的個性, 實際上代表著這一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