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住孩子“談條件”的教育契機

孩子跟你談條件是件煩人的事情, 所謂“煩惱即契機”, 在這場微妙的談判中, 重要的不是誰輸誰贏, 而是利用這個契機, 讓親子關係更上一個臺階, 讓孩子在家庭的內部談判中學習對外交往的智慧。 再進一步, 談判只是一個開始, 重要的是用它來開啟孩子對人生的思考:除了習慣的行為方式, 我們的生活還有哪些更新鮮的可能性?

從談條件到自覺

網友 陽陽媽

中午想讓陽陽午睡, 但小人聽說要午睡, 老大不願意, 而且把車裡的紙巾弄得滿車都是, 還揚言, 非要吃餅乾。

陽爸說:陽陽想吃餅乾對嗎?陽陽回答,

Advertisiment
嗯。 陽爸乘勝追擊, 那你先把車上的紙都撿起來收在盒子裡才行。 哪知人家腦子轉得快, 來了句, 先給我買餅乾, 我再撿紙。 陽爸又說, 你先把紙撿起來再買餅乾。

我對陽陽講, 紙是誰扔出來的?人家供認不諱。 那誰應該先把紙撿起來呢?人家陽陽也識趣, 啥也不說, 就一張張都收進了紙巾盒了。 收好後他就說, 爸爸, 我都把紙巾收好了, 你看呀!

下車後, 陽爸直接帶著陽陽去了超市。 這種情況最近時常在俺家上演。 要想改變陽陽的這一現象, 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從大人自己先改變。 對於孩子提出的附加條件, 不輕意承諾。 而且告訴他做事情的最終目的和原因, 而不是靠附加條件來達到目的;

二、讓孩子明白自覺的含義。

Advertisiment
其實, 對於兩歲多的孩子來說, 要想真正把自覺的概念灌輸下去並執行是有很大難度的, 需要平時慢慢引導, 適時放手。 現在陽陽就能夠自覺主動做家務、看書和入睡。

三、全家統一思想。 要想把上述理念傳遞下去, 並很好地執行, 這還需要全家上下同心才行。 孩子往往能抓住那個“好欺負”的下手, 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談判中學到的另一種智慧

網友 小白馬123

孩子的智慧有時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我看到我家社區有一個小男孩, 看到幾個比他大的孩子在玩很好看的汽車。 他很想參與, 但是, 他並不著急。 他很乖地蹲在這幾個大孩子旁邊很有興趣地看, 然後在車子跑遠時很主動地去幫忙撿回來。 每次撿車回來時, 他都會問一句:這汽車很好玩吧?出於對他撿車的感激,

Advertisiment
大孩子們也會隨口答他一句:好玩!

這樣, 他一直看了半個多小時, 在這半小時裡他不時地問, 大孩子們會不時地答。 半小時後, 他的話開始有所改變, 在他撿車回來的時候, 他會說:哥哥, 這麼好玩的車, 等你玩夠了, 讓我玩一會兒行嗎?大孩子看看他說:好吧!這樣的對話大約進行了十幾分鐘, 大孩子們終於決定將車讓給這個小弟弟玩一會兒。

小男孩非常興奮, 他終於可以親近他夢寐以求的汽車了。 但是他沒忘了說聲“謝謝”, 還加了句“我一會兒就還給你們”。 大男孩們這個時候反而很大度, “沒關係, 你玩夠了再還吧!”

這個小男孩簡直就是個小小心理學家, 他非常懂得人際交往的微妙互動,

Advertisiment
懂得以退為進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其實也是談判中一個以退為進的心理技巧。 點點叔叔整理

如果親子間出現了衝突需要談談, 應該怎麼談呢?

1.處理好情緒。 家長應該在談判前先在內心進行一場談判, 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2.忍耐的心理準備。 忍耐對孩子的心疼, 忍耐孩子最初的激烈反抗, 忍耐孩子的反復。

3.設置好底線。

4.清楚自己手裡握有的籌碼。

5.協助孩子, 提出多方選擇。 根據實際情況, 提出多樣選擇方案, 從中確定一個最佳方案, 作為達成協議的標準。

6.達成協議, 談判的結果可以與孩子用書面協定的方式表現出來, 讓談判有理可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