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住黃金期科學坐月子 從此遠離月子病

坐好月子, 遠離月子病

生寶寶前, 每個孕媽媽耳朵都被父母、閨蜜或家人叮囑過千萬遍坐月子的常識, 耳朵都會聽得起繭子, 可是真到坐月子的時候, 才發現自己手忙腳亂, 顧了孩子管不了自己, 月子裡應該注意的常識也常常忽略, 容易給自己落下病根。 所以在孕期我們就要做足功課, 遠離月子病。

什麼叫坐月子?

坐月子, 就是孕婦經過了懷孕的過程, 在生產之後的6~8周, 有別於日常生活的生活方式、飲食方式, 以及休養方式。

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 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稱之“月內”,

Advertisiment
是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為。 以社會學的論點, 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 因為嬰兒產出讓身體、生活有所改變, 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 坐月子的儀式促使產婦進入神聖地位, 周邊的人甘願為她付出, 產婦趁此機會發洩累積的不平情緒, 消除長期積勞。 無論是產褥期或坐月子, 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 調養好身體, 促使生☆禁☆殖☆禁☆器官和機體儘快恢復。


產後怎麼坐月子

坐月子, 改變體質的最好機會

女人一生中有3次改變體質的機會:一次是初潮期, 一次是懷孕生產期, 最後一次則是更年期。 尤其是懷孕生產期, 它是改變女人體質最好的機會。 生育會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 產生新的物質。 在生產的時候, 貯存於母體內的代謝物,

Advertisiment
會在生育時隨著胎兒一起排出;也就是說, 生產時母體內會產生大規模的新陳代謝。

許多人利用坐月子的良好時機, 採用正確的飲食及生活方式來達到改變體質的目的, 改善了過敏、氣喘、怕冷、黑斑、皺紋、掉發、酸痛、便秘、易疲勞、肥胖或體重過輕等症狀。

原本體質好的產婦, 採用正確的坐月子方法, 恢復到懷孕之前原有的體力, 因此生育後的調養是不容忽視的。

千萬別落下月子病

婦女在生產後, 因筋骨腠理大開, 身體虛弱, 內外空疏, 如果此時不慎使風寒侵入, 或大怒大悲, 或過多房事, 都能引起月子病。 例如:有可能造成腰酸背痛、皮膚粗糙、容易衰老、乳☆禁☆房下垂、不易受孕、習慣性流產, 嚴重者可能導致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Advertisiment
坐月子正是媽媽復原的黃金時期, 生產的產傷、孕期全身器官的複元, 在坐好月子以後, 都將有很好的改善;相反的, 如果錯失月子黃金期, 媽媽將面臨各種意想不到的後遺症。

3大要領教你坐好月子

正確飲食方式最重要

1、飲食不可過飽過饑, 不可一次吃得過多, 更不可因擔心肥胖而節食。

2、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 產後體質較差, 生冷食物不易吸收, 還能通過母乳影響嬰兒腸胃。

3、飲食一定要忌口。 如脾胃虛寒就不要吃導瀉類食物, 如菠菜、牛奶、黃瓜、黃豆等。 儘量不吃辛辣食品。

正確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現代媽咪坐月子期間需要遵守正確的生活守則, 這些守則與科學、健康息息相關。

1、要有舒適的環境:儘量避免吹風,

Advertisiment
不論熱風或冷風, 包括空調風。 因為產後氣血虛弱、筋骨鬆弛, 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 引起感冒、風濕、關節酸痛、腹瀉等疾病。 室溫應維持在25~28℃。

2、保持清潔的衛生:頭髮、身體要經常清洗, 以保持清潔, 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洗頭、洗澡要用40℃左右的溫水, 洗完頭後要及時用幹毛巾擦乾頭髮。

3、保持舒暢的心情:保持良好心情, 不怒、不躁、心胸開闊。 醫書有雲:女子之病十倍難治於男子, 因女子多憂愁思慮也。 三分治七分養, 心情好病好得就快, 所以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產後科學坐月子

4、禁性☆禁☆生☆禁☆活:產婦產後一月內禁止過性☆禁☆生☆禁☆活,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過早過多同房, 會引起神疲乏力、不耐疲勞、記憶力下降、體寒怕冷等症狀。

Advertisiment
為保險起見, 百日後才可。

適度活動:儘量少抱小孩, 少做家務勞動, 產婦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 都會加重上肢及後背肌肉、關節、肌腱、韌帶的負擔, 會造成手腕、手指關節、肩背部等上肢部位發生勞損性疼痛。

注意用眼:不要流淚或長時間大量閱讀或上網, 否則會傷害視力。 所以閱讀時姿勢要正確、時間不要太長、光線要充足。 最好讓眼睛每15分鐘就休息10分鐘。

充分安靜的休息不可忽視

1、產婦每天一定要安靜睡8~10小時。

2、產後初始, 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 必須多臥床休息, 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 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 以1~2小時為限, 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 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疼痛。

3、產婦過早過多地下地活動或久站,以及穿著鞋底太薄太硬的鞋子,會引起下肢肌肉、韌帶、關節勞損酸痛等症狀。

3、產婦過早過多地下地活動或久站,以及穿著鞋底太薄太硬的鞋子,會引起下肢肌肉、韌帶、關節勞損酸痛等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