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拈來的財富讓孩子如何負重?

對很多人來講, 能繼承一筆財產是件大好事。 然而, 對創造財富沒有貢獻卻能得到大筆的財富會有兩個嚴重的後果:負疚感和特權感。

關於負疚感, 不少富裕家庭的孩子認為父母的財產不是自己應得的, 因為自己並沒有為獲得財富而作出任何的貢獻。 在有些家庭裡, 父母甚至特地跟孩子強調這點。 不管是哪種情況, 結果都是讓孩子在感情上有負疚感。

富裕的孩子常常認為, 能夠消除這種負疚感的唯一辦法就是繼承家業不讓父母失望。 可是他們同時可能認為自己不是那塊料, 不能勝任。 在《富裕的孩子》(Rich Kids)這本書裡,

Advertisiment
作者約翰・塞奇威克(John Sedgwick)談到了這一矛盾:

創造財富固然非常困難, 可與接受從天而降的財富比起來, 還不算很不好的經歷。 自己掙來的錢顯而易見是自己的, 那是對才能、奮鬥, 以及自我的肯定。 繼承財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那非但不是自尊的源泉, 反而是尷尬的誘因;那不是獎勵成就, 而是助長懶惰;這財富非但不屬於你, 反而使你屬於它。

富裕孩子的這種負疚感就像一片陰雲掛在他們生活的天空上。

馬克就是這種情形的一個鮮明例子。 他是比弗利山莊的一個有錢人家的兒子, 現在已經做了爸爸。 他清楚地回憶說, 從前, 他一旦表達出任何氣惱、失望、沮喪情緒, 或者他對有關家裡任何事兒做出批評時,

Advertisiment
他媽媽都會不厭其煩地提醒他, 他是多麼好命, 可以享受到如此豐富的物質條件, 他應該心存感激才對。

現在, 馬克是個沉默、孤僻的成年人。 他承認, 在成長過程中的確享受到了優越的物質條件, 也對此心存感激。 可是, 他媽媽時刻不停地強調家裡經濟條件的優越(他自己對之毫無貢獻), 而不把他的心理問題當回事兒, 反而讓他認為, 自己有任何問題都是自己的不對。 馬克回憶說:

“當每次我和媽媽結束談話後, 我都有種愧疚感。 真是羡慕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 那些孩子的父母肯定更能理解孩子吧。 我曾經想, ‘沒錯, 我們家的確是每年都能買新車, 能到世界各地旅遊, 可我家卻沒有能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覺好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成長在富裕的環境裡可能讓人產生負疚感, 也可能助長產生相反的觀念:那就是“凡事都該屬於我”。 “財富本身不會使人敗壞, 也不會使人高貴, ”羅伯特・科爾斯(Robert Coles)在他的《享受特權但岌岌可危的孩子》(Children of Crises, The Privileged Ones)一書中寫道, “可是, 財富可能掌控了生活在特權階層的孩子們的頭腦, 無論他們長大是做股票交易人士, 還是業餘藝術(收藏)家;無論他們成年後過著健康的, 還是不穩定的生活, 財富賦予了他們一種伴其一生的特殊身份”, 科爾斯發現, 幾乎無一例外, 富裕家庭都在向下一代傳遞著這種“特權感”的資訊:因為我生就如此, 我就有權利得到錢財和權力。

另一位作家菲迪南德・倫德伯格(Ferdinand Lundberg)在他的《富豪和超級富豪》(The Rich and The Super Rich)中講述了富人通常擁有的這種特殊感。

Advertisiment

有關富人的種種問題可以描述如下:對財富的擁有, 無論是繼承來的, 還是獲取來的, 它本身就對擁有者大聲宣告著他(她)是多麼與眾不同。 和芸芸眾生相比, 在各種社交場合, 他(她)手中都持有贏者的王牌, 至少能讓眾人對他(她)另眼相看, 讓他(她)得到大家的尊敬。 在這點上, 錢就像一匹精神抖擻、野性十足的駿馬――駕馭者必須精通禦馬術, 然而很少有人精通此道。

從表面上看, 持有特權的態度看起來好像是自信的表現, 況且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滿自信。 可是, 揭開面紗看本質, 其中隱藏著嚴重的心理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欠”他的, 那他就不會有動力去尋求獨立, 而只會被動地等著生活把一樣樣“好東西”呈現給他。

Advertisiment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 這種特權感會演變成一種被稱為“自戀式特權感”的精神行為失常症。 這種病人完完全全地被自我的感覺和需求所吞噬, 對旁人的需要絲毫不予理睬、無動於衷。 有強烈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孩子在長大後, 不會對他人有同情心, 極不容易與其他人建立有意義和有價值的關係。

羅伯特・科爾斯還注意到, 特權感還傳遞給孩子過分誇大的所謂“等級、階層、優越, 甚至權力”的資訊。 此類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會相信, 清規戒律都是設給其他人的, 對自己不適用, 他們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或法律條文熟視無睹, 終究導致與執法人員產生嚴重的衝突。

我有一名顧客, 在私立高中就讀, 她告訴我她的一個有錢室友佩奇的故事。一天,佩奇看到她在認認真真寫期末報告,恐怖地驚呼起來:“你有沒有毛病呀?難道你不知道每個人都是花錢完成這奇傻無比的期末報告嗎?你幹嗎花時間自己寫呀。”佩奇根本就忘了上學是來接受教育的。她覺得自己不用辛苦努力,只要花錢就理當拿到好成績。

作為富裕的家長,一個重大的挑戰,就是讓孩子們在享受財富帶來的優越生活能心存感激的同時,不要讓孩子踏上內疚之旅,或滋生出“你欠我的”情結。

她告訴我她的一個有錢室友佩奇的故事。一天,佩奇看到她在認認真真寫期末報告,恐怖地驚呼起來:“你有沒有毛病呀?難道你不知道每個人都是花錢完成這奇傻無比的期末報告嗎?你幹嗎花時間自己寫呀。”佩奇根本就忘了上學是來接受教育的。她覺得自己不用辛苦努力,只要花錢就理當拿到好成績。

作為富裕的家長,一個重大的挑戰,就是讓孩子們在享受財富帶來的優越生活能心存感激的同時,不要讓孩子踏上內疚之旅,或滋生出“你欠我的”情結。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女孩子如何運動才能長高?

    只要是能拉伸筋骨、伸展身體的運動都有利於長高。例如健美操、跳繩、籃球、羽毛球、單杠,都可以的。女孩子的話,平時壓壓腿,跳舞,跳跳繩就好。不過運動提升的空間也是有限的,父母也要記得給孩子補充營養,營養... [詳細答案]

  • 2回答

    孩子如何補鈣和鐵呢?

    亨博士的鈣鐵鋅咀嚼片。三種元素同補。效果還是挺好的。 [詳細答案]

  • 7回答

    4-5歲孩子如何教育

    有三方面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作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詳細答案]

  • 5回答

    四歲孩子如何教育

    教育孩子,應該把尊重與信任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當家長不分場合訓斥孩子,使其自尊心受挫,就會不聽話,逆反心理更重。但是對於一些禮節習慣,要及時發現問題並改正,要立即指出,要讓她自己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詳細答案]

  • 3回答

    6個月大的孩子如何添加輔食

    寶寶長到6個月以後,不僅對母乳或牛奶以外的其他食品有了自然的欲求,而且對食品口味的要求與以往也有所不同,開始對鹹的食物感興趣。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