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家人都想要把最好的一切獻給到來的小天使。
待到寶寶添加輔食之後,
媽媽們更是想盡方法來製作營養輔食,
以滿足寶寶身體的成長發育。
然而在生活中,
有一些關於寶寶飲食的“經驗之談”似乎並不靠譜,
甚至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偽科學”,
如果長期堅持下去,
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健康隱患。
“偽科學”之一:多吃紅肉才能避免寶寶貧血問題!
真相:富含鐵的食物很多,
紅肉並非無可替代。
有些媽媽聽說吃紅肉能預防寶寶缺鐵性貧血,
於是使勁給孩子吃吃吃!但是,
Advertisiment
很多媽媽不知道的是,
紅肉的纖維大多比較粗,
即使煮的很熟很爛也很難咀嚼消化,
對於寶寶的嬌嫩腸胃來說,
更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事實上,
注重含鐵量是一方面,
還要注重吸收率。
強化鐵的米粉、葡萄乾、豆類、雞蛋等都可以補鐵,
這些食物中的含鐵量並不比紅肉少,
補鐵的同時又容易消化,
適合寶寶的腸胃。
此外,
體內擁有足量的維生素A對於改善貧血也非常重要,
維生素A對改善機體內鐵的吸收、運轉和分佈以及促進造血功能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研究表明,
缺乏維生素A的兒童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偽科學”之二:想要寶寶能長高,
就要多喝牛奶多補鈣!
真相:補鈣食物豐富,
促進鈣吸收也很關鍵。
媽媽們都重視從日常食物中獲取鈣質,
Advertisiment
如乳製品中的鈣含量就非常高,
是日常飲食補鈣的最佳來源。
但是,
有些寶寶並不喜歡多喝牛奶,
或是很難從牛奶中獲取足量,
那就需要增加一些其它含鈣量高的食物,
例如優酪乳、豆製品、海產品、芝麻醬等。
兒科醫生表示:寶寶很難從一種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質,
而是應該從各類食物中獲取,
建議家長做到膳食均衡。
此外,
提高鈣的吸收率也非常重要,
有些蔬菜、豆製品中的鈣含量看似很高,
但吸收和利用率卻非常低。
而對於促進鈣吸收,
維生素D的作用十分關鍵。
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粘膜上皮細胞對鈣的吸收,
使鈣質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進入血液並被機體利用。
有些媽媽想要通過曬太陽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Advertisiment
但這並不可取。
寶寶皮膚嬌嫩,
長時間曬太陽會增加成人後皮膚癌的風險。
因而,
想要獲取成長所需的維生素D,
通過維生素AD製劑(如伊可新)更為直接有效。
“偽科學”之三:吃深綠色蔬菜和肝臟可以補充維生素A!
真相:蔬菜以及肝臟無法提供寶寶所需的維生素A。
媽媽們都知道維生素A對寶寶身體發育的重要性,
維護視覺發育、提高免疫力、預防缺鐵性貧血、保護呼吸道和腸胃道……因而在日常飲食中,
格外注意從各種蔬菜泥、胡蘿蔔泥、動物肝臟中來為寶寶補充維生素A。
但是,
這些真的能夠補充寶寶成長所需的維生素A嗎?答案是否定的。
動物肝臟中雖含有直接的維生素A,
可是由於動物肝臟異味較大,
寶寶接受度並不高;並且肝臟屬於解毒器官,
Advertisiment
是各種重金屬和毒素的聚集地,
寶寶頻繁食用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此外,
深色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並不含有直接的維生素A,
而是一種維生素A原(β-胡蘿蔔素),
需要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才能發揮作用,
而營養學研究發現食物中的β-胡蘿蔔素轉化率只有4%-8%,
寶寶胃容量有限,
難以從飲食中獲得足量的維生素A。
因此,
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A並不適合嬰幼兒,
還是要遵循醫生建議每天1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
並且堅持至3歲,
不要輕易聽信食補可以補充維生素A,
以免影響寶寶的健康發育。
“偽科學”之四:鮮榨果汁是健康飲品,
多多益善!
真相:果汁不能代替白開水,
多喝也並非好事。
鮮榨果汁確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有些寶寶不愛喝白開水,
媽媽認為給寶寶喝鮮榨果汁也是一樣的,
而且還有營養。
但是,
鮮榨果汁卻不能替代白開水,
更不可過多的飲用。
這是因為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
大量飲用不僅對牙齒健康不利,
還可能導致寶寶腸胃消化問題或不適。
1-2歲寶寶每日飲用120-180ml即可,
大一些的寶寶每天也不能超過360ml。
在寶寶進餐前,
也不要讓孩子過多飲用果汁,
避免影響食欲。
社會在不斷發展向前,
一些“過時”的育兒方法早已不再科學。
作為新時代的家長,
一定要運用正確、科學的育兒方法,
才能全面助力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