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父母總是怕孩子遭遇困難和挫折, 孩子嘴一咧, 立刻就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此溺愛, 讓孩子的成長中經不起一點兒挫折, 漸漸就變成了脆弱的“玻璃心”。 但是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甚至整個人生道路上總會遭遇艱難困苦, 溺愛無益于孩子的成長, 為了孩子, 不妨讓他嘗嘗挫折教育的滋味。
溺愛的三大危害 媽媽要警惕
溺愛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溺愛危害一: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你家的 孩子從小就是“眾星捧月”的待遇, 那麼他就不會懂得為他人著想, 更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形成“自我中心化傾向”。
Advertisiment
溺愛危害二:讓孩子無法獨立自主
溺愛讓孩子經不起挫折
有調查研究表明,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比被嚴厲管教以及成長在民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發生感統失調的狀況。 溺愛保護, 怕孩子出事兒長期摟抱, 剝奪了孩子接觸壞境和爬行練習的機會;凡事包辦替代, 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再加上老人擔心孩子被別人欺負和住房單元化,
Advertisiment
溺愛危害三:心理素質差 經不起挫折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 愛孩子就該給孩子最好的, 也要盡己所能地滿足孩子的願望, 而這樣不加條件地一味滿足孩子, 也不考慮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長期的縱容導致孩子耐挫能力差。 一點點生活中的小事即惹動較大的波動, 稍有點挫折便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完善發展自己的願望。
Advertisiment
拒絕溺愛 適當進行挫折教育
不妨讓孩子適當受挫
對於長期出在溺愛中, 又成長於順境的孩子來說, 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相對較高, 一旦遭遇挫折, 自尊心就會大大受到打擊。 一種孩子會在情緒上表現為焦慮、抑鬱、悲傷、委屈等反應;第二種是孩子因為一直在鮮花與掌聲中長大, 自我感覺良好, 當出現挫折與失敗時, 可能無法接受他人的指責, 產生不滿、憤怒、怨恨的情緒, 甚至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例如攻擊老師、家長或同學。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 有助於以後的人生路。
那麼, 怎麼在幼兒階段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呢?爸爸媽媽不妨放手, 讓孩子脫離自己的保護圈, 去做吃飯、穿衣等自己能做的事。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