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拒絕滿足 但不拒絕孩子

拒絕滿足 但不拒絕孩子
來源:父母必讀


孩子會向你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 他們的心大多被那些琳琅滿目的玩具和充滿誘惑的零食佔據著。 你滿足了他, 他會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你拒絕了他, 他可能會哭得令你心疼。 對於孩子的要求, 我們應該怎樣拿捏分寸?是不是所有的滿足都給孩子帶來歡喜?是不是所有的拒絕都會傷害孩子?讓我們一起來找尋答案。
故事一: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我一向認為饞嘴願望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容易變得更饞嘴。 所以由於對臭小丫的饞嘴需求總是有求必應, 抽屜裡永遠裝滿了各種吃的。

Advertisiment
而且我認為如果不能滿足她的欲望, 我簡直就是犯了罪。 一旦讒嘴的欲望得到了滿足, 臭小丫就搖頭晃腦地哼哼唧唧、手舞足蹈地淺吟低唱。 她的這種表現也讓我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一點點的付出居然讓她把快樂擁抱滿懷。 隨著臭小丫的成長, 她對零食的態度反倒變成了無所謂。 抽屜裡的雜七雜八的零食總被遺忘, 每次採購的數量也隨之減少。

故事二:滿足總是越來越多

我外甥女今年6歲了, 這個小傢伙對任何零食都興趣濃厚, 似乎永遠也吃不夠。 他們家的條件不錯, 除了因考慮孩子的健康因素(比如牙齒)會稍加控制外, 一般都會滿足她的要求。 但是這孩子是那種怎麼滿足也沒夠的類型。

Advertisiment
一個快6歲的女孩子, 卻經常因為要求買吃的得不到滿足而滿地打滾、哭鬧。

專家點評:滿足是快樂的源泉

幾乎所有父母都有滿足孩子需要的願望。 當一個嬰兒哭著找吃的時候, 聽到哭聲的母親自然分泌出的乳汁, 就說明這種願望幾乎是她的本能。

只是在成長過程中, 人的需求與願望是不斷在變化的, 不少人是沒什麼想什麼:沒吃的想吃的, 沒穿的想穿的。 小時候生理的需求主導作用更強, 隨著他慢慢長大, 他的需求中便更多地摻進了社會的色彩。

孩子的需求也反映著以往給孩子帶來快感的來源。 如果她的生活中只有零食給她帶來快感, 那麼其他物品便會淡出她的視線。 那個6歲的小女孩似乎生活的快樂源少了些,

Advertisiment
而吃零食則成了她可以自☆禁☆慰的最好方式。 要解決她的問題似乎還有好多問題要問, 比如, 她平時和誰玩?玩什麼?人們獎勵她的方式是什麼, 等等。 當然, 不同的孩子, 對食物的興趣也會有個體差異。

故事三:沒有要求的兩個孩子

我從小家教就特嚴, 所以我小時候從不會主動要求什麼。 我有個堂弟, 有時候放假會住在他們家。 記得我嬸嬸帶我們買東西時會讓我們自己挑, 我堂弟會要這個要那個, 而我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可能是被壓抑貫了。 我嬸嬸經常笑話我被管“傻”了。 我覺得我父親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什麼東西都是他們自己覺得需要才買, 根本不會理會我的感受。 我覺得自己現在也不會要求什麼, 對渴望麻木了,

Advertisiment
包括對自己、對人生都沒什麼要求, 按好聽的話說叫“與世無爭”, 不好聽的話就叫“沒進取心”。 但是讓我極其鬱悶的是, 我兒子最近也變成了一個沒有要求的孩子。

我家的經濟條件比較好, 又由於自己的經歷, 我很害怕經常拒絕孩子會讓他變得沒什麼渴望, 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我向來是有求必應。 開始兒子不停地要這要那, 我們家玩具多得都無處下腳。 前一段時間我還真猶豫了一陣, 考慮要不要再答應兒子的要求給他買玩具, 因為好多玩具他買回家就扔在一

邊根本不玩。 可是我還是怕重蹈覆轍。 最近我卻發現, 兒子再也沒有買玩具的要求了, “隨便”變成了他的口頭禪。 我實在不知道兒子這是怎麼了。 難道和我小時候完全相反的滿足方式卻形成同樣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專家點評:滿足只有與努力聯繫才會更快樂

是什麼能讓一個人對自己的願望敏感起來、表達出來?

這一對母子的兩個極端, 說明了一個問題, 這位父母從自己童年的經驗中得出錯誤的結論, 以為滿足需求就可以使欲望越來越強。 童年的經驗, 確實對人有很強的影響。 從小吃麵食的北方人, 長大了很少會饞米飯, 因為他童年的生活中沒有那個經驗。 這位母親在童年時所缺的, 並不是欲望的被滿足, 而是基本的需求表達, 是對自己心聲的傾聽。

任何需求都會因過於豐富的滿足而“膩”, 有一句老話: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 那麼你就總讓他心想事成。 但因願望的表達得到強化而獲得的快感, 卻會讓人對自己的願望更加敏感,表達更加準確。後者是一個主動爭取的過程,強化的獲得與孩子的努力相聯繫,才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能力的增長。

故事四:滿足是為了證實父母的愛

女兒4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去買東西。平常我們都會先和女兒說好給不給她買,女兒也從來不會提出非分要求。那天到了商場,女兒看上了一副一百多塊錢的義大利工藝跳棋,我覺得不划算,所以不同意買。誰知那天女兒說什麼也不走,先是在那兒站著不動,看到我堅決反對後就開始哭。周圍不少人都在看我們。其實我看見女兒哭心裡也挺難受的,但是一想要是同意了,就是對自己剛才說的“不”的反悔,這可是育兒上最忌諱的。因此我就狠下心來不理她,誰知道女兒越哭越厲害,還不讓爸爸碰她。最後我心軟了,走過去把女兒抱起來,答應給她買跳棋。誰知女兒說了一句讓我直冒冷汗的話:“媽媽,我不要跳棋,但是我以為你不愛我了。”原來女兒堅持在那兒哭,就是想證明我是不是還愛她。

專家點評:拒絕滿足,但不能拒絕孩子

很多育兒書都會給我們一些管教的速食:“冷處理”、“堅持原則”、“標準統一”等等,但所有管教能否真正生效,取決於我們是否出於愛,以及孩子是否認為我們是出於愛的。我們可以拒絕許多我們認為過分的要求,但卻不能拒絕孩子對我們愛的期待。
 

卻會讓人對自己的願望更加敏感,表達更加準確。後者是一個主動爭取的過程,強化的獲得與孩子的努力相聯繫,才會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能力的增長。

故事四:滿足是為了證實父母的愛

女兒4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帶她去買東西。平常我們都會先和女兒說好給不給她買,女兒也從來不會提出非分要求。那天到了商場,女兒看上了一副一百多塊錢的義大利工藝跳棋,我覺得不划算,所以不同意買。誰知那天女兒說什麼也不走,先是在那兒站著不動,看到我堅決反對後就開始哭。周圍不少人都在看我們。其實我看見女兒哭心裡也挺難受的,但是一想要是同意了,就是對自己剛才說的“不”的反悔,這可是育兒上最忌諱的。因此我就狠下心來不理她,誰知道女兒越哭越厲害,還不讓爸爸碰她。最後我心軟了,走過去把女兒抱起來,答應給她買跳棋。誰知女兒說了一句讓我直冒冷汗的話:“媽媽,我不要跳棋,但是我以為你不愛我了。”原來女兒堅持在那兒哭,就是想證明我是不是還愛她。

專家點評:拒絕滿足,但不能拒絕孩子

很多育兒書都會給我們一些管教的速食:“冷處理”、“堅持原則”、“標準統一”等等,但所有管教能否真正生效,取決於我們是否出於愛,以及孩子是否認為我們是出於愛的。我們可以拒絕許多我們認為過分的要求,但卻不能拒絕孩子對我們愛的期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