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拒絕說話的孩子

因為不願說話, 8歲的楚楚被父母帶到諮詢室。 楚楚有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 眼神中卻充滿憂鬱。 無論我怎麼逗她、哄她, 就是不肯開口說話。

一盤讀不懂的沙

楚楚爸解釋說:“楚楚只和少數幾個人說話, 包括家裡人、兩個要好的同學和語文老師。 其他人, 她誰都不搭理。 其他老師提問時, 她從不回答, 寧可被罰站。 剛開始, 我們沒當回事, 以為孩子只是性格太內向。 後來, 因為楚楚不跟老師說話, 被請到學校談了好幾次, 才覺得不對勁兒了。 我們勸過孩子, 也打過孩子, 但都不管用!”

一旁的楚楚媽著急地說:“我們已經帶孩子去看大夫了,

Advertisiment
大夫說是選擇性緘默症。 這種病持續的時間越久, 孩子就越難開口說話, 急死我了!”

孩子的沉默, 既可能是對權威的對抗, 也可能是出於自我保護。 治療選擇性緘默症最好的辦法, 是用一些媒介來替代語言, 減少她的防禦。 我決定帶著楚楚一起玩沙盤, 讓她自由發揮, 只是在一旁靜靜地陪伴她。

15分鐘後, 楚楚擺出了一幅讓我十分吃驚的沙盤:沙盤裡沒有任何擺件, 只有3排涇渭分明的沙堆。 中間的一排特別小, 右邊的一排最大, 左邊的介於兩者之間。

我拿著這張沙盤的照片問楚楚的父母:“你們能讀懂沙盤的含義嗎?”

“看起來, 這個沙盤很像我們三口人啊!”楚楚媽回頭瞅瞅丈夫, 嘀咕著。

“可這3組沙堆, 為什麼是分開的呢?”我很疑惑。

Advertisiment

原來, 楚楚媽在財務公司工作, 工作壓力非常大, 睡眠品質很差。 楚楚6歲之前, 一直和爸爸睡;6歲之後自己睡。 現在, 3個人各睡一間臥室。 一個8歲的孩子, 當然明白父母不同房睡意味著什麼。

“這孩子性格內向, 心事特別重。 一年前, 她舅舅離婚了, 沒多久, 我們發現她的話越來越少。 ”楚楚媽解釋說, “其實, 我和她爸關係還行, 就是我們太忙了, 不常在一起……”

“那是你覺得還行吧!”楚楚爸抑制不住憤怒, 道出了實情, “我讓你多陪陪孩子, 你說誰陪都一樣!你別老關心自己睡覺的事, 關心一下孩子吧!”

楚楚爸告訴我, 妻子因為工作忙, 幾乎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 和他的關係也比較疏遠。 每天, 他接楚楚放學, 到爺爺家吃飯,

Advertisiment
再打包回家給妻子吃, 全家人很少共進晚餐。 吃完飯, 楚楚媽嚷著累, 沒等女兒睡覺, 就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 雖然表面上相安無事, 其實一家人的關係並不親密。

我告訴他們, 當孩子的內心中有解決不了的衝突, 不敢表達或者沒有辦法表達清楚時, 就會用不說話來應對外界的變化。 因為, 自己不說話, 別人就瞭解不了她的想法, 她會認為自己很“安全”。 所以, 只有增加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她才能湧出想說話的願望。

為了孩子, 夫妻倆都表示願意做出改變。

家裡少了間臥室, 多了個“媽媽”

第二次諮詢時, 楚楚還是不肯說話, 用微笑來跟我打招呼。 一看見我拿起沙盤室的鑰匙, 她就一路蹦跳著跟我走過來。 這一次, 她用植物把整個沙盤分隔成一個個小房間,

Advertisiment
裡面擺滿了自己喜歡的傢俱。

我指著大臥室, 試探著問:“爸爸和媽媽回到同一個房間睡覺了, 是嗎?”

楚楚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

“楚楚, 老師知道你有心事。 之前, 老師也遇到過有類似心事的孩子, 你想不想聽聽他們的故事?”楚楚立刻用力地點了點頭。

“可哥6歲了, 很快就要上小學, 可總是開心不起來。 因為呀, 她一直擔心爸爸和媽媽的關係不好, 有一天會離婚。 她看到, 爸爸、媽媽不經常在一起吃飯, 也不經常說話, 心裡很著急。 她看到, 媽媽回家後總是不高興的樣子, 她很想讓媽媽高興起來。 可是, 可哥很小, 想不到好的辦法, 所以心裡越來越難過。 因為難過, 可哥不願意和別人說話。 可是, 大人卻總是逼著她開口說話。

Advertisiment
這樣, 可哥就更煩了……”我給楚楚講了一個根據她的情況改編的故事, 誘導楚楚表達自己。

“楚楚, 可哥的故事和你很像嗎?”我溫柔地問。

楚楚沉默了一會兒, 搖了搖頭。

“那是一部分像, 一部分不像, 對嗎?”這次, 楚楚點頭了。

“能不能告訴老師, 你自己的故事呢?哪部分不一樣?”

楚楚低著頭, 張了張嘴, 但是沒發出一個音節, 我趕緊把筆遞給她。 她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寫了一行字:“我想媽媽。 我知道, 爸爸媽媽不會離婚, 可是, 我很想媽媽……”

她的眼淚一滴滴地滴落在紙上。 孩子內心中如此渴求媽媽的關注和愛, 卻只能用一種無聲的方式表達出來。

我向楚楚父母描述了諮詢室裡的情況, 一向堅強的楚楚媽, 瞬間淚流滿面。 她哽咽地說:“蘭老師, 上次諮詢後,我們就沒再逼孩子說話了,而且,我已經搬回主臥室睡覺了。孩子爸爸說得對,我之前考慮自己太多,希望現在改還來得及……”

楚楚媽的改變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必須解決她的睡眠問題。一方面,長期睡不好覺,會影響媽媽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總是委屈自己,會讓媽媽的心理能量不足,無法高品質地陪伴孩子。

所以,在給楚楚做諮詢的同時,我也給楚楚媽媽做了諮詢,幫助她解決睡眠障礙。一是幫助她改變“只有睡足7小時才有精力工作”的刻板認知,減輕睡眠壓力;二是用音樂、香熏和冥想等方式改善她的睡眠品質。最主要的是,我鼓勵她不要因為睡眠障礙和家人“隔離”:“你怕家人影響你睡覺,所以把自己關起來,這種孤獨感會加重你的壓力。相反,增加一些親子互動、和丈夫多交流,你的心情愉悅了,精神放鬆了,睡眠會更好!”經過兩個多月的諮詢,楚楚媽的睡眠障礙終於解決了。

在這段時間裡,我要求楚楚媽每天至少陪伴女兒玩20分鐘,可以講故事、繪畫、做彩泥、串珠子……隨著媽媽的改變,楚楚也慢慢地發生了一些改變。見到生人,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躲起來,害羞的表現越來越少了。但是,楚楚依然不肯說話。

把心結“說”開

之後的幾次治療,楚楚都擺了類似的沙盤:一側是童話王國的公主世界,另一側是一些醜醜的“怪獸”。這個沙盤代表楚楚內心的矛盾—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戰勝內心的“惡魔”。

有一次,她還把一隻怪獸用沙子“埋”了起來。一般來說,“埋”這個動作表示孩子心中有處理不了的矛盾,所以想逃避。

“它很厲害吧?”我指著被埋起來的怪獸問。楚楚點了點頭。

“我們一起戰勝它好不好?”

楚楚遞了一個玩偶到我手裡,想看看我怎麼做。我拿著玩偶在沙盤上空“飛”了幾圈,然後一邊用玩偶把怪獸挖出來,一邊大聲說:“你出來,我不怕你!”看了這一幕,楚楚“咯咯”地笑出聲來。

“來,楚楚,你試一試!”我把玩偶遞給楚楚。她模仿我的動作,在心中默念我說的話。

我把一個月亮沙具,舉到楚楚面前,說:“楚楚,你看著這個月亮,她能給你力量!現在,你渾身充滿力量,和小怪獸說話吧!”

“我不怕你啦!”楚楚一字一句地小聲說。

楚楚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努力克制住內心的激動,輕輕地問:“楚楚,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我和媽媽和好了!”說完這句話,楚楚和我都如釋重負。這才是孩子一直隱藏的心聲—楚楚之前不說話,是對媽媽忽視自己的一種應對方式。

孩子處理矛盾的機制不成熟,會用一些“問題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抓住問題行為不放,想方設法地幫孩子糾正“壞習慣”,或者不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處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行為固著下來。

因為楚楚和媽媽“和好”了,問題行為沒有存在的意義,楚楚自然就能開口說話了。

那麼,“怪獸”代表什麼呢?和楚楚溝通後,我找到了怪獸的“原型”。因為不說話,楚楚在班裡經常被一些活潑好動的男孩欺負。怪獸,代表所有利用楚楚的沉默,欺負她的男孩們。

經過這次沙盤治療,楚楚終於敢向小怪獸說“不”了,這是成長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時刻。而這份勇氣,來自于媽媽的回歸和家人的支持。之後,楚楚媽和學校老師溝通,告訴了他們孩子的變化。老師開始鼓勵楚楚嘗試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兩周後,楚楚徹底擺脫了選擇性緘默症的困擾,和任何人都能開口說話了。

上次諮詢後,我們就沒再逼孩子說話了,而且,我已經搬回主臥室睡覺了。孩子爸爸說得對,我之前考慮自己太多,希望現在改還來得及……”

楚楚媽的改變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必須解決她的睡眠問題。一方面,長期睡不好覺,會影響媽媽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總是委屈自己,會讓媽媽的心理能量不足,無法高品質地陪伴孩子。

所以,在給楚楚做諮詢的同時,我也給楚楚媽媽做了諮詢,幫助她解決睡眠障礙。一是幫助她改變“只有睡足7小時才有精力工作”的刻板認知,減輕睡眠壓力;二是用音樂、香熏和冥想等方式改善她的睡眠品質。最主要的是,我鼓勵她不要因為睡眠障礙和家人“隔離”:“你怕家人影響你睡覺,所以把自己關起來,這種孤獨感會加重你的壓力。相反,增加一些親子互動、和丈夫多交流,你的心情愉悅了,精神放鬆了,睡眠會更好!”經過兩個多月的諮詢,楚楚媽的睡眠障礙終於解決了。

在這段時間裡,我要求楚楚媽每天至少陪伴女兒玩20分鐘,可以講故事、繪畫、做彩泥、串珠子……隨著媽媽的改變,楚楚也慢慢地發生了一些改變。見到生人,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躲起來,害羞的表現越來越少了。但是,楚楚依然不肯說話。

把心結“說”開

之後的幾次治療,楚楚都擺了類似的沙盤:一側是童話王國的公主世界,另一側是一些醜醜的“怪獸”。這個沙盤代表楚楚內心的矛盾—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戰勝內心的“惡魔”。

有一次,她還把一隻怪獸用沙子“埋”了起來。一般來說,“埋”這個動作表示孩子心中有處理不了的矛盾,所以想逃避。

“它很厲害吧?”我指著被埋起來的怪獸問。楚楚點了點頭。

“我們一起戰勝它好不好?”

楚楚遞了一個玩偶到我手裡,想看看我怎麼做。我拿著玩偶在沙盤上空“飛”了幾圈,然後一邊用玩偶把怪獸挖出來,一邊大聲說:“你出來,我不怕你!”看了這一幕,楚楚“咯咯”地笑出聲來。

“來,楚楚,你試一試!”我把玩偶遞給楚楚。她模仿我的動作,在心中默念我說的話。

我把一個月亮沙具,舉到楚楚面前,說:“楚楚,你看著這個月亮,她能給你力量!現在,你渾身充滿力量,和小怪獸說話吧!”

“我不怕你啦!”楚楚一字一句地小聲說。

楚楚終於開口說話了!我努力克制住內心的激動,輕輕地問:“楚楚,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我和媽媽和好了!”說完這句話,楚楚和我都如釋重負。這才是孩子一直隱藏的心聲—楚楚之前不說話,是對媽媽忽視自己的一種應對方式。

孩子處理矛盾的機制不成熟,會用一些“問題行為”來引起大人的關注。如果大人抓住問題行為不放,想方設法地幫孩子糾正“壞習慣”,或者不讓孩子有機會自己處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行為固著下來。

因為楚楚和媽媽“和好”了,問題行為沒有存在的意義,楚楚自然就能開口說話了。

那麼,“怪獸”代表什麼呢?和楚楚溝通後,我找到了怪獸的“原型”。因為不說話,楚楚在班裡經常被一些活潑好動的男孩欺負。怪獸,代表所有利用楚楚的沉默,欺負她的男孩們。

經過這次沙盤治療,楚楚終於敢向小怪獸說“不”了,這是成長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時刻。而這份勇氣,來自于媽媽的回歸和家人的支持。之後,楚楚媽和學校老師溝通,告訴了他們孩子的變化。老師開始鼓勵楚楚嘗試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兩周後,楚楚徹底擺脫了選擇性緘默症的困擾,和任何人都能開口說話了。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真不知道該拿不聽話的孩子怎麼辦

    對於孩子不聽話問題,教育專家告訴父母:在這個世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說話的父母;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長。 [詳細答案]

  • 1回答

    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幼兒在2歲左右所表現出的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與強烈的佔有欲,甚至認為“我看到的東西就是我的”。在行為上,幼兒經常把“我”“我的”這兩個字眼掛在嘴邊。有時,孩子會突然從你手裡搶走小勺子或某件玩具,並大聲宣...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有主見嗎?

    3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幼兒期,其心理進入了更加快速發展的階段,積極地建立自我意識,也從與周圍人的互動中感受到愛與尊重。每位媽媽都有親身體驗:嬰兒時期的寶寶更陶醉在自己的懷抱中,可是3歲以後的孩子會逐漸地... [詳細答案]

  • 6回答

    怎麼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會不聽話的了,教育不聽話的孩子要有耐心,太聽話的孩子並不是一個好事哦。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是好的,你要表揚鼓勵;如果是不好的話,你就要教育,但是要有耐心,孩子就是會慢慢改變不聽... [詳細答案]

  • 3回答

    不聽話的孩子要怎麼教育才好

    如果家長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會欣賞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與關愛,放下家長的權威與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耐心地幫助孩子,那麼,就一定能夠有效地教育、改變不聽話的孩子。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