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甜甜, 人家一回了家就幫父母幹活兒, 你呢?” “你看看莉莉, 哪次考試不是第一名?還會談鋼琴呢!”……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有的父母這樣做的本意是想給孩子樹立榜樣, 讓孩子有上進心, 讓孩子不要滿足于當前的表現, 而是要時時向前看。 而有的父母之所以這樣做純屬攀比心理在作祟, 看到別的孩子有優秀的成績、乖巧的性格, 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於是在言語中通過表揚別的孩子來發洩對自己孩子的不滿。 殊不知, 孩子最不願意父母將自己與別人比來比去。
印度思想大師奧修曾經說過: “玫瑰就是玫瑰,
Advertisiment
張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予, 在上小學的六年期間, 每次開家長會, 張楠都是老師表揚的對象。
Advertisiment
可張楠的父母卻不這麼認為。 張楠在班裡沒有考到第一名時, 父母就拿他和班裡的第一比;張楠在班裡第一的時候, 父母就拿他和年級裡的第一名相比。 也就是說, 張楠的表現很少得到父母的認可, 父母始終在拿張楠和那些比張楠更優秀的孩子比。
時間長了, 張楠忽然對父母的這種做法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 張楠升入高中以後, 對父母的逆反心理越發強烈了。 慢慢地, 這個在別人眼裡的佼佼者張楠越來越自卑,
Advertisiment
儘管這時張楠的父母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也做了許多努力, 可張楠的思想就是走不出一個誤區:在爸爸媽媽額眼裡我總是不如別人。 而由於成績下滑地很厲害, 張楠更是覺得非常自卑。
最終, 張楠只能無奈地輟學了。
由上文可見, 將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教育方法, 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 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張楠原先是一個多麼優秀的孩子, 可父母總是對他不滿意, 然而就在父母反復將他與別人比較的過程中, 他逐漸喪失了自信心, 最終導致了輟學的悲劇, 相信這是每個家長都不希望得到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很多時候, 對於家長樹立的榜樣, 孩子從心裡是不服氣的, 因為這樣的比較會使孩子永遠有夠不著的感覺, 因為不斷有新的榜樣出現在面前。 如果父母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分期望, 而孩子又達不到家長的要求, 家長就會對孩子全盤否定, 進而發展到孩子也對自己全盤否定。 於是, 孩子在成長中遇到困難就會恐慌、退縮, 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因此, 作為家長, 我們始終要做到一點: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了, 那就是最棒的, 千萬不要將孩子與別人比來比去。